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人的时间又到了
一个世纪前殖民地的革命风潮标志着大英帝国的没落。当旧帝国走向没落的时候,世界就会面临一场重新洗牌,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大英帝国没落引发的重新洗牌。当然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核武器,在大家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立起充分的信心以前,有能力打世界大战的国家还不至于想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不打世界大战并不代表世界大战的诱因不存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有新的工业大国崛起,在“一战”之前是美国、德国,在“二战”之前是苏联、日本,加上再次工业化的纳粹德国。
世界大战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不适应工业化带来的生产过剩。当然资本主义剥削和工业化生产时时都有,并不一定总是导致世界大战。如果世界按部就班地发展,生产过剩也许只会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可以算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自我微调,经济危机和之后的萧条会让一些企业破产,一些机器被拆毁卖废铁,卖不掉农产品的农民倒掉牛奶,枪毙奶牛,毁掉一些产品和少量生产能力。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国政府为了应付民众不满,一般也会例行地通过提高福利应对,增加的社会福利又会消耗掉一部分过剩产能。
但这种微调在正常年景有用,当一些新的工业化大国快速崛起的时候,这种微调就失灵了。在历史上,德国、美国、苏联完成工业化带来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全世界的工业化人口直接翻倍。
工业化人口翻倍,就意味着产能同样会翻倍。但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并不会马上跟着翻番,无论任何形式的微调都不足以堵上这个缺口。就好比一个桌子有若干人吃饭,偶尔来一个走一个都不是问题,大不了挤一挤加两双筷子。但是忽然来了一大家子人,一个桌子肯定不够了。国家之间没有排队等号那种事,不管是饿着的直接动手把桌上的人踢开,还是桌上的人互相踢,总要有足够多的人被踢出来才能空出足够多凳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同时,英国就三天两头地把法国往外踢,18世纪中叶英国联合普鲁士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特别是印度和加拿大的魁北克,滚滚而来的殖民地的原材料和巨大的市场推动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初英国再次联合普奥俄组织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扶植波旁王朝复辟,逼迫法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成了英国的经济殖民地。
拿破仑被踹下桌让法国人锐气全失,再也没人敢对大英帝国钦定的关税说不,一直到19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上台,英国人忙着侵略中国,殴打俄罗斯,分裂美国,需要法国人当帮手,法国才慢慢腾腾地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过这时候普鲁士已经起来了,刚刚实现工业化的普鲁士为了实现统一,挤上欧洲的餐桌,又把法国踹到一边。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再次战败,德国勒索了50亿金法郎战争赔款,作为自己完成工业化的本钱,并且逼迫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煤铁矿,阉割了法国的工业基础。
法国毕竟是小地方,人口只有3000万,同时还拥有世界第二的海军,陆军也不算太弱,还有俄罗斯这么个大客户,战败后法国人拿出最后一点本钱对外大举扩张,英国由于担心德国坐大,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法国奉旨殖民,夺取了北非、西非、东南亚殖民地,建立了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把桌子接出一块,总算没有挨饿。在英国的斡旋下,大清朝也很配合地在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舟山保卫战胜利后,主动把越南送给法国。
法国靠着这几块热带殖民地提供的香料、皮革、树胶、热带作物,发展出一套以轻工业为基础的产业链。至今法国最有竞争力的商品,除了本土出产的葡萄酒和奶酪,就是香水、化妆品、时装、皮鞋、皮包、轮胎。这些行业的产品说到底就是热带、亚热带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物,包装在一个说不清是什么的“巴黎时尚”之下卖卖高价。
历史走到20世纪,这种踢人游戏从欧洲扩散到了全世界。在“一战”之前,新崛起的美国有9600万人,德国还有6500万人,超过1.6亿人冲进门来要凳子。桌上的英法两国一共有8600万人口。此时的世界已经没有新殖民地来扩大桌子,只能再打一架,决定谁蹲在门外。
德国的打算是出门去抢殖民地,殖民地都是英法的,美国则把拉美、菲律宾圈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不管想抢谁的殖民地都是犯众怒,自然要被围攻。
如果跳出胜败看的话,“一战”最直接的结果是各参战国军人伤亡超过3000万,平民死亡700万,战争结束后发生的1918年大流感又使几千万人丧命,大部分也是欧洲的城市居民,这场上亿人对上亿人的洗牌,最终是以洗掉上亿人为代价告终。
历史从来无情,“二战”更加血腥,“一战”好歹还是军队和军队互相扫射、互相放毒气,“二战”则干脆把屠杀平民当做常规战术。日本人搞大屠杀、细菌战,意大利人洒毒气,希特勒动不动就要把哪个“格勒”从地图上抹掉,苏联人反攻之时则挨家挨户进行残酷的报复……相比之下效率最高的还是美国的战略轰炸,几天一次“千机大轰炸”,每次毁灭一个城市,烧杀十几万人。
与历史上其他攻击平民的战争暴行不同,美国的轰炸机屠城后来却被当做胜利者的壮举,这说明“二战”这场洗牌规模更大。
“二战”前,没上桌的日本(7000万人)、意大利(4000万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在“一战”后并没有领到多少战利品,结果是日本要侵略中国,意大利要吞并埃塞俄比亚。“一战”中的大输家德国还是6500万人,一边偷偷重新工业化,一边急切地想要再赌一局,加上被德国吞并的奥地利、捷克,法西斯阵营里的赌徒能指挥1.8亿人。
而桌上吃大餐的工业人口,美国有1.3亿,英法不到1亿,加上依附于英法的欧洲小国,一共差不多2亿。再算上苏联还有1.7亿人,虽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为过剩产能寻找市场,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别人都在备战,自己也不能闲着。所以,和“一战”相比,“二战”的核心规模大了一倍不止,这次是两三亿人和两三亿人抢座位,打得更天昏地暗。一场战争打下来,全世界军人和平民伤亡加病饿而死总计超过2亿人,世界这才又重归平静。
“二战”之后,世界有了核武器,人们比过去克制了许多,但洗牌并没有停止。冷战从本质上说是苏联、东欧的3.5亿工业人口和欧美日的6亿工业人口坐下来掰腕子,依然是争夺谁能坐上主桌吃肉,享受全世界的资源和市场。
冷战之中出现了一个异数,那就是全世界都在担惊受怕地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中国勒紧裤腰带完成了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被欺负太久的中国人爆发了,一夜之间把美国的王牌军从清川江、长津湖击溃数百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则默默地爆发出了两弹一星,靠着越来越强大的工业力量,中国不用直接出兵就逼迫美国人在越南战场上认输,冷战从两极变成了三极。苏联并没有及时认清这一点,最终输掉了冷战。
冷战的结果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解体后的苏联各共和国无力维持自己庞大的工业体系。说白了也就是2.8亿苏联人和7000万东欧人离席,回到家里吃老本混日子。
而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人口正好在3~4亿之间,欧美用来买中国货的钱便是赢得冷战之后节省下来的战备开支,不能不说这20年来中国发展得一帆风顺,很大程度上是坐了苏联人、东欧人让出来的位子。
中国第一艘航母大概就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注解,中国的第一架隐形战机则标志着人口比前面提到的所有国家加起来(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人口总计10亿左右)还要多的中国走上了崛起的快车道。显然世界又到了重新洗牌、往外踢人的时间,全世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谁起来踢人?谁被扫地出门?换言之,一个国家在大的战略目标确立以后,就必须严格遵守战术纪律。这样,抓了一手牌,并且把控局面,稳步到底。这是一条必要的劝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