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创造“第三世界”开拓浪潮的马汉

字数:4062

西部大开发与美国惊人的经济成长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的主宰。

在大西洋被开发300多年之后,人类终于对太平洋开始了正式的开发。美国在20世纪根据自己的世界战略开始对太平洋进行统治。美国利用自己的海洋力量,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建立起与中国相连的航线,并且准备了大量的煤炭补给据点,对“第三世界”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自从1776年的《独立宣言》之后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于19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扩张领土,发展成为一个大陆国家。随后,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1861—1865)这一近乎毁灭性的内战打击并且重新站了起来,利用大量的移民对西部进行了开发,经济得到了急速的增长。在美国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对西部边境的开发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可以说,正是因为对西部边境的开发,为美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进入了经济急剧增长的时代,主要原因就是西部的铁道建设以及对未开发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林肯(1861—1865年在任)在南北战争中为了获得西部的支持提出“只要交付10美元即可在西部得到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可成为其主人”的《宅地法》,也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力量。这简直就是美国梦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当时正值蒸汽船时代,大约3000万移民为了实现梦想从欧洲各地涌入美国。

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美国政府也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知不觉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南北战争后,小说家马克·吐温(1835—1910)在小说《镀金时代》中,将当时的美国描述成一个充满欲望的经济成长的国度。

将未来寄托在“第三世界”之上

但是,根据1890年的国情调查显示,美国西部已经不存在未开发的区域,依靠西部大开发带动的美国经济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有一个人提出了美国新的成长战略。这个人就是海军大学的教官、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1914)。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部著作中提出以“第三世界”为中心的新海洋时代已经到来,为美国指明了新的成长方向,他本人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马汉对曾经的海洋大国荷兰与英国的历史都进行了研究,得出对殖民地进行统治,在殖民地与本国之间进行海上贸易是财富的源泉这一结论。马汉非常重视由商船和海军组成的海洋力量(Sea Power),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土地理条件、国土面积、人口、国民文化(海洋性与航海技术)、政府性质(征服海洋的战略)对海洋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认为海洋力量包括海军实力、商船规模、港湾设施以及海图制作能力等综合实力。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时代,就是由其当时强大的海洋力量所实现的。马汉认为,占地表面积七成以上的海洋世界的统治权非常重要。只要能够在地球上建立起新的“海上航线”,就能够改变世界的历史。

马汉在时代的转换期,以蒸汽船时代沿着煤炭补给据点产生的新“海上航线”为依据,给美国指出了一条成为海洋时代领导者的道路,并且为美国转型成为海洋帝国提供了一份“海图”。

正如前文所述,“第三世界”是以太平洋为中心的广阔的海洋世界,因为其广阔的面积,所以在帆船时代没有办法全部探索,还留下很大一片空间。但是进入蒸汽船时代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在太平洋上航行变得更加简单。马汉认识到这一变化,提出占地表1/3面积的“第三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认为美国应该积极开发“第三世界”以及与其相连的中国市场。因此,马汉对连接“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加勒比海非常重视。在他看来,加勒比海是“第三世界”东方的门户。

马汉在自己的著作中以全球化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张海图,“现在我的眼前,有一张大西洋的海图。在这上面有表示主要贸易路线的线条,线条的粗细代表各贸易路线通过的船舶吨数的比值”,在这张海图上面,从北大西洋到英吉利海峡,从英国经由地中海和红海前往亚洲的主要航线都是很粗的线条,而经由好望角和合恩角抵达非洲与南美洲中部赤道地区的航线却只有主要航线的1/4粗。在对19世纪末的世界“海上航线”的规模和重要性进行概括与总结之后,马汉还提出如果在中美洲地区开通一条地峡运河,将大西洋与太平洋连接起来,那么加勒比海域就将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马汉的海洋战略促使美国在中美洲地区开通了地峡运河,提高了自身的海洋力量,将“第三世界”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因此大大提高了“第二世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对“第三世界”的掌控成为美国的世界政策

马汉提出美国的优势在于地处大西洋与太平洋两大洋的中间位置,根据这个地缘政治学上的先决条件,美国必须成为连接“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海洋帝国。也就是说,马汉认为美国可以通过在太平洋上建立通往亚洲的主要航线,获得“第三世界”以及中国这个广阔的背后市场,并且从此凌驾于在19世纪掌握世界霸权的欧洲之上。

美国根据马汉的提议制定了自己的世界政策,开始对“第三世界”正式进行开发。当然,美国更看重的是位于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的巨大市场。美国在加勒比海的西方挖掘运河,并且统治了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作为煤炭的补给基地,企图将与巨大的亚洲市场相连的“第三世界”整个掌握在自己手中。

1898年,美国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最大根据地古巴发生了反抗西班牙人统治的暴动,美国以保护美国人为借口派遣最新的战舰缅因号前往哈瓦那港。1898年2月15日,缅因号发生神秘爆炸事件沉没,船上266人遇难,美国政府以此为借口要求西班牙立即从古巴撤出一切力量。西班牙完全上了美国的当,对美国宣战,求之不得的美国立刻与西班牙之间爆发了美西战争。

正如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海伊(1838—1905)将之称为“漂亮的小战争”一样,美国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西班牙,将加勒比海域的古巴和波多黎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并且还获得了太平洋上关岛、菲律宾群岛的控制权。美国的亚洲舰队将停靠在马尼拉湾的西班牙舰队彻底摧毁。1898年,美国还在海军的帮助下利用美国移民吞并了当时已经成立共和国的夏威夷。马汉认为“夏威夷群岛距离旧金山、萨摩亚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的远近相等,正是太平洋上最好的海军基地,可以作为美国前往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交通中转站”。通过美西战争,美国成功地在“第三世界”建立起“海上道路”的大致轮廓。

1907年,美国成立太平洋舰队。结果,从加勒比海到夏威夷再到关岛以及菲律宾的东亚和澳大利亚航线都得到了强化。用来保护商船和煤炭储藏所的太平洋海军的扩充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课题。

马汉提出的新海洋国家的主张,也影响到了欧洲某个新兴国家的元首,这个人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年轻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威廉二世积极地采用了马汉的意见,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军,并且向控制印度洋霸权的英国发起了挑战,将“新航路政策”作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很快英国与德国之间展开了海军的军备竞赛,都建造了很多大型战舰。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参战国都倾尽了全部力量的战争,结果欧洲的大国英国与德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马汉的世界战略以这样一个意料之外的形式,进一步加快了欧洲的没落与美国的崛起。

通往“第三世界的门户”——巴拿马运河

对于以统治“第三世界”为目标的美国来说,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事情,就是打通一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只要这条运河建设完毕,那么“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海上航线”就将直接联系到一起。

马汉在提到连接加勒比海与太平洋的运河的重要性时这样说道:“加勒比海现在只是一条通商道路的终点,是地区贸易的场所,只有几条断断续续不完整的航线,而运河开通之后,加勒比海将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通过运河的建设,加勒比海不但是“第二世界”的终点,同时也将成为“第三世界”的起点。

马汉还指出:“这条运河的开通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贸易路线。在加勒比海域进行的通商活动与运输业将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现在相对来说船舶往来较少的加勒比海,很快就会像红海一样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海域,成为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贸易中心,一定也会引发其他海洋国家的关注和野心。不管我们的国家在加勒比海上占据了什么位置,都将在经济和军事上带来非常重要的价值,中美洲的运河本身就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焦点。”马汉将作为“第三世界”入口的加勒比海的重要性阐述得非常具体。

1899年,美国议会为了选择建设运河的候选地点,成立了“地峡运河委员会”,并且将尼加拉瓜作为运河的候选地。但是,同一时期法国也在加勒比海域进行运河建设。负责法国运河建设的人是因为成功开通了苏伊士运河而名声大噪的莱赛普斯(1805—1894)。莱赛普斯将运河的地点选在了巴拿马。但是,由于无法承担庞大的经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工作以失败告终,破产的莱赛普斯精神失常,在痛苦中度过余生。修建巴拿马运河失败的法国运河公司提出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公司资产,美国“地峡运河委员会”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改变了当初的计划。就这样,美国从哥伦比亚租借了巴拿马地峡周边宽9.5千米的区域进行运河建设。美国政府于1903年向哥伦比亚政府提出首付1000万美元,以后每年支付25万美元的价格作为租借费用。但是,哥伦比亚议会却以美国政府提供的资金太少为由拒绝了这个条件。

于是,无论如何都想要修建运河的美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同年11月,在哥伦比亚巴拿马州的大地主们发生了叛乱,美国向巴拿马海域派遣了军舰,阻止哥伦比亚政府军登陆,帮助巴拿马共和国从哥伦比亚独立出来。随后,美国同巴拿马共和国之间签订了条约,在保证巴拿马独立的同时,以首付1000万美元,未来13年内每年25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运河地带宽16千米的永久租借权。

“地峡运河委员会”于1905年决定修建一条闸门式的运河。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施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的两个星期后,从加勒比海利蒙湾的克里斯托弗到巴拿马湾的巴尔博亚,全长82千米,水深约13米,最窄部分只有92米的巴拿马运河终于完成。这是一项共计铲除了1.34亿立方米土地的大工程。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都是在世界海上交通中承担重要作用的运河,作为美国通往太平洋和东亚的大门,巴拿马运河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美国海洋战略的势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华盛顿会议废除了英日同盟,企图维持和扩大自己在东亚既得利益的日本,与企图进入太平洋和中国的美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为了建设巴拿马运河,美国花费了3.75美元。但是,运河的开通使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之间的距离,比绕行麦哲伦海峡的航程缩短了3/5。

巴拿马运河将美国东部海岸的工业生产中心与太平洋连接到了一起,马汉提出的建设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继以“缩短距离”为目的的西部开发之后,美国以海军为首起带头作用的对“第三世界”的开发也展现出浓厚的美国文化特色。美国的最终目标,是将庞大的中国市场也加入美国的经济圈。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先是爆发了辛亥革命,然后军阀混战,国民党与共产党斗争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共两党继续内战,随后又爆发了朝鲜战争,因为这一系列的动荡局势,美国没能如预期般地打入中国市场。直到20世纪末冷战结束,美国才实现了这一目标。

中美两国建交之后,“第三世界”才终于和“第一世界”直接地建立起联系。虽然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却仍然是构成现在这个时代的基础之一。


五、改变大西洋到亚细亚航线的苏伊士运河七、两次世界大战与海图共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