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的历史地位

字数:1343

辽沈战役,对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对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有重大历史意义。辽沈战役是同蒋介石集团大决战的首战,是在如下的情况下进行的:

第一,全国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一九四八年东北战场上,敌我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平衡,但装备上还是敌强我弱。在这一情况下,战役之前只考虑消灭敌人的主力,并没有想到解放了全东北。

第二,史无前例的攻坚战。锦州是敌人连接关内外的大战略要地,驻有重兵十五万人。攻打这样大的据点,在我军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坚守这样大的据点,国民党军队也是空前的。东北部队攻坚战除了攻克的四平是比较坚固的设防城市之外,其余也只攻克过一些比较小的据点。攻坚战的经验,只有少数的师团比较丰富,还没有出现过攻坚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野战军。

另外,我军的装备也还不适应攻坚作战,部队的火炮比较少,坦克屈指可数。打钢筋水泥碉堡效果比较好的武器很少。攻坚作战的主要武器还是炸药包,炸药包一定要在接近敌堡垒之后送上去,送炸药包很难一次成功,这就带来比较大的伤亡。

第三,敌人增援的可能性很大。在锦州战役之前,东北战场上的敌人还是相当强大的,并且其中还有精锐的新一军、新六军。沈阳的敌人要是集中主力援救锦州之敌,我军有可能被迫撤出战斗。另外,蒋介石从关内增援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蒋介石也是这样做了,并且亲临葫芦岛督战。

辽沈战役当然是东北野战军的整体作战,但要论功的话,锦州战役的头功应当是黑山与塔山东西两头的阻击战,尤其是塔山。因为只要这两头的阻击战有一头不能阻住敌人的增援,锦州就打不开。

辽西会战的头功应当是六纵队阻住了敌人没有撤回沈阳,次功就是七、八纵阻击了敌人没有东渡辽河。

辽沈战役的胜利,从全国范围来说,是敌人转入被动,我军转入主动。辽沈战役胜利从基本上来说,就是毛主席战略思想上的胜利,林彪是有巨大贡献的。

辽沈战役胜利的直接原因是:我军正确的战略决策;敌军在战略上的错误和我军敢于胜利连续作战的军事素质。

关于战略决策问题。上面提到了,四八年东北的敌人整个形势就是:长春、沈阳、锦州,三大集团。我军打哪里都是战略决策问题。毛主席、林总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我军主力出击北宁路,捕捉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创造攻克锦州的条件,这是非常正确的。

关于敌人战略上的错误问题。我看敌人的错误有三点:一是对我战略决策判断上的错误。我军向北宁路出击时,敌人并未判断到我军会打锦州。总以为我们还是搞围点打援的老办法。因此,敌军未曾用主力出援锦州。待到发觉我军打锦州时,再用主力出援为时已经过晚了;二是敌廖耀湘兵团出援锦州过晚了。三是没有从东北撤退的决心,结果是被我军分次消灭了。如果在我军未打锦州之前,敌军主力要是西援,迫使我军不能打锦州,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打下锦州之后,如果敌人迅速撤回沈阳和鞍山一线,敌人主力也是完全可以从海上逃跑的。这样,东北可以解放,但敌军主力是消灭不了的。

关于我军敢于胜利连续作战的素质。由于沈阳出援到新民一线的敌军是敌军的主力兵团,我军要歼灭该敌是要有相当胆量的。我军在锦州战役结束后,只有四天多的时间就要连续作战了。我军除了一纵和五、六纵未曾参加锦州战役之外其余部队都打得相当疲劳,伤亡也不小。参战部队不仅没有得到整顿,连休息也很少,体力并未恢复,以疲劳的我军同敌军主力作战,对我军是非常不利的。我军是克服了难于想象的困难,参加作战的。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辽沈战役历史地位呢?从直观来看,我认为辽沈战役的历史地位是大决战的开端,奠定了全国的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的胜利旗帜是永远鲜艳不朽的!


1 原文此处误为「发」。

2 原文此处缺逗号。


辽西会战第十一章 平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