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主义背景

字数:1475

“世界主义”的概念早在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胜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世界主义的意义归结为假设完全全球一体化的必然性,即从多元化的国家、人民、民族和文化过渡到单一世界的统一世界。

这个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某些乌托邦和千禧年运动,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即在历史的某个高潮时刻,地球上的所有民族将聚集在一个单一的王国中,不再了解普通地球历史中固有的矛盾、悲剧、冲突和问题。除了世界主义乌托邦的纯神秘主义版本外,还有它的理性主义版本,其中之一可以被认为是实证主义者奥古斯特孔德的“第三时代”学说或莱辛的人文末世论。

世界主义思想通常是温和的欧洲社会主义者,尤其是英国社会主义者的特征(其中一些人联合在“费边社”中)。共产党人还谈到了一个单一的世界国家。另一方面,类似的世界主义组织从19世纪末开始由世界商业界的主要人物创建,例如组织圆桌会议的塞西尔·罗德斯爵士(SirCecilRhodes),其成员应该“为建立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的贸易体系和建立一个单一的世界政府做出贡献。”社会主义动机常常与自由资本主义动机交织在一起,共产主义者在这些组织中与最大金融资本的代表共存。所有人都因相信全球统一的乌托邦理念而团结在一起。

国际联盟、后来的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著名组织正是这种世界主义圈子的延续,对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点意义重大。

20世纪,这些避免过度宣传,甚至经常带有“秘密”性质的世界主义组织,改名换姓。有哈里·戴维斯的“世界联盟环球运动”,还有“联邦联盟”,甚至(1946年由英国议员亨利·阿斯伯恩组织的)“世界政府十字军东征”。

随着所有针对西方的话语权和战略权都集中于美国,美国就成为世界主义的主要总部,其代表形成了一个由顾问、分析师和战略研究中心组成、与权力平行的机构。

三个主要的世界主义组织就是这样形成的,西方公众最近才知道它们的存在。与官方结构不同,这些团体在设计和研究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因为它们不受规范联合国诸委员会等机构活动的那些固定与正式程式约束。

第一届“外交关系委员会”(以下简称CFR)。它的创造者是美国最大的银行家摩根。这个非官方组织正忙于制定一项全球性的美国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的完全统一并建立一个世界政府。这个组织成立于1921年,是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个分支,它的所有高层政治家都对世界的未来持世界主义观点。由于CFR的大多数成员同时也是苏格兰共济会的达官显贵,可以假设他们的地缘政治项目也带有某种人文神秘主义成分。

1954年,第二个世界主义组织——比尔德伯格(Bilderberg)俱乐部或称比尔德伯格集团诞生了。它不仅网罗了美国的分析师、政治家、金融家和知识分子,也网罗了他们的欧洲同行。在美国方面,它完全由CFR成员代表,并被视为国际上那些机构在美国的延续。

1973年,比尔德伯格集团的积极分子创建了第三个最重要的世界主义机构——三边委员会。它由CFR和比尔德伯格集团的美国人领导,除了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东46街345号)外,在欧洲和日本还有两个总部。

三边委员会的命名是基于基本的地缘政治考虑。它旨在联合在大西洋主义和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以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三个“大空间”:

1)美国空间,包括北美和南美;

2)欧洲空间;

3)日本控制的太平洋空间。

比尔德伯格和三方委员会最重要的世界主义团体由CFR的一位资深成员,最大的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尔(DavidRockefeller)领导,他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所有者。

除了他之外,在所有世界主义项目的中心都是大西洋主义的分析家、地缘政治家和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和亨利·基辛格。还有著名的乔治·鲍尔。

所有世界主义项目的主线是在西方和“进步”、“人文”、“民主”价值观的战略主导下,过渡到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为此目的,形成了由政治家、记者、知识分子、金融家、分析师等组成的平行结构,以便在世界政府的这个世界主义计划被广泛宣传之前做好准备,因为如果没有准备,它就会遇到不愿在这个全球大熔炉中溶解其身份的人民和国家的强大心理抵抗。

这些组织开发和执行的世界主义项目并不是同质的。它有两个主要版本,在方法上不同,理论上应该导致相同的目标。


第3章 世界主义3.2 趋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