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升起国旗,毛泽东心有疑虑 即发贺电,斯大林准备会见

字数:8013

毛泽东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但他心里还揣着一个大问号。仅过了两个多小时,就收到了莫斯科的贺电。

1949 年10 月1 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天的下午3时,毛泽东走到位于古都北京城中央的天安门城楼上时,聚集在这儿的百万群众,已经整队肃立,翘首仰望,凝神注视,都想看一看这位农家出身的革命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军事家、理论家、诗人、艺术家,传奇式的民族英雄毛泽东。

毛泽东神采奕奕,热情地摘下帽子向欢呼的人群招手。他,身材魁梧,面容慈祥,宽阔的前额,长长的黑发,使他那一双明亮的眼睛显得分外明亮。丰满的鼻子:厚厚的嘴唇,圆圆的下巴上有一颗显眼的黑病。正如一位缅甸人说的,“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显得慈祥宽厚。”今天为了开国大典,他没有穿他那宽松的裤子和朴实的上衣,而穿了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显得十分精神。他的胸前佩带着一条鲜红的绸带,上面印着八个金黄色大字:“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 时整,毛泽东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低声对身边的周恩来打了个招呼,然后手持讲话稿,对着中央话筒,用他那乡音浓厚的湖南话,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毛泽东亲手按动了面前的升旗电钮。他那有力的大手,伸出一个指头,稳稳地按在那白色的按钮上,久久地没有松开。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地升向天空,迎风飘扬。54 门大炮齐鸣28 响,每一响都惊天动地。这28 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先烈们前仆后继牺牲奋斗的28 个年头。广场上空,响彻了激越高昂的国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现在,经过28 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中国人民终于筑成了新的钢铁长城,终于站立起来,第一次以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然而,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复杂的世界,是否承认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的政权呢?

毛泽东的心里悬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毛泽东深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天辟地的革命伟业。它不仅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扫除近百年来的民族屈辱、陈规陋习,而且打破了世界的格局,惹恼了帝国主义列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些一直想鲸吞蚕食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们不但不会承认它,而且会千方百计地破坏它,推翻它;那些受侵略受压迫的弱小国家,虽抱着同情,有心支持,但无能为力;而苏联的斯大林对自己又有怀疑..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建国以后,如果外国三天下承认,就有问题了。

仅仅过了两个多小时,就从苏联首都莫斯科拍来了世界上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师哲把这份热情的贺电译出来,亲自送给了毛泽东。

紧接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拍来贺电,纷纷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红色的电波把毛泽东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传遍世界的时候,许多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冷眼旁观,蒋介石更试图依靠美国来孤立新中国。苏联的首先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与声援,打破了美国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孤立图谋,使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高兴得笑了。

他回到住处,已是晚上11 时许。尽管他劳累了一大,但仍精神饱满,毫不疲倦。他顺手取来一本关于斯大林的书,打开封面,便看到斯大林那庄重而神秘的半身照片,端详起来。

斯大林的形象,是那样庄严而深沉,嘴边的胡子好像掩盖着无数的秘密。淡淡的笑容,似乎又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没有见过斯大林,他只是在书本上、电文中和别人的传言中,听到过斯大林的心声;而现在,在新中国正式诞生亟须得到国际承认的关头,以苏联力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首先伸出了友谊之手,同志之手,使他倍感温暖,倍感亲切,也倍受鼓舞,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他记得很清楚,在三个月之前,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命运的时刻,1949年6 月30 日,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经作出过明确的判断: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下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①

毛泽东知道,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友谊和援助,要学前人的经验。而在这方面,苏联的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因此,他明确指出: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而且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写道:“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②

想到这里,毛泽东立刻拿起电话耳机,打电话把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请到自己的住处,商谈着手准备出访苏联,亲自会晤斯大林的问题。

“恩来同志,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

英俊潇洒的周恩来,轻轻地点了点头,说:“是啊,今年是斯大林同志70 寿辰的生日,苏联准备庆祝。记得他60 寿辰的时候、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吗?”

毛泽东感慨他说:“是啊,一晃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呀!”

“今年12 月21 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同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

毛泽东笑着说:“我可是只管去祝寿喔!有关中苏双方的会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情,还得靠你这位政务院总理了。”

周恩来知道,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因为过分劳累,体力不支,需要休息,就说:“主席可以先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休息,恢复恢复体力;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

“好哇!”毛泽东点点头,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叮咛周恩来组织人作访苏的准备工作,并要和苏联方面及时联系。

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破无荒地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奴役,使帝国主义者气急败坏,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内外串连,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要孤立新中国,封锁新中国,不择手段地要把这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搞垮。

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但准备自己于年底访苏,与斯大林会晤,而且在10 月20 日,又致电斯大林,介绍王稼祥出任驻苏大使,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接洽两党事务。这样,中苏两党、两国的联系渠道完全打通了,可以下失时机地开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严重斗争。

秘密的电波,把毛泽东的意思带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杜鲁门曾向斯大林进行原子讹诈。新中国诞生前夕,苏联也有了原子弹。斯大林复电,欢迎毛泽东。

性格多疑的斯大林,看着毛泽东那热情友好的电文,禁不住内心愧疚,左右为难。他轻轻地把电文放在桌面上,取出他那特制的烟斗,装烟、点火,抽起烟来。

一团团的白烟,从斯大林的嘴里吐出,袅袅上升,变化出各种形态。

斯大林望着那变化无穷的烟雾,已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他觉得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简直是个神秘难测、变化无常的奇特世界;中国革命,又像个勇猛豪强、力大无比的雄狮,令人难以驾驭!为了中国革命,他不惜弹精竭虑,日夜操劳,花费过多少心血啊!然而,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几次,甚至是事与愿违,妨碍了中国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斯大林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为蒋介石不仅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而且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斯大林记得很清楚,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初期,他还看不起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他对美国代表霍普金斯说过,中国,包括共产党在内,在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统治全国的领导人。由于苏联不愿与一个分裂的中国谈判,斯大林准备支持蒋介石总统及其政府。③在雅尔培会议期间,斯大林曾向美国总统作出保证。这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极其机密的各忘录——《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的说明》中记载着:“一,斯大林全力促进由蒋主席领导的中国统一。二,战争结束后,中国应由蒋主席继续领导。”④当蒋介石发动内战,挥起屠刀,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奋起抵抗的时候,他曾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过电报,要他们不要抗争,说如果打内

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

坚强勇敢的毛泽东,顶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同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艰苦的较量。现在,中国形势的发展,和斯大林当初预计的相反,貌似强大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被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打垮了,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以新中国国家元首和中国人民领袖的资格,要到苏联来,要和他斯大林会晤,这必然会使他感到尴尬、难堪。所幸的是,在中国解放战争中,他见蒋介石和美国打得火热,把大量的美军引入中国;而毛泽东则领导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很快地在东北打开了局面,于是,斯大林下决心调整决策,由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开始转向支持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也给了斯大林和苏联以巨大的支持。斯大林记得,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斗争激化的时候,在五角大楼制订了对苏联进行核轰炸的计划之后,在冷战之风越刮越猛、苏联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的时候,是毛泽东和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步步地把他驱逐出中国,给苏联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军事实力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斯大林清楚地记得,美国总统杜鲁门向他施行原子讹诈的情景。那是1945 年7 月17 日至8 月2 日,斯大林和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首脑第三次会晤——波茨但会议,讨论二战后世界的具体安排问题。7 月21 日,也就是波茨但会议的第四天,当三国首脑在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份关于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阿拉莫戈尔多空军基地爆炸成功的详细报告,送到了波茨但。下午3 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向总统杜鲁门报告了此事。

杜鲁门对斯大林的气宇下凡有点不满,在听了原子弹爆炸的详细情况之后,大为振奋,连喊“OK!”他认为这个报告使他身价倍增,在会上有了全新的地位,可以更大胆、更直率地和斯大林讨价还价了。他急不可耐地想使苏联人明白:他杜鲁门手里握有一张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王牌!

在经过了几天的等待、筹划之后,7 月24 日,全体会议刚结束,杜鲁门立即把他和丘吉尔等人谋划的计策付诸实施了。他笑迷迷地走到斯大林面前,十分神秘地告诉斯大林,美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威力异常大的新炸弹!为了使斯大林感到震惊,杜鲁门在“炸弹”这个同的前边,故意加了好几个夸张的形容词。他虽没有用“原子弹”的名字,但他那说话的神态、语气,足以显示这种新炸弹的巨大威力。

杜鲁门说话的时候,串通一气的丘吉尔首相和贝尔纳斯国务卿都站在只有几码远的地方,仔细端详着斯大林的反应。然而,斯大林仍像往常一样沉着冷静,嘴里叼着他那特制的烟斗,神情安祥而自若,没有显示出任何的惊讶或不安,以至杜鲁门、丘吉尔他们都断定,斯大林没有真正理解杜鲁门那句话的含义。

回到寓所后,斯大林给莫洛托夫和朱可夫元帅详细地叙述了杜鲁门那次谈话的内容和神气。莫洛托夫说:“他们是想抬高身价!”

斯大林哈哈大笑说:“让他们抬高身价好了。应该告诉库尔恰托夫同志加快我们工作的速度。”即加紧搞出原子弹来。果然,经过四年多的紧张努力之后,1949 年9 月23 日,苏联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

现在,苏联的军事实力渐渐恢复了,手中有了原子弹。中国的革命胜利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斯大林的腰杆更硬了。他十分重视毛泽东的到来,准备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他指示《真理报》于10 月5 日发表了一篇社论,《中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同时,又并排刊登了毛泽东一幅稍大些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三幅稍小些的照片。

《真理报》的社论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话:“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假如没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假如没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假如没有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那末,堆在我们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必定比现在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能够胜利吗?显然是不能的。”社论接着写道:“斯大林同志早在1925 年就宣称:‘中国革命运动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这一力量现在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它将来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执政者,准要是看不到和低估这一力量,他一定会遭到失败的..’斯大林同志的这一天才预言已经实现了。”⑤

斯大林翻阅着《真理报》,品评着毛泽东和他的那两段话,回忆着历史的转变,心理乐滋滋的。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斯大林的沉思。马林科夫进来,询问如何给毛泽东复电。斯大林拿起了毛泽东发来的电报,看了又看,觉得无论措辞、语言,都是正确而得体的,便吩咐马林科夫给毛泽东复电:欢迎毛泽东到莫斯科来。

1949 年11 月2 日,毛泽东又电谢斯大林:“感谢您欢迎我到莫斯科去。”

于是,对于毛泽东会晤斯大林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抓得更紧了。

毛泽东登上专列,奔向银装素裹的北国。车厢里,他和费德林、王稼祥谈古论今..

12 月6 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洁白的雪花,把京城打扮得玉砌银装,分外妖烧,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生辉。北京火车站,红旗飞舞,人流涌动。一列专车,整装待发。

毛泽东来了。他穿着一身银灰色的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从小车上下来,神采奕奕地走向欢送的人群,微笑着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告别。

毛泽东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非同一般,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全都前往车站送行。毛泽主同周恩来握手时,风趣地对这位外交能手说:“一言为定,我在莫斯科等你!”

周恩来轻轻地摇动着毛泽东的手,爽朗地笑着,说:“请主席放心!只等你一声令下,我们随即出发!”

告别了送行的人,毛泽东登上了专列,站在车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

列车长鸣一声,徐徐驶出站台,奔向遥远的北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毛泽东访苏的决定是: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祝寿之后,就在苏联休息和参观;有关中苏两党两国问条约、协定的谈判,则由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随后去办。因此,毛泽东的随行人员并不多,只有陈伯达、叶子龙、江东兴、欧阳钦和师哲等几个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和苏方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此外,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负责送行。

列车朝东北方向飞快地奔驰。毛泽东在车厢里读书看报。不料,专列经过天津时,发现铁路上有一颗手榴弹。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后果难料。专列上顿时紧张起来。罗瑞卿忙检查保卫措施,并亲自下车去调查处理这桩事件。

坐在车上的毛泽东却遇险不惊,泰然自若地继续读书。听了手榴弹事件的报告后,他只淡淡地一笑,就去向随行人员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了。谈到开心处,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主席的镇定自若,深深地感染了车上的人。专列上的紧张气氛,很快地缓和下来了。

夜幕像一张无际的黑纱,悄悄地罩住了大地。毛泽东的专列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束,撕开了夜幕,飞速向前。车厢里,毛泽东手持书卷,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读着、读着..

12 月9 日专列到达满洲里,毛泽东一行换乘苏联领导人用的专列。那车厢内设有浴室,还有大夫专为毛泽东配餐。到边境迎接毛泽东的有苏联副外长拉夫伦捷夫、赤塔州苏维埃主席乌若夫、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代表及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耶夫。过境后的第一站是奥特波尔,在那里有仪仗队隆重迎接毛泽东。

毛泽东整理了一下衣着,穿好大衣,大步走下车来。这时,站前广场上,军乐高奏,鼓号齐鸣。一排排穿着新军装的苏联仪仗队,威武雄壮,整队肃立。当毛泽东走来时,“唰——”地一下,仪仗队持枪行礼,向中国人民的领袖致敬。毛泽东注目还礼。检阅仪仗队后,他又与前来欢迎的当地领导人握手问候。稍事停留,又登上了专列启程。

西伯利亚的寒流是著名的,对新来的中国客人也不留情。车顶上,车窗前,挂起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毛泽东似乎对这出奇的寒冷毫不介意,他有时观观窗外的冬景,有时埋头读书,有时查阅资料。当专列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已把电话打到了车站上,询问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如何,途中是否顺利等等。

毛泽东闻讯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谢谢他们的关心。”

列车呼叫着,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前疾驰,把一片片森林、一道道山川甩在了后边。

毛泽东正在观景,有人报告:苏联派来陪同的俄文翻译、汉学家费德林教授求见。毛泽东说了声“请”,费德林很快就来了。

毛泽东请客人就座,并用绿茶招待。

费德林谢座之后,又请问这是什么茶。

“这呀,当然是我们湖南绿茶喽!它有点涩嘴,有的人不大习惯。不过,凡是好茶都有一种叫丹宁酸的东西,对血管和微细血管都有好处的,可以防治血管硬化和高血压。你知道,中国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不算高,大概同经常喝绿茶有关吧?你尝尝,怎么样?”⑥

毛泽东说着,给客人斟满了茶。

“谢谢你,毛主席!一些有经验的行家也是这么说的。我以前听说湖南茶不错,只是不懂行。我过去只品尝过龙井茶的滋味“那你的口味很高喽!哪个中国人不想尝尝杭州的龙井茶呢?

那是上层人士喝的东西..至于我们这些乡巴佬、大老粗和丘八大兵,能喝上当地产的湖南茶就不错了。有人还当它是普通的蒿叶子哩!”⑦毛泽东那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很快地驱散了费德林那拘谨的感觉,拉近了

情感。费德林曾多次接触过斯大林,但那种和领袖相处的拘束、惶恐、紧张的心情一直没有离开过身,也从来没有和毛泽东一见如故,这么热乎、亲近。

火车放慢速度,快到秋明站了。毛泽东望曹窗外,突然惊呼:“瞧!那边石头上有几个中国字!”

费德林向窗外望去。见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大大的中国字:“洞门”,一般用来标明山洞入口或者峡谷的通道。

“看见了吗?..它不像石碑,也不是建筑师的手笔,你看是什么?博士?”⑧

“说不好,我没有看清楚..也许是前来寻找野人参的中国人留下的暗号。西伯利亚的人参很出名呢。”费海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怎么会一直保留到现在?难道现在还有中国人到这块禁地来采人参吗?”

费德林无法详细回答毛泽东的问题。但他似乎觉得毛泽东的话里似乎还有话。

“有意思。”毛泽东继续说,“石头会说话呢。当年的勘察者早被人们忘掉了,倒是石头还在纪念他们。那很可能是第一批勘察家哩!..你读过《红楼梦》吗?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又叫《石头记》。”⑨

费德林觉得,毛泽东在这里提起《石头记》,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实际上是在暗示中国人早先曾经进入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并在这里居住过、勘察过、开发过,后来这片领土却被人掠夺去了。费德林不想在这些问题上深谈,便请求对方谈谈《诗经》。

毛泽东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苹。它来源于民间创作,都是无名作者。创作的年代已经无法查考。它代表了中国早期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炼。”⑩

费德林又谈起了屈原。

毛泽东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变迁是他个人的不幸。屈原艰苦地走过了他的时代。他优国优民,力求挽救楚国的危亡。

“连年战乱使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国灭亡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接着开始了另一个历史过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争权夺利的争战不休的诸侯王国统一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最后,它以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告终,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这对中国后来的命运产生了重要作用。这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专门来谈。”毛泽东那渊博的知识,生动地谈吐,把费德林引人中国知识的海洋,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研究家、翻译家。从屈原到鲁迅,从郭沫若到艾青,他都曾发表过专著。

列车到了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前来迎接毛主席的王稼祥到了。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专程来这儿陪同毛主席访苏。他登上了专列,就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主席啊!可把你盼来了!”

毛泽东兴致勃勃他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我这一回来,可少不了你这个苏联问题的专家哟!”

说着,两个人坐下来,亲切地交谈。毛泽东同王稼祥的关系相当密切。早在1935 年春,中国革命处在最困难的关头,毛泽东心急如焚,有劲使不上。在红军长征路上,他和躺在担架上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进行过几次推

心置腹的长谈。王稼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定地站在被排挤被压制的毛泽东一边,旗帜鲜明地同王明路线作斗争,投下了关键的一票。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周恩来和王稼祥当时就成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上的副手。抗日战争初期,王明从苏联回国,大搞“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反对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又是王稼佯从苏联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指示,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发展。现在,在开往莫斯科的专列上,毛泽东和王稼祥的再次相会,抚今忆昔,感慨万端。

毛泽东递给王稼祥一支香烟,自己又划火柴抽着烟,说:“时间真快呀!记得斯大林60 岁生日时,我们还在钻山沟,人家也不大看得起我们。当时,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表示我们的心愿。没想到他70 岁生日时,我们已经夺得了政权,这也是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吧!”

王稼祥回忆说:“从1920 年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来华,帮助中国革命,到新中国成立,29 年间,苏联同志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不少。”

“是的,是不少。”毛泽东点点头说:“这种帮助和支持,我们过去需要,现在,我们同样需要。”

王稼祥说:“记得主席在延安发表的庆祝斯大林60 寿辰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学习斯大林两个方面,一个是道理方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理论;一个是事业方面,把理论见之于实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完成,而斯大林把它完成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的确,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之前,在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前,各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天天说苏联不行了,社会主义快完蛋了,但是今天怎么样呢?张伯伦的口被封住了,希特勒完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更强大了,新中国又诞生了。”

“是啊!胜利来之不易,今后的路程更长!”毛泽东说着,放眼窗外。

列车长鸣一声,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金色的阳光,照耀着银白的原野、苍莽的森林、起伏的山峦,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6 月版第1475 页和1481 页。③梁敬錞《1945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④《蒋总统秘录》第41—42 页。⑤转引自〔俄〕德·安·沃尔科戈诺夫著《胜利与悲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8 月版第536 页。⑥⑦⑧⑨⑩〔俄〕费德林回忆录:《我们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新华出版社1995年7 月版第12—15 页。


十二 事关重大,毛泽东让少奇先去谈判 知错认错,斯大林主动作自我批评十四 仪式隆重,两伟人亲切会面 开门见山,激起了层层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