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实力部署的选项
我们挑选出俄罗斯内战的主要状况,确定不同种类内战的活跃力量和直接动机,并概述其假设的变化形式。
1)第一种内战(最不可能)也许会沿着对抗的路线发展:民族国家力量反对世界主义游说团体。
事实上,这种角色的分离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因为两者的主要方向完全不兼容。世界主义者千方百计削弱俄罗斯的主权,破坏其经济和政治独立,使其依赖于世界主义的全球机构,剥夺其自由履行国家使命的机会。相反,民族主义者和政治家想要加强自给自足,实现最大的政治独立以及经济和社会自给自足。自然,这两种趋势不可能和平相处,因为它们各个方面事无巨细都格格不入。
然而,这种选择(“世界主义者反对民族主义者”)根本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内战,因为世界主义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无法向群众灌输狂热主义,也无法至少动员相当一部分人口来捍卫自己的理想。在和平环境中,惰性、冷漠、处处被动,这些会有助于世界主义者;但在发生血腥冲突、枪击杀戮情况下,有必要诉诸人类心灵的更深层次,有必要唤起狂热并付出牺牲。相反,民族主义者在与世界主义者进行公开和广泛的武装对抗时,民族主义者很容易地会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当然,除非冲突是全国性的,而不是局限于由世界主义者严格控制的特殊中心。
换言之,按照“世界主义民族主义者”的设想,内战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真正的全面内战,因为纯粹的世界主义者没有,也不会有足以能组织起群众反对民族主义者的基础。如果爆发这样的冲突,那么它的结果将是斩钉截铁的:民族国家力量将迅速加以处理,认定该游说团体的反民族本质,并同用爱国思想武装起来人民站在一起面对面地反对这一游说团体。原则上,这样的内战几乎不会流血,而且时间很短,在消灭了世界主义者后,内部冲突的根源将被消除,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就像在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中一样,将严格在国家利益的范围内发展。
但世界主义游说团体未必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立场,及其实质无异于自杀,这意味着它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事变。所以这个选项几乎是不可置信的。
2)第二种内战定义为如下方式:俄罗斯联邦反对一个(或几个)近邻共和国。由于前苏联领土上新国家的结构极度不稳,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绝大多数这些国家没有多少稳定的国家和民族传统,这些国家的边界完全是任意的,与自然发展社会的种族、社会、经济或宗教的领土不相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危机。原则上,他们将无法获得任何真正的主权,因为他们的战略能力不允许他们在不求助于外部援助的情况下捍卫自⼰的独立。他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系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这自然不能不影响他们对俄罗斯人口(或亲俄人口)的态度,以及对俄罗斯本身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很可能会受到近邻共和国的挑战,俄罗斯联邦将被迫以某种程度的侵略性应对。这一过程很可能具有连锁性,因为爆发任何影响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族裔间冲突或领土纠纷,都将不可避免地在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产生共鸣。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主义游说团体在俄罗斯(以及新共和国)的目标不会公开发生直接冲突。这场战争的主要敌人将是俄罗斯人的邻国。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主义游说团体完全没有必要为俄罗斯联邦的失败而战。这种被美国战略家称为“低强度战争”(甚至是“中等(!)强度的战争”)的冲突,如果破坏了俄罗斯的,乃至更广泛地,破坏了欧亚大陆的战略和地缘政治局势,它就很可能会满足世界主义游说团体的利益,成为一个地方性的,旷日持久的,和模棱两可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不一定会得到满足,即使内战是在爱国和民族主义的口号下进行的。就像阿富汗的情况那样,俄罗斯与周边地区的武装冲突只会削弱俄罗斯在这些邻国的影响力,并削弱邻国与俄罗斯联合成一个欧亚地缘政治集团、这种一体化冲动的吸引力。同时,俄罗斯联邦人口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人口在文化和社会类型上的相似性,将使这场冲突成为自相残杀的真正的内战。就那些斯拉夫共和国而言(首先是乌克兰),这也将是一场民族内部的悲剧。
因此,这种内战是自相矛盾的和模棱两可的。在这样的事态发展中,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主权的紧迫性,不一定会得到加强,而世界主义的、恐俄主义的游说团体甚至可能从中受益,在俄罗斯联邦周围制造一条“低强度战争”地带,在国际层面诋毁俄罗斯人,破坏国家的业已岌岌可危的社会经济稳定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不应该充当俄罗斯人和邻国亲俄民族防御者。但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俄罗斯必须特别关注扩大其地缘政治和战略的影响力。即使俄罗斯人设法从邻国手中夺回部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土地,其代价也可能是出现新的敌对国家,这些国家将被抛入俄罗斯主要对手的阵营,即世界主义者的阵营,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所需新的帝国一体化将被无限期推迟。
3)第三个选项在结构上与第一个选项相似,只是在这里,俄罗斯和非俄罗斯的族群代表之间的内战可在俄罗斯联邦本身的框架内开始。[79]这一场景可能与前一种类似:俄罗斯人民在任何民族地区或内部共和国都受到外国人的侵略;民族团结鼓励其他俄罗斯人参与冲突;其他民族的非俄罗斯地区因种族原因卷入武装对抗;内战呈现“低强度战争”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对俄罗斯来说更加危险,因为其结果可能会侵犯俄罗斯联邦的领土完整,或者至少会激起针对俄罗斯异族人的种族敌意,这些人从而受到“压制”。同时,其他国家和民族实体也不可避免地地卷入与俄罗斯人的冲突中,这会使冲突变得旷日持久。这样的冲突将使俄罗斯人的地位从民族国家转变为狭隘种族国家,这将进一步缩减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素价值,随着华约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已经失去其帝国性质。
[79]请注意,本文发表于1993年12月,即车臣战争开始前一年。
这种内战通常与俄罗斯的民族利益相矛盾,因为它实际上将使俄罗斯空间进一步分裂成种族部分,使得这一过程合法化,这将在未来使得帝国人民曾经的地缘政治价值缩减到单纯种族的、几乎是“部落”的水平。对于旨在破坏俄罗斯民族国家专制的强硬的恐俄世界主义来说,这种选择将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向俄罗斯人灌输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狭隘的民族自我认同,这将不可避免地缩小俄罗斯的战略范围。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主义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民族自我意识的爆发也会打击“影响力代理人”。对于俄罗斯爱国者来说,这样的冲突对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是不利的。
4)第四个选项也是俄罗斯国内的内战,但不是基于种族冲突,而是基于区域、行政‑领土的矛盾。莫斯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上的中央集权政策必然会导致地区之间的强大对抗,而这些地区在解体的总体过程中正在努力获得最大的自治权。在这里,正如在种族摩擦的情况下,苏联帝国崩溃剥夺了集权和一体化思想的合法性、证据和吸引力。此外,中央现行的政策,采用了前体制指令式的极权主义风格,实际上放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后半部分,即援助及对社会的行政支持。
中央还想像以前一样,想要夺取并控制,但现在它实际上不给予任何回报。在经济上,这些地区只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因为它们的能力范围正在缩小并依赖于中心。但除此之外,这些地区的政治特点也使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和首都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相比,在这些地区,世界主义改革的反民族特征更令人痛苦。
这些地区已经迈出了走向分裂主义的第一步,尽管这些企图被中央镇压了。然而,很可能在某个时候,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或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想要建立一个摆脱莫斯科政治和经济独裁统治的“独立国家”。这可能基于纯粹经济的权宜之计。绕过莫斯科出售区域资源或当地生产的商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大大改善当地情况。另一方面,“区域革命”也可以提出政治任务,譬如反对中央的极端自由主义政策,维护社会保障,加强意识形态的民族性。所有这些都使得在这个层面上发生内战的可能性确切真实。在某些时候,地区可以认真地坚持自⼰的立场,这当然会引起中央反对,因为中央不想失去对领土的控制。
这样的内战,在模棱两可和自相矛盾的程度上不亚于前两者。的确,一方面,各地区希望脱离改革中心莫斯科的诉求,带有一些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特征,符合人民的利益;中央世界主义力量公开反对各地区,他们捍卫的不是民族利益,而是反民族利益,因为自由主义者控制整个俄罗斯领土,首先有利于“世界新秩序”的设计者。但另一方面,地区分裂主义将导致俄罗斯国家领土解体,削弱国家力量,并在团结一致的俄罗斯人民内部制造裂痕。如果世界主义者减弱了对俄罗斯的控制,地区分裂主义可能会故意挑起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削弱民族国家自给自足最终将导致国家领土解体。
国家力量在这件事上,应该从完全相反的逻辑出发采取行动。只要中央的力量强大,就应该认同区域的要求,支持他们从中央获得自治的愿望。但与此同时,从一开始,就应该强调,基于重建帝国的前景,需要各地区在战略和政治进行整合。随着中央世界主义游说逐步弱化,爱国者应该渐渐改变方向,坚持不容许国内发生冲突,并敦促各地区团结起来。
尽管如此,区域内战绝不符合国家利益,也不符合前两种情况。
应特别指出下面一点。第五种内战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力量布局不是按照意识形态、民族和领土的界限,而是按照社会经济的界限,例如,“新富人”对抗“新穷人”。原则上,不排除这种选择,而且产生这一选择的所有先决条件将来都可能会发展起来。但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纯经济因素显然不占优势。尽管发生了可怕的经济灾难,劳动阶层普遍贫困,而“新俄罗斯人”却荒唐地富裕起来,但俄罗斯社会还没有从经济角度提出自己的要求。地缘政治、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和适宜性是无可比拟的。是他们能够带领群众上广场并迫使他们拿起武器。经济危机是国内冲突的绝佳背景,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大灾难的推动力,但推动力的主要路线还是来自其他非经济方面。今天对国家、民族、爱国主义和自由的诉求,将日常生活纯粹物质方面的需求相对降低,使之成为次要目的。但即使在物质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存有疑虑,它也无法持续地以热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形式来表达其诉求。最有可能的是,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经济因素只是伴随左右而已,而非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