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超级科技,就会有超级能源
那么,最大的悖论来了:关键性问题——资源。输出工业化,势必造成大批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提高他们的资源消耗,让资源末日提前到来。既然中国输出工业化就是为了换取资源,那么让资源危机提前到来有何好处呢?
绕不过去的事实是:人类现在利用旧能源的前景并不美妙,现有的矿石能源,不管是煤炭、石油还是铀矿,都将在一两代人内枯竭。同时将枯竭的还有高品位矿产。
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来说。
从短期看,其实工业化本身就隐含着资源的增加因素。现在世界的资源储量,是建立在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工业化,实际上处于经济殖民地状态这个前提下的。没有工业化的国家,必然没法对国土进行详细勘探,老百姓里根本没几个知道什么叫石英,什么叫玄武岩,千秋万代地从矿脉上面走过也不知道这东西的用处。外国公司勘探得再好也是埋着头走一条线,好多重要矿藏,只要勘探成本稍微高一点就被略过了。
另外,经济殖民地国家,中央政府财政能力弱,管不好治安,往往勘探队也没法下乡扎根,只能沿着主要交通线走马观花就算,偏远一点的地方也就是在飞机和卫星上看看。发现价值高的富矿,还可能下去叫傀儡政府控制一下,小矿脉、贫矿往往就直接放弃,还不够请雇佣兵的呢。
这两个原因决定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土勘探水平比较低。比如说,沙特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但国土勘探率都不足一半,非洲除了南非和赞比亚等几个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对基岩露头的地区(即没有近代土壤覆盖的地区)都没有普查过矿产,更不要说土壤覆盖的地区了。所以,只要各个国家能够实现工业化,平定本国割据势力,矿产资源储量会在短期内有一个激增过程,我们中国就是好榜样。
新中国成立前,各路帝国主义在中国折腾几十年,尤其是日本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跑过来跑过去地找矿,结果也没找到多少。大家都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是为了打瘫美国太平洋舰队,打瘫太平洋舰队的目的是为了占领东南亚,占领东南亚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油田——日本当时的石油供应已经不够军队再打一年半的了,在一年半之内根本不可能剿灭八路军,不招惹美国也是个死,不如拼上最后一箱油赌一把,就算死也不至于最后落到个石油用尽被土八路干死。可现在翻开地图一看,什么华北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就不去说它,就连中国1959年开始出油的大庆油田也在日本牢固控制的区域内!
1959年开发的大庆油田,到了1964年已经年产500万吨,超过“二战”时日本军队和工业需求的总和。到了1976年,大庆油田一家的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万吨,中国其他油田的原油年产量3700万吨,大部分产地也在“二战”期间的日占区。日本在中国盘踞了十几年,就在大庆旁边建立了731部队,附近要兵营有兵营,要铁路有铁路。如果能够在“二战”前开发其中1/10的产量,也犯不上去挑衅美国,吃两颗原子弹。日本没能在中国找到油田的原因,和现在的欧美矿业公司在非洲、拉美找不到更多资源的原因基本一致——既无法用工业化动员本土居民找矿,也无法保障拉网式找矿所需的治安条件。
新中国有两次探矿成果高潮,一次是大跃进时期,一次是80年代初期。从时间上看,第一次是初步工业化的探矿队伍和全民动员相结合的结果,第二次是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完成后,足够数量的正规探矿队伍和社会资金结合的结果。
中国领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现在产能占世界一半,资源自给率还能保持在60%以上,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了工业化的探矿体系,还能保证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可以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做到帝国主义做不到的事情。仅从金矿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来,帝国主义秩序下,殖民地探矿水平到底和工业化的自主开发有多么巨大的差距。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贵金属不足的国家,所以几千年间,铜币一直是最主要的交易货币,金银只是辅助。直到明清年间,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才改成银铜并用的货币模式。然后几百年攒的银子,当了一个世纪的经济殖民地又都流走了,只能改用纸币。几乎没听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像在南非、拉美那样到中国开矿,大规模掠夺金银。帝国主义在中国也没找到像样的金矿。1949年的时候,中国每年产金4吨,还不到国民党带到台湾的黄金的1/30。
可是,经过工业化建设,61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每年340吨,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自从20世纪初布尔战争结束后,南非第一次失去了黄金产量冠军的位置。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这么大的开采量之下,中国每年勘探的黄金储量,扣除每年的开采量,反而能做到略有盈余,即可采的金矿越来越多。这就是本国工业化的力量。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把全国几百人的地质勘探队伍发展成了每个省上万人,几乎每个市县都有专门地勘队的庞大队伍,民间自发的探矿爱好者协会、论坛、QQ群更是不计其数,一个农民发消息说承包的果园里有一种奇怪的石头,用不了几天整座山头就会被同好们翻个遍。
不算技术差距,仅从人数上看,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地勘力量就比工业化之前全国合计还强大。这种工业时代的地质勘探能力完全可以复制到第三世界国家。再考虑到中国输出工业化,可以抵消欧美金融资本的负作用,输出工业化反倒可以缓和资源危机。
当然,缓和资源危机不是解决危机,资源消耗从根本上来说只能靠科技发展来解决。因为地壳中的化石能源实在有限。如果人类不在行星采矿、聚变发电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那么到底资源是可以用一两代人还是两三代人,对人类而言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输出工业化的同时,中国必须为自己、为世界考虑一个长久之策,具体而言就是开发超级科技,提供廉价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