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人民军队忠于党

字数:3653

小引

毛主席下决心搞文化大革命,过去都说主要有如下三个问题:斯大林逝世的影响;赫鲁晓夫上台的教训;刘少奇的问题。但这三个问题,是否就是毛主席下决心搞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从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有符合的地方,也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

斯大林逝世对毛主席的影响是很大的。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把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这三件事,使毛主席对斯大林是敬重的。建国初期,我们决定向苏联学习,重点学习三个问题:

第一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学习苏联的核心问题。

第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问题。

第三是,国防工业问题。苏联是把国防工业放在国家整体建设的首位,我们先后也成立了几个工业部,都是搞国防工业的。

一九五三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秘密报告,彻底否定斯大林。这一举动,影响了中国的政局。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搞了对国内、国外影响很大的三手:对外和帝国主义搞和平主义,对内搞反斯大林运动,对中国搞大国主义和分裂活动。赫鲁晓夫背离了共产主义的轨道,打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毛主席说赫鲁晓夫搞修正主义路线。

由于苏联搞修正主义,改变了我们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方针,不得不把防修、反修的斗争放在重要的日程上。毛主席是坚决反对赫鲁晓夫路线的,毛主席不但亲自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代表会议,我党还以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方式,阐述了我们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前后发表了九篇评论,这些做法在国际上起了重要作用。简单地说,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是:从学习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开始,到反对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而告结束的。

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对反对修正主义是提得很高的。但时间不久,即一九六六年八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主席《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出来后,就把「革命」的矛头公开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从此,「反修防修」就成为口头禅了,打倒刘少奇就是目的之一了。

毛主席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这是一个其他人说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毛主席心里知道。八届十二全会,定刘少奇为「叛徒、内奸、工贼」,真正相信的人并不多,但又都举手拥护毛主席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定。举手打倒刘少奇的,除林彪、陈伯达、康生、谢富治、黄永胜被列入另类外,其他的人不但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李富春、叶剑英、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蔡畅、邓颖超等,还有身后也冠名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粟裕、张云逸、萧劲光、徐海东、王树声、滕代远、王震等人,这样问题就不简单了。

五十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很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后来即提出高举「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红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没有缺点。在一九六二年,中央召开过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对三面红旗,对搞人民公社、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对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进行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鼓起干劲。

在七千人大会期间,毛主席虽然也谈笑风生,但第一次感到了「政治压力」,幸有林彪的讲话压阵,坚决拥护毛主席,维护党的团结,扭转了会议的形势。毛主席对林彪是赞赏的,也是感激的。可以说,军队的干部大都是拥护毛主席的。

毛主席对刘少奇、彭真是不满的。毛、刘之间在路线问题上确实有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至少对毛主席是这样。后来,毛主席在《炮打司令部》中说:「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七千人大会的账,毛是不会忘的。

一九五九年,毛主席罢免了彭德怀,由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林彪是统领和管理部队的能手。他提出在人民解放军中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主张毛主席人民战争的思想,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林总提出要「复古」(按「古田会议」的革命精神建军),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军、治军方针,如「突出政治」,「四个第一」,「三八作风」,「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苦练200米硬工夫」,「提倡勇敢不怕死,敢于刺刀见红」等等,把人民解放军造就成为一支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的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对此,毛主席大为赞赏。毛主席指出:「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具体化又更理论化了。」毛主席号召全国学习解放军。后来,毛主席依靠解放军搞文化大革命,夺刘、邓司令部的权,这步棋毛主席是早就看准了的。

林彪号召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主要是为了部队的建设。林彪的想法和做法是健康的,是「无意」的;毛主席对人民解放军却是有心的。几十年以后我才感觉和认识到这一点。

实际上,毛主席早在发动文革以前就想扳倒刘少奇,不过当时的条件不成熟。刘少奇那时掌握着党的领导实权,这种领导实权也已经运行了多年,在中央和地方都有不少拥护者和追随者。当时,毛主席不要说扳倒刘,就是对刘有批评,也未必能完全贯彻下去,因为中央和地方的很多领导,都是刘、邓的人,实权在刘、邓手上,邓倒向了刘。

毛主席要下决心搞掉刘少奇,拥护解放军、赞赏林彪是他长期的重要战略准备。这种准备,长期以来只有毛主席有数,其他人长期以来没有数,甚至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也未必有数。当然,毛主席还要做舆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六四年、六五年,毛主席决定解放军派出大量干部支持地方工作,中直机关、国务院各部委成立政治部,政治部的主要领导都是军队派来的干部担任的。

——在六五年,毛主席让江青秘密组织班子,搞〈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打击右倾翻案。

——在六五年,毛主席亲自出马「打倒罗瑞卿」。

——在六六年初,毛主席让江青去请林彪这个「尊神」支持,搞「部队文艺座谈会」,以此为武器,向文艺黑线开火。

——文化革命一开始,毛主席决定成立了有江青参加并掌实权的中央文革,隶属于政治局常委领导之下,毛主席很快就把中央文革这些人演变成主持全国党、政、军日常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央碰头会的主要成员,实行中央书记处的职能。

——到六六年,毛主席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打倒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

以上这些都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战略准备,这些准备都是为了端掉刘、邓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这是雄才大略的准备。发出了《五一六通知》,两个司令部就真正开火了。

关于〈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情况我不了解。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解决罗瑞卿问题的上海会议和回到北京后,六六年三月又召开会议继续批罗,我是从头到尾参加了。

江青搞「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情况我知道一些。这个座谈会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召开的,不是林彪委托江青而开的。《纪要》的名称中原来根本没有「林彪同志委托」这个冠名,江青那么傲气,谁敢加这样的抬头,「林彪同志委托」这个冠名,是毛主席定的,并亲自加上去的。至于林彪有奈也好,无奈也好,当时林彪没有反对毛主席这样做,也算是对毛主席的支持吧。

其实,江青搞「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毛主席让江青去请林彪这个「尊神」,人民解放军这个「尊神」。也就是毛主席为了打刘、邓司令部这些「鬼」,借助林彪和人民解放军这个钟馗罢了。

平心而论,对文革来说,毛主席认为他发动和领导的文革是「革命」,而不是「运动」。毛主席自己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革命就是砸碎旧的国家机器,而不是简单的调整、撤换干部。如果从「革命」二字出发,回过头来再看看文革,或许能想通一些过去想不通的问题。毛主席说文革「三七开」,文革就是「七三开」,就是再糟糕的文革,也是我们党历史的一部分。文革既然已经存在了,就要认真地总结教训,不能简单地用所谓「彻底否定」去了结,去鞭笞。文革有深刻的社会阶级斗争的原因,有党内路线斗争的原因。具体地说,也有长期以来,首先是党内最高和较高层面上的领导同志把毛主席拥戴到党和国家之上,把党内生活的平台变成斜坡,使之失去平衡和制约,促使产生毛主席可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局面,而且党内最高和较高层面上的领导同志自己也在起劲地拥护文革,因历史上的的恩恩怨怨在文革开始时打击同志,直到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才对文革产生怨气。现在大家都把文革中的「不是」推到毛主席一个人头上(毛主席是要负主要责任),并推给林彪、江青以及黄、吴、李、邱去承担责任,没有多少人把文革作为「党的历史的一部分」自己去反思自己、去承担一些责任。不是栽赃他人,就是推得干干净净。

附:林彪同志给贺龙等同志的信

贺龙、荣臻、陈毅、伯承、向前、剑英诸同志:

送去江青同志三月十九日的信和她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请阅。这个纪要,经过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反复研究,又经过主席三次亲自审阅修改,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文化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六年来,文艺战线上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文艺这个阵地,无产阶级不去估领,资产阶级就必然去占领,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极为广泛、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搞不好就会出修正主义。我们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定不移地把这一场革命进行到底。

纪要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完全符合部队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使部队工作在突出政治、促进人的革命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对纪要有何意见望告,以便报中央审批。

此致

敬礼!

林彪

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二十一章 军队文革的序幕

第二十二章 炮打司令部

第二十三章 军队文化革命的方针和三个阶段

第二十四章 全军文革支持造反

第二十五章 零点得救

第二十六章 军委办事组成立前后

第二十七章 杨成武倒台

第二十八章 黄永胜时期的军委办事组

第二十九章 八届十二中全会

第三十章 九大纵观(一)

第三十一章 九大纵观(二)

第三十二章 庐山战火

第三十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四章 「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第三十五章毛主席南巡


林彪给毛主席的信第二十一章 军队文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