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缘战争”:枪杆子里出美元

字数:4142

货币和金融这种词说起来既热闹,又玄乎,其实只不过是经济活动的表面现象,就像我们说谁的气色好只是身体健康的表象。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物质生产,美国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黄金帝国”也是表象,本质是美国的工业对日本、德国、西欧乃至新兴工业化国家逐渐丧失了竞争力。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世界90%的收音机,20世纪60年代几乎都被日本抢去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世界90%的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又都被日本人抢去了。“二战”之后,全世界都开美国吉普,到了越战的时候美国老百姓开大众甲壳虫,美军自己都开租来的丰田陆地巡洋舰。

与此同时美国武器对中国、苏联这些对手也丧失了威慑力。前面说到美国人在越南损失了7000多架飞机,其中有3000多架是被我们援越的高炮部队打下来的,援越部队损失只有1400人,这和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空军对志愿军阵地动辄投下几万、几十万发炸弹,而我们只能从美国哑弹里拆出炸药来挖防空洞相比,双方的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美国的工业优势越来越小,美国人也得改变策略,寓言故事里说得好,如果不能跑得比老虎快,跑得比同伴快也行。“比优”不成,美国还有一个“比烂”的选项,只要别人比自己更烂,自己依然是胜利者。美国也许不能既有黄金又有工业,不过只要美元相对其他货币更稳定,那么美元依然是最可靠的国际结算货币,按前面说过的,美国就依然可以坐享铸币税。可见,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让别人的货币更“烂”?

美国做到这一点的方式非常直接——上暴力。美国有两个大洋当护城河,大部分作战力量可以不驻扎本土。依靠“二战”胜利者的身份,再加上对抗苏联威胁的理由,美国在德国、日本、英国等工业国驻扎重兵。这些军队就是美国操纵金融的本钱。

20世纪80年代,最大的工业品出口国从美国换成了日本。换个角度说,只要拥有日元,就可以像拥有美元那样得到最充足的工业品供应。这很容易导致日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美元变成国际硬通货,这个时候日本也确实在四处发放日元贷款。

美国的对策是用政治谈判来改变汇率。1985年,美国把日本人拎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会,逼迫日元升值。日本人事后大叫这是美国人的阴谋,要打击日本人的出口,压缩日本人的美元资产,陷日本人于金融陷阱云云。

其实呢,就事论事,日元升值对日本带来的好处也不小。但从长远来看,这点好处坏处都不重要,美国人只是向世界宣告:一个由美国驻军保卫的国家,是没有资格谈论独立金融政策的。日本固然可以发行以工业品为后盾的纸币,美国却可以决定纸币的实际价值。日元汇率奉旨坐了一趟过山车以后,借过日元贷款的国家也都损失不轻,日元从此也就伤不起了。

类似地,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和整个欧洲都依赖于美国驻军保卫。20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如今的欧债危机,也都能隐隐看出来一些政治化金融操作的味道。

世界上有美国驻军的国家毕竟是少数,还有许多国家美国没法直接下手,比如说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可能囤积大批美元。如果美国逼人太甚,对方完全可能撕破脸,用大抛售、大挤兑来砸金融盘子,让美元狂跌成废纸。

但美国还有一个绝招——控制资源运输和供给。任何没有美国驻军的国家都可以拒绝美元,但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拒绝资源进出口。所以,美国就可以靠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控制资源的运输,操控资源价格。尤其是日本、德国这种本土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于美国海军的保护,显然不敢再去分美国的金融蛋糕。

里根当政时期,美国为了打击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鼓动伊拉克向伊朗开战。当战争进行到1985年的时候,两伊打红了眼,互相袭击油轮,连科威特和沙特的油轮都打。伊拉克有美英法支持,导弹够用,伊朗就搞土办法,在整个海湾地区布设水雷,打算两败俱伤地阻止海湾原油出口,结果油价飙升到30美元一桶。各国纷纷要求大国负起责任来,保护油轮,平抑油价。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都应邀前往海湾,但苏联明显心不在焉,派去了有航母杀手之称的“现代”级驱逐舰——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产油国,油价低了对苏联并没有什么好处。

美国为了证明自己的资源控制力,认认真真地护航。结果毫无悬念,里根的舰队在苏联“现代”级战舰的围观下,轻松扫荡伊朗海军,清除了海峡里的水雷,保证了各个工业国的石油供应,顺便还打下一架伊朗客机。

从美军护航伊始,油价就开始下跌,从1985年底到1986年10月,由每桶28美元暴跌到6.8美元。这对日德这些工业国来说是莫大的福音,对于石油收入丰厚的苏联来说是个促成解体的导火索。但说到底,美国人证明了自己可以靠海权,拥有对全球海运的控制力。要用资源就得出口东西,交铸币税,换美元。前面提到的“海权论”,说的就是这个。

波斯湾护航这类的事情,美国隔几年就要干一次,迫使所有国家都承认用美元购买资源是最可靠的交易方式,不承认的国家就要被敲打。1991年,萨达姆占领了科威特整个国家,美国不过是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了事。到了2001年,萨达姆宣布改用欧元结算石油收入,美国立刻炮制出一个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借口,把抓拉登的事扔在一边十来年,扭头冲进伊拉克,吊死了萨达姆,顺便把他俩儿子也一块宰了。对于美国来说,可以容忍恐怖分子,也可以容忍不太听话的萨达姆之流掌握一部分资源的生产出口,但绝不容忍不用美元就能买到石油。

美国在澳大利亚、沙特、科威特等资源国,在巴拿马运河、波斯湾等航运枢纽地都有庞大的军事基地。这就像控制着全世界每一条海运航线的闸门,全球物流业都在其股掌之中。别的国家不拿美元买资源,不给美国交过路费,不管是造东西还是卖资源都是没有出路的。

美国控制海权,在各地驻军都是手段,目的是控制资源。所以美国除了控制物流外,一有机会也会亲自霸住几块油田。

最大的油田在沙特阿拉伯,1932年美国人利用英国势力衰落的机会,支持伊本·沙特兼并了英国支持的汉志王国,建立了现在的沙特阿拉伯。作为交换条件,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出钱和沙特王室合办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一口气租下沙特2/3的领土,控制了沙特的石油。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人也都如法炮制。由于中东国家自己缺乏技术,石油的勘探、生产、储运基本上都是美国合资方在一手操纵,当地王公只是吃个干股。

说实在的,人人都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国能霸住这些油田,还是靠暴力。过去都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对于美国而言,就是枪杆子里面出美元。而且枪杆子的硬度完全和美元的坚挺程度成正比。暴力稍有减弱,美国坐地分赃的能力就要减弱。比如说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打手,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从苏联弄到了大量苏制先进武器,围攻以色列。美国赶紧把储备在欧洲的武器甚至作战人员运过去驰援。其他几个产油国还是不买账,趁机宣布石油国有化,并且涨价。这一连串的事件,背后的核心原因正是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被中国苏联联手打得灰头土脸,所以资源国不看好美国的未来,打算改换门庭甚至自立门户,美国的影响力自然就下降了。美元也跟着疲软,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元平均每年贬值7%。

这和前面说到的尼克松废除金本位制是一件事,都是美国工业实力衰退的结果。不过既然美国这时候已经是玩“比烂战略”了,衰退也无所谓,只要苏联赢不了,自己就输不了。

废除美元金本位制以前,尼克松已经派师爷基辛格完成了秘密访华,美国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心里有了底,至少不用再担心撤出越战之后中国会帮着苏联接管整个亚洲,终于可以结束倒霉催的越战了。随后美军开始逐步撤离,越战结束省出来的军费重新投入到新式武器研发上,美国的枪杆子又硬了。

1969年美国海军研发了新一代战斗机F-14,这是全世界第一种三代战机,看过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TOP GUN)的观众大概都会有些印象。到现在为止,F-14还保持了空对空导弹射程最远的世界纪录,F-22都赶不上。苏联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发出导弹射程差不多的Mig-31,但是空战机动性又完全不能比。不过F-14对美国的意义不只是性能,有点像中国搞出J-10,是美国走出冷战颓势的标志,所以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大批铁杆F-14迷。

美国军火商做项目都是玩钓鱼工程,先报一个低价,等拿到合同再涨。但是因为60年代美国的军费都花在打越战上了,制造商格鲁门公司没鱼可钓,军方没钱就拿出合同来较真,禁止涨价,格鲁门只好偷工减料,结果早期的F-14问题丛生。到美军撤出西贡的时候,派了几架F-14去掩护,只敢远远地朝着西贡的方向用20mm机炮乱打一通了事。

等到中美关系缓和,越战失败不会造成美国战略体系崩盘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美国终于又省出一笔投资造出了合格的三代战斗机。

美国随即开始向靠石油涨价赚了钱的中东国家大肆摊销军火,F-14就卖给了伊朗79架。最近几年美国为“核问题”跟伊朗闹别扭,当然说到底其实也是不能容忍伊朗前几年借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之机,改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

为了阻止伊朗得到F-14的零配件,美国干脆让海军的F-14退役并且彻底销毁,所有生产模具工装也一并销毁。美国人自己跟自己较半天劲,可伊朗的F-14还是照样飞,不但在飞,而且伊朗人打光了买来的“不死鸟”导弹之后,又把“霍克”式地空导弹改装到了F-14上,继续维持战斗力,谁更有出息一些显而易见。所以现在美国有不少F-14的发烧友反倒成了伊朗空军的粉丝。

除了F-14,晚两年服役的F-15又卖了62架给沙特阿拉伯,虽然卖几架飞机赚不光产油国的石油美元,但是先进的武器却可以让产油国的亲美政权自保,不至于因为保不住军事实力换个靠山。为了维护这些武器,培训使用人员和指挥官,产油国还得和美国保持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这样,美国保持了对产油国的控制,就可以长期拥有开采这些国家石油的特权。

中东国家自己没有技术开发石油,只要美国还能继续控制自己政府和军队的高层,这些国家的石油就会全部或者大部分包给美国的石油寡头开发和销售。平均起来美国人在中东挖一桶石油成本不过1~2美元,然后只需要交1/3给所在国,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些年国内汽油动不动涨价,说实话这事真的不能赖发改委,只能说枪杆子里面出石油。

中东产油国好歹都有个国王,油田算王室的家产,跟美国人讨价还价还是当自己的事来办,所以全世界的产油国那么多,只有中东的富裕。在拉美和非洲那种经常换独裁者的民主国家,美国人、欧洲人拿到油田是按一亩几美元或者几美分买的。总统想和美国谈?对不起,马上就有个上校发动政变废了你,给面子让你流亡,不给面子直接枪毙。

所以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挫败了几次政变之后,在拉美俨然就成了一个神话。只是产油国就这么一个查韦斯,还得了癌症,也不知道下一次政变是什么时候,总的来说,大部分产油国还是听美国管,石油也归美国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行情的话,美国本土纽约、旧金山之类油库卖的油一般来说每吨都比沙特、科威特油田直接泵送到码头上的还要便宜个几美元。

美国能操纵油价,打仗自然变得有利可图。美国人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开战,就能知道石油什么时候涨价。2003年美国打了伊拉克,油价就从20多美元一桶涨到了80多美元,最高的时候冲到150美元。中国每年要进口1亿多吨石油(1吨石油约7~8桶),伊拉克战争以来,每年要为石油涨价多花几百上千亿美元,这都是要靠我们生产东西来换。所以石油涨价,赚大钱的其实是美国。

美国能赚到钱,就能继续控制石油,能控制石油,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了工业国,有了工业国的工业产能为美元做担保,就能继续印钱。印钱反过来加强了美国的控制力。这个暴力——财富的循环就是美国人坐地分赃,不干活也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更深层次原因。

这个秘密乔良将军在《美元为何而战》的著名演讲中揭示过——从“地缘战争”转向“币缘战争”,这绝不仅仅意味着词汇的变化,而是冷战以后霸权形态的根本转变。


美国大片和美国现实的相互鉴定一个真相:海军是美国的海上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