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纸暂时可以包住火

字数:2025

点纸成金的能力谁都喜欢,一旦拥有就没法忍着不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全世界货币对美元挂钩,说白了其实就是美国独家垄断了西方国家的总印钞权,美国人拿到了全球铸币税,不说美国需要承担什么国际责任,最起码得维护这笔铸币税本身。

美国要收铸币税,就得敞开供应货币,让西方国家太太平平发展经济,慢慢地,随着战后各老工业国重振经济,随着新兴工业国逐渐发展,买工业品不一定非得去美国买了。

而且发展的不只是西方阵营,苏联、中国发展得更快。1964年之前,谁也没法想象中国这么一个二十几年前首都沦陷、惨遭屠城的落后国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造出了原子弹和喷气式飞机。

和西方阵营里那一票老牌帝国主义比起来,苏联、中国咸鱼翻身的例子一下子激起第三世界改变命运的希望,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学着中苏的样子搞国有化,搞土改,尝试脱离西方经济控制,取得经济独立。

西方的殖民者经济上还是需要那些前殖民地的廉价原材料和市场,所以老美当了西方的大老板,为了利益就得把打手也一起当了。

其他西方国家被美国拿走了国际铸币税,捧钱场没钱,捧人场雇不起人,朝鲜战争15国联军,越南战争9国联军,打仗的都是美军,其他仆从国只是友情赞助,多则一个旅,少则一个医疗队。美国人一边烧钱打仗,一边还要到处撒钱在全世界驻军,扶植代理人,给索莫查、李承晚、吴庭艳、蒙博托之流发补贴。美国有多少钱也不够这么往里贴的,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大举借债印钱,试图用纸币包住全世界救不过来的火。

不但钱贴不起,仗也打不起,按美国人统计的数据,光在越战之中美国人就损失了7000多架飞机,其中UH-1直升机这一个型号总共投入了3300架,被打下来2900架,30万美军参加越战,死了5万人。

这就像当年英国打布尔战争一样,各国也开始质疑美国的霸权还能扛多久。只是美国还承认美元是美金,35美元兑1盎司,大家“不看佛面看金面”,看在金子的份上也就暂且认了美元的垄断地位。

但是,我们已经说过,金本位制度本身就有问题的——黄金不够。

美国人靠金融业提供了远远超过黄金数量的美元。不过不管超发比率有多少,美国的黄金总共2万吨,价值250多亿美元,金本位制归根到底还得和黄金挂钩。

而货币印出来就得买商品,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商品是用流水线造的,增长比找金子挖金子快得多,黄金的产量怎么都不可能赶上商品。全世界每年也就能挖几百吨黄金,当时的价值不到10亿美元,日子久了黄金肯定是不够用。不够用自然会涨价,明摆着会涨价的东西还敞开兑换,就像咱们前十几年出的经济适用房,自然会让个别聪明人找到机会发大财。

当时的聪明人是戴高乐,戴高乐从一个流落他乡的光杆司令起家,混成了联合国五大常委,可见悟性不一般。1967年法国为了应付国内罢工,要求美国一次性把法国手里的美元都兑换成黄金,当时戴高乐气急败坏地大喊:“我们要用军舰,运美钞到美国去,运到纽约,把黄金拿回来!”美国欠了法国一笔旧账,在戴高乐逃亡的时候,法国把自己的头号主力舰抽出来,拉上黄金储备去了纽约,然后法国向德国投降,把比利时亡国之前暂存的黄金给了德国人充数。美国拿了人家的手短,硬着头皮给换了。

事情就怕开头,有人一开头,其他国家随后也看明白了,于是一窝蜂地跟进,要求换金子。因为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了,老百姓都买得起金子,金子又都在美国的地窖里,市场上流通得少,市价肯定高。所以把黄金拿回去卖给本国老百姓,卖的钱兑换成美元就可以赚一笔,然后再用赚的钱找美国换黄金便是。

换句话说,美国就是金矿,谁想发财谁就挖。兑换很快成了哄抢,美国人就是有金山也不够大家这么抢的。堂堂美帝本不该被人欺负到这份上,不过这会儿美国正陷在越战里不能自拔,枪杆子不硬,眼看着北越一年一个旱季攻势,到处都要靠盟友帮忙补台,明知道被盟友暗算,腰杆也硬不起来。

大家三换两换,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黄金被大家哄抢得只剩下一半,并且每个月要流出1/10,眼瞅着金库就要空了。这时候是尼克松当政,尼克松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形象不错,不过在洋人眼里一向没啥信誉,赶上这事干脆直接来个不认账——否认美金可以兑换黄金!

1971年美国人取消了美元和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1979年,黄金从35美元1盎司涨到800多美元1盎司,这年美国人最后一次清点库存,库里还有8100多吨,然后锁上金库大门,还有多少黄金从此保密,就算美国人偷偷卖光了也没人知道,外界只能按美联储的收支公报推算。“美金”这个词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美元的贵金属担保消失了,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业也丧失了为美元提供实物担保的能力,1971年,就是取消了金本位制的同一年,美国贸易也出现逆差。在逆差和顺差之间摇摆了几年后,从1976年起美国开始连年逆差,美国消费者自己都不愿意要美国货,就不要说全世界了。

美元的黄金、工业品双保险消失之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持续的通货膨胀,20世纪60年代,美国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在2%~3%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几乎常年维持在5%以上,而且越来越高。

股市里讲究“追涨杀跌”,国际货币市场上也一样,一旦美元开始走空,全世界都会争先恐后地把手里存的美元花出去,囤积物资,炒作商品。大规模的炒作、囤积会放大通胀预期,1%的通胀如果被追涨成2%,势必刺激更多资金加入投机——没有什么买卖比囤积更容易。在这个趋势下2%会变成4%,4%会变成8%、16%、32%……

到了1978—1979财年,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10.24,到1980年进一步涨到了14.61%,恶性通货膨胀一触即发。触发恶性通货膨胀的界限是通胀率超过生产性企业的盈利。一旦涨价比赚钱快,企业很快就会发现把原材料堆在库房里会比生产更赚钱,企业自然会把生产资金抽走用来投机,投机又会导致更大规模的物资不足和涨价。接下来就会形成雪崩,美元就真要变成纸片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何以倒掉美国大片和美国现实的相互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