Ⅶ 可不可以把二胡拉得可爱一些
一位县委书记演奏二胡的视频曾经红遍网络。曾经的满堂喝彩,事后的一片笑谈,留给人们许多的为什么。
其实,一位愿意为群众拉二胡的书记,本是蛮可爱的。人们见多了正襟危坐的领导、拿腔拿调的官员,当他们展现自身的另一面,与民同乐时,群众本应欢迎还来不及,为什么反而喝倒彩呢?
人类表演学之父谢克纳说:“当一个人被迫只能扮演一种角色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有的人在外人看来非常风光,比方说,国王、王后。但他们自己觉得很惨,因为他们被迫只能扮演一种角色,不能有自己的选择。”[1]一个可以自由地扮演不同角色的人是幸福的。这样一个普通人唾手可得的幸福,却特别容易被官员所羡慕。因为缺乏,所以渴望。一些官员控制不住地想尝试另一种角色,这原本是权力向人性的复归,但为什么往往不讨好呢?
引发网友一声声吐槽的是腐败的可能、权力的跨界侵蚀、忘乎所以的作秀与皇帝新衣式的谄媚文化。但问题来了,假如县委书记的琴艺的确直追阿炳,配得上任何交响乐团,而且绝无滥用权力之嫌疑,这样的权力表演可以过关吗?
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大多数沉默的官员心里仍然会不服气:一个官员的跨界出场,与腐败无关,靠实力说话,有什么可以苛责的呢?难道官员除了访贫问苦、抗洪抢险、做做报告、搞搞调研,就不能秀秀才艺,换一种形象出场吗?
提起拉二胡,我不禁想起台湾也有一位爱好此道的官员,他叫谢长廷。2008年台湾地区“大选”民众提问电视辩论会上,当民众代表要求双方候选人夸对方三个优点时,马英九就点到谢长廷幽默、口才好、手艺不错,“还会吹陶笛、拉二胡”。二胡是谢长廷政治活动中值得关注的道具,在他最失意的时候,电视新闻中仍可以看到他拉二胡的画面,如泣如诉的乐声让对手听得惊心动魄。二胡也是他的选举利器,无论是2006年“选”台北市长,他到公园和老人一起拉二胡同乐,还是2008年“选举”,他在情人节为妻子用二胡演奏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都为他加分不少。
官员动不动秀才艺博版面,在台湾屡见不鲜。蓝营这边爱演的官员,胡志强算一个。时任台中市长的他曾扮演过张飞,反串过图兰朵,为吸引年轻选民,化装成帕瓦罗蒂,并邀请帕瓦罗蒂、多明戈来台中开演唱会,都为他拉来不少选票。
谢长廷、胡志强秀才艺,走的是“可爱舆论”路线,与某些的“可笑舆论”案例,一字之差,差的就是示弱还是逞强。可爱路线虽然也会炫技,但总是放下身段,不时来个自嘲,甚至不惜丑化自己,博君一笑;可笑模式处处争强好胜,霸王硬上弓,艺不高人却胆大,得“势”更是不让人。
领导人换一种形象到底应该怎样出场?我的建议是向主持人学习。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摊大饼的,他把别人的好包进自己的饼皮里,而不是自己成为馅,并且处处与人比谁的馅好。我曾经批评过这样的主持人,他把别人请来,却处处要和别人比见识拼才艺。他比嘉宾更博学、更深刻、更才华横溢,以后谁还来上他的节目呢?[2](参见“舆论的轻规则”章节)同样,主政一方的领导也要学会“摊大饼传播”,如果把自己也当成馅,到处和别人比,你比得完吗?
领导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已经是强者,一旦走到权力的边界外,就要懂得强者示弱。你琴艺最高,游泳第一,书法也最好,牌技也最强,还让不让人家活?即使你身怀绝技,也要学会放低身段。走出权力场,本来最有机会把你柔软的部分示人,就像汽车的轮毂被橡胶包裹着,这样行千里也不怕坑坑洼洼;但如果你非要把这柔软的部分也变硬,像火车车轮走铁轨,咔嚓咔嚓的反弹之声四起,又能怪谁呢?
回到拉二胡的书记,如果他又想秀才艺,又想弱传播,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他其实可以上自己家(县)的春晚继续拉二胡,不过这次不是当演员,而是客串当主持,笑言用自己跑调的二胡引出本县民间的二胡高人,让大家听一听什么才是着调和专业,这样一定会圈粉无数。要知道,一位愿意当底座把自己的县民捧在上面的县委书记,民众在嬉笑声中,亲你七分,也敬你三分啊!
遗憾的是,这样的建议对他已经没用了,二胡已经把他拉下了马。同样是“拉”这个动词,拉得好,拉来掌声;拉得不好,把自己拉下马。那些还在马上或准备上马的人,接下来,你们知道该怎么“拉”吗?
[1][美]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孙惠柱译,《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邹振东:《主持人是什么人》,《南方周末》2012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