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 >
- 第一辑 >
- 第七章 在无私的行为中,成就公心
叁因不自生,故能天长地久
前面讲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无分别,对万物有平等的大爱,一视同仁。那么,“公心”又该怎么理解呢?
不明白什么是“公”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一看天地。天地大德,天下为公。天地是道的载体,它虽然默然无语,但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东西。比如,太阳就是典型的“公”,鲜花它也照,毒草它也照。太阳心中没有贵贱、高低、好坏,只有生命。只要你需要阳光,愿意到阳光下,它就照耀你。就算没有任何人需要阳光,它也会照耀大地。苍天也是这样,苍天没有不盖的东西——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盖着地,当然,这种观点后来被科学推翻了,但这里只是一种象征,老子指的并不是地理学上的天地,而是乾坤,道中的境界——芸芸众生,世上万物,苍天都盖着,大地都承载着,太阳也照着,这就是“公心”。没有个人意志,没有个人喜恶,没有个人判断,完全为了利众,完全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不管有没有接受他奉献的人。
这个“公”,不是我们常说的“公家”的“公”,“公家”虽然大于个体,但它可能是群体,也可能是阶级。老子所说的“公”,是没有任何隔阂、不存在任何冲突和矛盾、完完全全融合为一的、真正的“公”。
“公”不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不对你好;你是汉人我就对你好,你不是汉人我就不对你好;你是好人我就对你好,你不是好人我就不对你好……它没有这些概念。天地不会这样,太阳不会这样,大自然不会这样,有公心的人也不会这样。天地无所不包,它可以藏污纳垢。所以,“公”很像佛教的“无分别”,也很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达到这个层次,才是真正的公,才是真正的大爱。它是属于整个人类、整个自然、整个世界、所有众生的。
人权就是典型的公。西方有一种说法:天赋人权。就是说,天下人都拥有的权利。
公理也是公心,因为它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道理、真理。反人类罪之中,就有很多是触犯公理的。
当然,我们所认为的公,有时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公。比如“大公无私”,虽然这个词是对的,完全为大家、全无私心就是“公”,但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大家”都是有界限的。阶级斗争的时候也说大公无私,但你如果是地富反坏右,就会被排斥在“公”外。真正的“大公无私”,是连阶级都容纳了,一切都容纳了,就像天地那样,承载万物,为所有物种提供生存的空间和食物。这才是老子提倡的“公心”。
天道就是大公的,所以,修道者要慢慢地修公心,要遵循公理,要讲究社会公德。如果没有公心、不遵循公理的话,就肯定不是得道者。
当你行天道、有公理时,离得很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帮助你。相反,你如果不讲公理,有了私心,贪图私欲的时候,就算是母子也会有冲突,兄弟也会相残。所以,私和公,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和谐与不和谐。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祁黄羊的人很有名。有一天晋平公问他,河南南阳缺一个县令,你觉得谁合适?他说,解狐不错。晋平公又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能做南阳的县令,没有问谁不是我的仇人啊?过了一段时间,晋国缺一个中军尉,晋平公问祁黄羊,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问,祁武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中军尉,没有问谁不是我儿子啊?
他们两人的这个对话很有名,因为它显示了一种公心。祁黄羊只看谁能做好这个事情,谁可以做这个事情,不管亲疏憎恶,完全是一视同仁。所以,他被认为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就是说,他在推荐人才时,不会因为是儿子或仇人就特殊对待,只要你符合这个位置的需要,你能把事情做好,他就推荐你。这是典型的公心,但仍然不是老子说的“大公”。
老子所说的“大公”,里面还有一种无为的东西。他认为天地之所以长久,不是因为天地希望自己长久,也不是为了自己而长久;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不是因为天地希望自己当天地,也不是为了自己而当天地。如果天地有这个念头,它就不是天地了。天没有个人喜恶之情,天道本身就是这样,它不是为了自己而做天的,它本来就是天,本来就有天道,本来就一视同仁。
这里的“长生”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寿命长,二是证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的“长生”,大多是证道的意思。因为,宇宙万物都会坏灭,只有谷神不死,谷神就是道。得道之后,就会达成一种无生无灭的“长生”。“寿同天地”真正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像天地一样长寿,而是说像天地一样无生亦无灭。而这个天地,同样不是物质上的天地、地理学上的天地,而是道中的特指。当你通过特殊的修道,将精神与大道合二为一,你就会证道,这才是老子所说的真正的“长生”。
“长生”还有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就是相对的永恒,只要宇宙存在,地球存在,人类存在,我们就会记得释迦牟尼、老子、庄子这些圣人。这也是一种“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