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字数:9026

我们在这一章中研究的各种现象要得到充分阐明,必须以信用制度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为前提,因为一般说来,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生活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资本的一般性质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说明;不过这样的说明不在本书计划之内,而属于本书一个可能的续篇的内容。尽管如此,标题中提到的几种现象,还是可以在这里概括地考察一下。首先,它们互相之间有联系;其次,它们同利润率和利润量有联系。它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不仅利润率,而且利润量 ( 它实际上和剩余价值量是同一个东西 ) 的增减都是不以剩余价值量或剩余价值率的运动为转移的,仅仅由于这个原因,就必须对它们进行简略的考察。

能否一方面把资本的游离和束缚,另一方面把资本的增值和贬值当作不同的现象来考察呢 ?

首先要问:我们怎样理解资本的游离和束缚 ? 增值和贬值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它们不外就是指:现有资本由于某些共同的经济情况 ( 因为这里说的不是任何一个私人资本的特殊遭遇 ) 在价值上增加或减少了,也就是说,预付在生产中的资本,撇开它所使用的剩余劳动造成的增殖不说,在价值上提高或降低了。

我们把资本的束缚理解为:如果生产要按照原有的规模继续进行,产品总价值中的一定部分就必须重新转化为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各种要素。我们把资本的游离理解为:虽然生产在原有规模的限度内继续进行,但产品总价值中一个一直必须再转化为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部分,现在可以自由支配,成为多余的了。资本的这种游离或束缚和收入的游离或束缚不同。假定一个资本 C 的年剩余价值= x ,由于资本家所消费的商品便宜了,现在用 x-a 就能获得和以前一样多的享受品等等。因此,收入的一部分 (=a) 就会游离出来,它可以用来扩大消费,或者再转化为资本 ( 即积累 ) 。反之,如果需要用 x+a 才能继续维持同样的生活方式,那就必须或者对这种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或者把以前用作积累的收入部分 ( = a) 现在当作收入来花掉。

增值和贬值,既可以发生在不变资本上面,也可以发生在可变资本上面,或者同时发生在二者上面。当它们发生在不变资本上面的时候,它们又可以发生在固定资本上面,或者发生在流动资本上面,或者同时发生在二者上面。

被当作不变资本来考察的有:原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半成品 ( 我们把以上这些通称为原料 ) ,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

以上我们考察了原料的价格或价值的变动及其对利润率的影响,并且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利润率和原料价值的高低成反比。这个规律对于新投入企业的资本来说,是无条件正确的,在这种场合,投资,即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是第一次发生。

但是,撇开这种新投入的资本不说,已经执行职能的资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处在流通领域中,而另一个部分则处在生产领域中。一部分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存在,需要转化为货币;另一部分作为货币 (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 ) 存在,需要再转化为各种生产条件;最后,第三部分则处在生产领域中,其中一部分具有生产资料的最初形式,即原料、辅助材料、从市场上买来的半成品、机器以及其他固定资本,另一部分是正在制造的产品。增值或贬值在这里怎样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成部分的相互比例。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先撇开全部固定资本不说,只考察由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正在制造的商品和已经制成并投入市场的商品所构成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如果原料例如棉花的价格提高了,用比较便宜的棉花制成的棉制品 —— 半成品 ( 如棉纱 ) 和成品 ( 如棉布等等 )—— 的价格也会提高;同样,尚未加工的库存棉花和正在加工的棉花的价值也会提高。由于反作用,这种棉花现在代表着更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加在有它作为组成部分的产品上的价值,超过它本身原有的价值,也超过资本家为它支付的价值。

因此,如果在原料价格提高时,市场上已有大量现成的商品 ( 不论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 ) ,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提高,现有资本的价值也会随之提高。生产者手中储备的原料等等也是这样。这种增值,可以补偿单个资本家,甚至资本的整个特殊生产部门由原料价格提高引起的利润率下降而遭受的损失,甚至补偿之后还有余。在这里,我们不去详细研究竞争的影响,但是为了完整起见,可以指出: 1 .如果库存的储备原料相当多,就会对原料产地发生的价格提高起相反的作用; 2 .如果市场上现有的半成品或成品严重积压,就会阻碍这些成品和半成品的价格按照它们的原料价格的比例上涨。

如果原料价格降低,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这会使利润率提高。但市场上现有的商品、正在制造的物品和储备的原料都会贬值,从而对同时发生的利润率的提高起相反的作用。

当营业年度即将告终,原料必须重新得到大量供应的时候,就农产品来说,也就是在收获之后,生产领域和市场上的储备越少,原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就越会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的全部研究都是从下面这个前提出发的:价格的提高或降低,是实际价值变动的表现。但是,因为这里研究的问题是这种价格波动对利润率的影响,所以,这种波动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事实上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在价格的涨落不是由于价值变动,而是由于信用制度、竞争等等的影响造成时,这里的阐述也是同样适用的。

因为利润率等于产品价值的余额和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比率,所以,由预付资本贬值造成的利润率的提高,是和资本价值的损失结合在一起的,同样,由预付资本增值造成的利润率的降低,也可能和资本价值的增加结合在一起。

至于不变资本的另一部分,即机器和一般固定资本,那末,这方面发生的增值,特别是和建筑物、土地等等有关的增值,离开地租学说是无法阐明的,因而不是这里应当讨论的问题。但是,关于贬值,以下所说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首先是不断实行的改良,这会相对地减低现有机器、工厂设备等等的使用价值,从而减低它们的价值。这个过程,特别是在采用新机器的初期,具有强烈的作用,那时机器尚未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因而在它还没有来得及把它的价值再生产出来以前,就不断变得陈旧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盛行无限延长劳动时间、日夜换班工作的原因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较短期间内再生产出机器的价值,而又不使机器的损耗算得过高。反之,如果机器的短暂的作用期间 ( 在可以预见的改良面前,机器的寿命总是短暂的 ) 不能用这种办法得到补偿,它就会把过大的价值部分作为无形损耗转移到产品中去,这样它甚至连手工劳动也竞争不过。 【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在拜比吉那里找到。资本家的惯用伎俩 —— 降低工资 —— 在这种场合也会施展出来,所以这种不断贬值的作用,是和凯里先生的和谐一致的头脑中梦想的情况完全不同的。 】

当机器、建筑设备、一般固定资本达到一定成熟程度,至少它们的基本结构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时,由于这些固定资本再生产方法上的改进,类似的贬值现象也会出现。这时,机器等等的价值的降低,不是因为有更新的、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等等迅速把它们排挤掉,或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贬值,而是因为现在能够用比较便宜的方法把它们再生产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大企业往往要到第一个所有者破产之后,在第二个所有者手里才繁荣起来的原因之一。这第二个所有者因为用便宜的价钱把企业买过来,所以一开头就用较少的投资来开始他的生产。

在农业中可以特别明显地看到,那些会提高或降低产品价格的原因,也会提高或降低资本的价值,因为资本本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谷物、牲畜等这类产品构成的。 ( 李嘉图 )

现在还需要谈一下可变资本。

如果劳动力价值的提高,是因为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提高了,或者,反过来劳动力价值的降低,是因为这种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了, —— 而可变资本的增值和贬值不外就是这两种情形的表现, —— 那末,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和这种增值相适应的是剩余价值的减少,和这种贬值相适应的是剩余价值的增加。但是,和这种现象同时联系在一起的还可能有别的情况 —— 资本的游离和束缚。这些情况,上面还没有研究,现在必须简略地谈一谈。

如果工资因劳动力价值降低 ( 这种现象甚至可以和劳动的实际价格的提高结合在一起 ) 而降低了,那末以前投在工资上面的资本,就会有一部分游离出来。这就是可变资本的游离。这种情况对于新投入的资本产生的影响不过是,这个资本在执行职能时具有的剩余价值率提高了。它可以用比过去少的货币,推动和以前一样多的劳动,这样,无酬劳动部分就靠牺牲有酬劳动部分而增加。但是对于已经发挥作用的资本来说,不仅剩余价值率会提高,而且以前投在工资上面的资本的一部分还会游离出来。这个部分过去被束缚起来,形成一个经常的部分,如果企业要按原有规模经营,这个部分就要从出售产品所得的货款中扣出,投在工资上面,作为可变资本执行职能。现在,这个部分可以自由支配,因而可以当作新的投资来利用, —— 或者用来扩大同一企业,或者用在另外一个生产部门。

例如,我们假定每周雇用 500 工人原来需要 500 镑,现在只需要 400 镑。如果这两种情况下生产的价值量都= 1000 镑,那末,在前一种情况下,每周的剩余价值量就= 500 镑,剩余价值率 500/500 = 100% ,但是,在工资降低之后,剩余价值量为 1000 镑 -400 镑 =600 镑,剩余价值率 600/400 = 150% 。剩余价值率的这种提高,对于一个用 400 镑可变资本和相应的不变资本在同一生产部门开办新企业的人来说,是唯一的结果。但是对一个已经经营的企业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贬值,不仅剩余价值量由 500 镑提高到 600 镑,剩余价值率由 100% 提高到 150 %;而且还会有 100 镑可变资本游离出来,可以再用来对劳动进行剥削。因此,不仅可以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剥削同量劳动,而且由于有 100 镑游离出来,同一个 500 镑可变资本可以比以前按更高的剩余价值率剥削更多的工人。

现在,看看相反的情形。假定雇用的工人是 500 ,原来的产品分配比例是: 400v+600m = 1000 ,因而剩余价值率= 150% 。工人每周所得为 4/5 镑= 16 先令。如果由于可变资本的增值,现在 500 工人每周要花费 500 镑,那末每个工人的周工资就= 1 镑,而 400 镑就只能雇用 400 工人。因此,如果雇用的工人人数和以前一样多,我们就会得到 500v+500m = 1000 ;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150% 降低到 100 %,即降低 1/3 。对于新投入的资本来说,唯一的结果就是剩余价值率降低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利润率也会相应降低,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降低。例如,假定 c = 2000 ,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得到 2000c+400v+600m = 3000 。 m' = 150% ; p' = 600/2400 = 25% 。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得到 2000c+500v+500m = 3000 , m' = 100% ; p' = 500/2500 = 20% 。反之,对于已经投入的资本来说,就会产生双重结果。用 400 镑可变资本,现在只能雇用 400 工人,而且提供的剩余价值率是 100 %。因此,它产生的全部剩余价值只有 400 镑。其次,因为价值 2000 镑的不变资本要有 500 工人来推动,所以 400 工人只能推动价值 1600 镑的不变资本。因此,要使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不让 1/5 的机器停下来,那就必须增加 100 镑可变资本才能和从前一样雇用 500 工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把原来可供支配的资本束缚起来。这就是说,本应用来扩大生产的一部分积累,现在只好用来填补亏空,或者,原定作为收入来花费的那个部分必须追加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结果,可变资本方面的投资增加了 100 镑,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减少了 100 傍。为了雇用同等数目的工人,需要有更多的资本,而每个工人所提供的剩余价值却减少了。

由可变资本的游离产生的利益和由可变资本的束缚造成的损失,只有对已经投入的、因而是在一定关系下进行再生产的资本来说,才是存在的。对于新投入的资本来说,利益和损失这两方面,只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或降低,以及利润率的相应的、但决不是按比例的变动。

刚才研究的可变资本的游离和束缚,是可变资本各种要素即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贬值和增值的结果。但是,如果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工资率不变时,推动同量不变资本所需要的工人减少了,那末可变资本也能游离出来。反之,如果由于劳动生产力的降低,推动同量不变资本所需要的工人增加了,那末也能发生追加可变资本的束缚。另一方面,如果有一部分以前作为可变资本使用的资本,现在作为不变资本使用了,因而只是同一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配起了变化,那末,这固然也会影响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但不属于我们这里所考察的资本的束缚和游离的范围。

我们已经看到,由于组成不变资本的各种要素的增值或贬值,不变资本也可能被束缚或游离。撇开这一点不说,如果劳动生产力增长了,同量劳动可以生产更多产品,因而可以推动更多不变资本,那末,不变资本才有可能被束缚 ( 一部分可变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情形除外 ) 。如果生产力降低了,那末,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同样的现象,例如;在农业上,这时同量劳动要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就需要有更多的生产资料,例如更多的种子、肥料或排水设备等等。如果由于各种改良、自然力的应用等等,一个价值较小的不变资本能够发挥以前一个价值较大的不变资本那样的技术作用,那末,即使没有贬值,不变资本也能游离。

我们在第二卷中已经看到,在商品转化为货币即出售之后,这个货币的一定部分,必须按照每个生产部门的一定技术性质所需要的比例,再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在这里,撇开工资,也就是撇开可变资本不说,对一切部门来说,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原料,包括辅助材料在内,而在不使用真正原料的生产部门,例如采矿业和一切采掘工业,辅助材料则特别重要。只要机器一般还能工作,必须用来补偿机器磨损的那部分价格,不妨说是在观念上加以计算的;这部分价格,不管是在今天或者明天,不管是在资本周转时间的哪一个阶段上得到支付,即用货币来补偿,都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原料却不是这样。如果原料的价格上涨了,那末,在扣除工资以后,它就不可能从商品的价值中得到完全补偿。因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会在再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断,巨大的冲突,甚至灾难。特别是真正的农产品,即从有机自然界得到的原料,由于收成的变化不定等等, —— 这里我们还是完全撇开信用制度不说 —— 会发生这种价值变动。在这里,由于无法控制的自然条件,年景的好坏等等,同量劳动可以体现为极不相等的使用价值量,因此,一定量的这种使用价值会有极不相同的价格。如果价值 x 体现在 100 磅商品 a 中,那末一磅商品 a 的价格= x/100 ;如果价值 x 体现在 1000 磅商品 a 中,那末一磅商品 a 的价格= x/1000 ,如此等等。这就是原料价格波动的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 —— 在这里,我们仅仅为了完整起见才提到它,因为竞争和信用制度还不属于我们这里考察的范围 —— 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植物性物质和动物性物质不能以象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煤炭、矿石等等那样的规模突然增加,因为前二者的成长和生产必须服从一定的有机界规律,要经过一段自然的时间间隔,而后面这些东西在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只要有相应的自然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增长起来。因此,由固定资本即机器等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的生产和增加,可能会并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甚至不可避免地会比由有机原料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快得多,结果对有机原料的需求会比它的供给增长得快,因此,它的价格会提高。这种价格提高,实际上会导致如下的结果: 1 .这种原料会从较远的地区运来,因为提高的价格可以弥补较贵的运费; 2 .这种原料的生产会增加,不过按照事物的性质,也许要在一年以后,产量才能实际增加起来; 3 .以前没有使用过的各种代用品会被利用起来,废料会更经济地利用。如果价格的提高开始非常明显地影响生产的扩大和供给,这多半表明已经达到一个转折点:由于原料和有原料作为要素加入的各种商品长期持续地涨价,需求下降了,因此对原料价格产生一种反作用。撇开这种反作用由于不同形式的资本的贬值所引起的动荡不说,还会出现一些别的情况,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些情况。

首先,从以上所说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因而,由机器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续增加的手段越多,积累越快 ( 特别是在繁荣时期 ) ,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也就越严重,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的相对生产不足也就越频繁,上面所说的原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以及随后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显著。因此,由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要素的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的激变,也就越频繁。

但是,如果由于原料价格的提高一方面引起了原料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既引起了当地原料生产的扩大,又使人们从遥远的一向很少利用或者根本不利用的生产地区去取得原料供给,而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又使原料的供给超过需求 ( 而且是在原来的高价下超过需求 ) ,以致这种高价现在突然跌落下来,那末,由此产生的结果,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原料价格的突然跌落,会阻碍原料的再生产;因此,生产条件最有利的原出产国,会恢复它的垄断地位;这也许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恢复,但毕竟是恢复。当然,一旦受到一定的刺激,原料的再生产会按扩大的规模进行,特别是在对这种生产或多或少占有垄断地位的国家。但是,在机器等增加以后生产借以进行的基础, —— 这个基础在经过若干波动后,应当成为新的正常的基础,新的起点, —— 也由于上一次周转周期中发生的过程而显著扩大了。但是这样一来,在一部分次要的原料产地刚刚开始增长的再生产,会再次遇到严重的障碍。例如,我们可以从出口统计表看出,近三十年来 ( 到 1865 年为止 ) ,当美棉生产减少时,印棉生产就增加,但此后又突然地并且比较持久地减少下去。在原料昂贵时期,产业资本家就联合起来,组成协会,来调节生产。例如, 1848 年棉价提高以后的曼彻斯特就是这样。爱尔兰亚麻的生产也有过类似的情形。但是,直接的刺激一旦过去, “ 在最便宜的市场上购买 ”( 而不是象那些协会那样,力图提高各原出产国的生产能力,而不管这些国家当时能够提供产品的直接价格如何 ) 这个竞争的一般原则一旦重新取得统治地位,人们就会重新让 “ 价格 ” 去调节供给。一切企图对原料生产进行共同的、果断的和有预见的控制 —— 这种控制整个说来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根本不相容的,因而始终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或者只是在面临巨大危险和走投无路时例外采取的一种共同步骤 —— 的想法,都要让位给供求将会互相调节的信仰。 【自从写了上面这段话以来 (1865 年 ) ,由于一切文明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大大加剧了。迅速而巨大地膨胀起来的现代生产力,一天比一天厉害地超出了它们应当在其中运动的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规律的范围 —— 这个事实,资本家本人今天也越来超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下述两种征兆中。第一,普遍实行保护关税的新狂热。这种保护关税和旧的保护关税制度的区别特别表现在:它保护得最多的恰好是可供出口的物品。第二,整个大生产部门的工厂主组成卡特尔 ( 托拉斯 ) ,其目的是调节生产,从而调节价格和利润。不言而喻,这种试验只有在经济气候比较有利的时候才能进行。风暴一到来,它们就会被抛弃,并且会证明,虽然生产需要调节,但是负有这个使命的,肯定不是资本家阶级。在此期间,这种卡特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小资本家比以前更快地被大资本家吃掉。 —— 弗 · 恩 · 】 在这方面,资本家的迷信已经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工厂视察员在他们的报告中也再三表示惊讶不已。好年成代替坏年成,当然也会使原料便宜。这个情况除了对需求的扩大产生直接影响以外,还会作为一种刺激对利润率发生上面提到的那种影响。上面所说的机器等的生产逐渐超过原料生产的过程,这时会按更大的规模重演。要真正改良原料,使它不仅按需要的数量,而且按需要的质量来提供,例如,要由印度来供给达到美棉那样质量的棉花,那就要求欧洲存在着持久的、不断增加的和经常的需求 ( 把印度生产者在他本国所处的经济条件完全撇开不说 ) 。但是,原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不过是跳跃式的,有时突然扩大,然后又急剧缩小。所有这一切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精神,都可以根据 1861—1865 年的棉荒来进行很好的研究,那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即再生产上最重要要素之一的原料有时根本没有。其实,在供给充足时,如果这种供给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实现的,价格也可能提高。不然的话,就可能是原料真正缺乏。在棉业危机中最初出现的,是后面这种情形。

因此,在生产史上,我们越是接近现代,就会越是经常地发现,特别是在有决定意义的产业部门中,从有机自然界获得的原料,是处在一种不断重演的变动中:先是相对的昂贵,然后是由此引起的贬值。上面所说的情况可以用下面从工厂视察员报告中摘录的例子加以说明。   历史的教训是 ( 这个教训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考察农业时得出 ) :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 ( 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 ) ,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刚刚提到的从英国工厂报告中摘录下来的那些例证:

“ 营业情况好些了;但是随着机器的增加,旺季和淡季的周期缩短了。这样一来,对原料的需求增加了,营业状况的波动也更为频繁了。 …… 目前,在 1857 年恐慌之后,不仅信任恢复了,而且恐慌本身看来也几乎完全被人忘记了。这种好转是否能持久,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原料的价格。据我看来,已经有若干迹象,表明在某些场合已经达到最高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制造业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直至最后完全不再提供利润;例如,我们考察一下精梳毛纺织业利润较厚的年度 1849 年和 1850 年,就会看到,英国出产的精梳羊毛的价格为每磅 13 便士,澳大利亚出产的精梳羊毛的价格为每磅 14 到 17 便士, 1841—1850 年的十年间,英国出产的羊毛的平均价格从来没有涨到每磅 14 便士以上,澳大利亚出产的羊毛的平均价格从来没有涨到每磅 17 便士以上。但是在不幸的 1857 年年初,澳大利亚出产的羊毛已经涨到每磅 23 便士;同年 12 月,在恐慌发展到顶点的时候,跌到 18 便士;但是在 1858 年又涨到现在的价格 21 便士。同样,英国出产的羊毛的价格在 1857 年年初为 20 便土, 4 月和 9 月涨到 21 便士, 1858 年 1 月跌到 14 便士,此后又能到 17 便士,因此,它比上面提到的那十年的平均价格每磅贵 3 便士 …… 据我看来,这表明:或者近似的价格引起的 1857 年的破产已被人们忘记;或者出产的羊毛刚好够现有的纱锭消耗;或者毛织品的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 但是,根据我过去的经验,我看到,纱锭和织机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运转速度上增加了好几倍;其次,我国羊毛对法国的输出也几乎按相同的比例增加了,然而国内外饲养的羊的平均年龄却越来越短;因为人口在迅速增加,畜牧业者希望尽快把他们的家畜变成货币。因此,我常常感到忧虑的是,有些人不了解这个情况,把他们的命运和他们的资本投入这样一些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成败取决于那种只有按照一定的有机界规律才能增加的产品的供给 …… 一切原料的供求状况 …… 似乎可以用来说明棉纺织业方面的许多变动,以及 1857 年秋季英国羊毛市场的状况和跟着发生的商业危机。 ” 【不言而喻,我们不能象贝克先生那样,用原料和成品之间的价格不平衡来说明 1857 年的毛纺织业危机。这种不平衡本身不过是一种征兆,而危机却是普遍的。 —— 弗 · 恩 · 】 ( 罗 · 贝克《工厂视察员报告。 1858 年 10 月》第 56—61 页 )

约克郡西莱丁区精梳毛纺织业的繁荣时期是 1849—1856 年。那里,该行业雇用的工人, 1838 年为 29246 人; 1843 年为 37000 人; 1845 年为 48097 人; 1850 年为 74891 人。这个区使用的机械织机, 1838 年为 2768 台; 1841 年为 11458 台; 1843 年为 16870 台; 1845 年为 19121 台; 1850 年为 29539 台。 ( 《工厂视察员报告。 1850 年 [10 月 ] 》第 60 页 ) 精梳毛纺织业的这种繁荣,在 1850 年 10 月,已开始出现凶兆。副视察员贝克在 1851 年 4 月的报告中,在谈到里子和布莱得弗德的情况时说:

“ 近来营业状况很糟糕。精梳毛纺业主正迅速失去 1850 年的利润,大多数织布业主的情况也不太妙。我相信,目前停工的毛纺织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同时,亚麻纺绩业主也在解雇工人,让机器停下来。纺织工业的周期现在实际上很不稳定;我想,我们不久就会认识到 …… 在纱锭的生产能力、原料的数量和人口的增加之间没有保持比例。 ”( 第 52 页 )

棉纺织业的情形也是这样。刚刚引用的 1858 年 10 月的报告中说:

“ 自从工厂的劳动时间固定以来,一切纺织业的原料消费量、生产量、工资量,已经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比例计算法 …… 我引用布莱克本市现任市长培恩斯先生最近关于棉纺织业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其精确地提出了该地区的工业统计材料:

‘ 一实际马力可以推动 450 个自动纱锭及其预备装置,或推动 200 个环锭精纺纱锭,或推动 15 台幅宽 40 吋的织布机以及卷绕、整经和刷浆的机器。一马力在纺纱时需要 2 1/2 个工人,在织布时需要 10 个工人;他们的平均工资为每人每周 10 1/2 先令多一点 …… 加工出来的平均支数,经纱为 30—32 支,纬纱为 34—36 支;假定每周每个纱锭产纱 13 盎斯,那末每周总共是 824700 磅,消费棉花 970000 磅,或 2300 包,花费 28300 镑 …… 我们这个地区 ( 布莱克本周围五英里以内 ) 每周消耗的棉花为 1530000 磅,或 3650 包,花费 44625 镑。这等于联合王国全部棉纺业的 1/18 ,全部机械棉织业的 1/6 。 ’

因此,按照培恩斯先生的计算,联合王国棉纺业纱锭的总数为 28800000 个,要使这些纱锭充分开工,每年需要棉花 1432080000 磅。但是在 1856 年和 1857 年,棉花的进口额减去出口额后只有 1022576832 磅;因此,必然会缺少 409503168 磅。培恩斯先生好意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我。他认为,根据布莱克本地区的消费量计算的棉花常年消费量是偏高的,因为不仅纺纱的支数有差别,而且机器也有优劣之分。他估计联合王国每年消费的棉花总量为 10 亿磅。但是,如果说他估计对了,确实有 2250 万磅的供给过剩,那末看来供求现在已经接近平衡了;这还没有把培恩斯先生所说的正在他自己的地区安装的、并且据此判断显然也会在其他地区安装的追加纱锭和织机考虑在内。 ”( 第 59 、 60 、 61 页 )


I、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III、一般的例证:1861—1865 年的棉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