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与海权的妥协

字数:721

然而,在实践中,这似乎并不那么明确。豪斯霍弗纯粹科学的地缘政治逻辑在逻辑上导致了与莫斯科建立“大陆集团”的需要,但它面临着许多不同性质的倾向,这也是德国民族意识所固有的。这是一种纯粹的种族主义历史观,希特勒本人也受到了影响。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种族接近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地理或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将德国人视为天然盟友,因为德国人在种族上与他们最亲近。斯拉夫人,尤其是欧亚大陆的非白种人,变成了种族上的对手。除此之外,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反共产主义,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同一种族原则,马克思和许多共产主义者都是犹太人。

国家社会主义种族主义与地缘政治直接冲突,或者更确切地说,暗中将德国人推向相反的、反欧亚的及海权的策略。从种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德国理应从一开始就与英国和美国结盟,共同对抗苏联。但另一方面,凡尔赛宫的耻辱经历仍然记忆犹新。这种二元性反映了第三帝国国际政治的模棱两可。这一政策不断地在海权路线,表面上以种族主义和反共产主义为理由(反斯拉夫态度,攻击苏联,在巴尔干地区推广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等),和基于纯粹地缘政治原则的欧亚陆权(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等)之间取得平衡。

由于卡尔·豪斯霍弗尔在某种程度上致力于解决具体的政治问题,他被迫将自己的理论适应于具体政治细节。这就是他在英国高层的联系方式。此外,缔结《反共产主义条约》,即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豪斯霍弗尔对外表示欢迎,试图将其作为建立一个成熟的“欧亚集团”的初步步骤。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联盟的反共倾向,以及一个属于边缘地区而不是心脏地带中心(莫斯科)的半岛小国的出现,是对真正的“大陆集团”充满矛盾的讽刺画。

但是,这些因循守旧的政治措施并不能代表豪斯霍弗尔的地缘政治整体性。他的名字和思想完全准确地体现在德国“东方命运”概念中,这概念正是基于强大而长期的欧亚联盟。


7.2 欧亚新秩序第8章 卡尔·施密特-“巨兽贝希摩斯与海怪利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