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企业责任
任泽平
经济学家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会议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还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贫富差距问题对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影响重大,引发全球关注。调整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由于精准扶贫等举措有所改善,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成为“夹心饼干”。2019年中国收入基尼系数仍高于0.4这一警戒线,财富差距在世界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上升速度较快。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升至30.6%。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有全球共性原因,比如,流动性泛滥、劳动报酬份额降低等;也有自身发展阶段和制度的原因,比如,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公平和效率抉择问题,三次分配调节机制不完善,等等。
随着国家共同富裕政策的出台以及路线图日益清晰,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不少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企业,也在此前提出了参与共同富裕的计划和措施。
共同富裕的路径是先富带后富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共同富裕思想不断深化。1985年首次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2021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21年年初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突出了“共同富裕”的相关内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一环。此后,浙江省被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
从经济的角度看,共同富裕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双循环,同时必须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分好蛋糕,又要做大蛋糕,形成经济的正向循环。贫富差距过大会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缩小贫富差距,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又可以有力扩大内需,从而助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良性循环。
从民生的角度看,共同富裕要为人民创造公平机会,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保障起点公平,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为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人提升人力资本和实现阶层上升创造条件。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这段话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是以“先富”带“后富”。
企业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参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大企业至少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做好自身经营,本身就要发挥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作用。第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第三,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第四,促进创业,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第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第六,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公益慈善。
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和企业自身的业务积累和商业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有些平台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和共同富裕相关的一揽子措施,也源于它们创业以来的长期积累。这些平台企业一方面和大量中小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让数字化能力能够普惠更多市场参与者。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技术、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商业经验的沉淀至关重要,企业由此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投入的效率,把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好。
1.做大蛋糕:企业在做大蛋糕中至关重要
效率与公平的钟摆,过分偏向哪端都是不对的。过度重视效率,将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抑制社会总需求,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过度重视公平,将加重财政负担,丧失经济活力,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共同富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善分配机制。既要分好蛋糕,也要做大蛋糕,形成经济的正向循环。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当收入提升至一定水平时,再增加收入对消费量的提升效应反而是递减的。据此,在社会总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群体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将无法提升需求量;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降低,也将抑制需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能更有效地增加社会总需求。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备激发经济活力、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做大蛋糕的作用。保持国家的创新活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增量、拉动就业的前提。1978-2020年,中国GDP增长了39倍,民营经济贡献了“5、6、7、8、9”,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各行各业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提倡的新基建云计算、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需求,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革新了供给侧,助力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收入分配的分蛋糕不应仅是划分现有的存量,而是要将蛋糕持续做大,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合理地调节分配的比例。
2.创新探索:企业创新与经济活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持续的创新和经济活力能带动更多的生产力和就业,进而推动共同富裕,这也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每一轮创新周期的繁荣时期,主导型创新产业的发展向外扩散影响,环环相扣,带动其他产业增长,实现产业共富。历史上,世界经济经历了5轮创新周期,即纺织工业和蒸汽机技术(63年),钢铁和铁路技术(47年),电气和重化工业(56年),汽车和电子计算机(43年),信息技术(仍在进行),目前正处于信息技术引发的第5轮周期衰落后期。按时间规律推算,2030年将成为转折年。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迅速发展,或将成为新一轮创新周期的革命性力量。
企业应持续创新探索,加大研发投入,纵向深耕。技术革新不仅可以服务自身业务,更能惠及其他企业乃至全社会。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过去15年中国数字经济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带动就业人口1.9亿,相关产业占到全国GDP总量的1/3。阿里巴巴在2008年率先开始探索云计算业务,目前已成为和亚马逊云、微软云并列的全球三大云计算服务公司之一。近年来,阿里巴巴为解决“自主掌握技术”的问题成立了达摩院,为研发人工智能芯片和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努力成为参与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浙江实体制造龙头吉利公司在产业布局、行业研发等方面也有积极作为,它布局新能源车、车载芯片、智能汽车等领域,带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华为、小米等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有助于中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大变革中抢占先机,同时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大企业参与共同富裕进程,需要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让技术普惠更多大众。
3.创造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大企业应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上发挥积极作用。大企业有比较庞大的生态效应。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的测算,仅阿里巴巴拉动的电商、物流、快递、运营等领域,每年就有近4000万个就业机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大企业更应在提升就业质量上下功夫。阿里巴巴共同富裕行动计划也提到,通过启动年轻人创业扶持计划,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助力高质量就业。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的提升也备受社会关注,阿里巴巴也表示要强化对他们的商业保险保障。提升就业者能力,优化就业者保障,是大企业对高质量发展应尽的社会责任。
4.创业创新:促进创业,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大企业应充当致富带头人作用,拉动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联动效应。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起的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截至7月末已累计创造就业机会193万个,其中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就业专项行动累计新增81.7万个就业机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中,“链主”大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与23.56万个中小企业合作;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中,职务发明人创办企业超过1万家。
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拉动作用和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中的重要角色,也是一种“先富”带“后富”的体现。互联网经济的出现,让大型平台形成的生态得以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些大型消费平台型企业在助力创业机会均等、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批小微企业在平台企业的带动下得以发展,更多年轻人获得创业机会。
5.区域平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我国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和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解释了中国收入差距的绝大部分,农村是“共同富裕”的短板;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之间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要“调低”“扩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具体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推动农业的升级,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让农活“运得出”“卖得掉”,还能“卖个好价钱”。二是发展非农特色产业,在乡、镇、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让农业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阿里巴巴提出,要助推农业产业化建设,建设农产品集采中心,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这些都是促进农业升级的措施。事实上,淘宝此前已经成为农村特色产业重要的发展平台,2020年西部淘宝村、镇增势尤为迅猛,淘宝村从19个增长至71个,增幅达到274%;淘宝镇从34个增加至83个,同比增长144%。2016年3月,吉利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6.8亿元,在全国启动了31个农业帮扶项目,覆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四个方面。
6.公益慈善: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慈善发展
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有余力的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我们鼓励有余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发展。从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2021年的河南水灾,腾讯、百度、美团、阿里巴巴等公司都积极投入,这也是这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一些成熟的大企业,还有制度性的公益慈善安排,如阿里巴巴明确将每年千分之三的营业收入投入公益事业,并设有“95公益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百度设立总规模为3亿元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项目。
企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
重视公平和共同富裕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一穷二白,钱少人多,生产要素上劳动过剩、资本稀缺,为了促进增长、做大蛋糕,所以在收入分配上确立了以效率优先、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基本导向,于是衍生出一系列配套制度,比如户籍制度、土地财政、社保制度、税收制度、地方招商等。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刘易斯拐点”出现,人口红利渐远,开始出现劳动稀缺的逆转。同时,收入差距较以往显著扩大,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会导致内需不足、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所以要提高普通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适当抑制资本,收入分配上更重视公平、分好蛋糕,促进共同富裕。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新规和调控措施,都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促进双循环,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硬科技、新基建等。这就是大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力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企业应该主动适应时代浪潮,抓住时代机遇。发展实体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平衡,促进共同富裕,应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作为。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到攻关“卡脖子”技术,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2020年年底,国家在互联网行业开展“反垄断”执法,推动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对互联网行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互联网经济下半场,要从看增速转向看质量,互联网企业将在共同富裕、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新时代历史使命中勇于担当,实现平台经济生态长期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1]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OL].[2021-02-25].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225/c64094-3203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