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明前的黑暗

字数:1586

1942年到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进入黎明前的最黑暗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上进一步把对国民党为主的作战方针,改为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作战方针,残酷频繁地扫荡我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还不断发起新的反共高潮,使我们的根据地日益被分割、缩小。

抗日战争第一阶段我军以发展到五十万人,根据地人口约一亿人左右。1942年和1943年,抗日转入第二阶段,我们军队数量和根据地人口均缩小了,八路军由五十万缩小到三十万,解放区人口由一亿左右降到五千万以下。

在相持阶段,山东我军处在敌强我弱及日伪和顽固势力两面夹攻之中,形成三角斗争形势。力量对比是日伪占优势,顽固势力次之,而我处于第三位。我山东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军队数量也减员四分之一以上,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特别是冀鲁边和鲁南军区的根据地几乎全部和部分变成敌占区和游击区。1943年6月又发生冀鲁边区司令员邢仁甫的亲信杀害副司令员黄骅等多人,邢仁甫随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件,使该地区形势更加困难。

我们初在滨海、鲁中、胶东三个敌强,尚有规模不大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之外,鲁南抱犊崮敌强、鲁中泰山敌强、渤海清河地区和冀鲁边地区,基本上已退化为游击区和敌占区。我军伤亡失散人员日益增多,兵源、粮源、财源的供应日益困难。我军没有比较稳定的后方,军械工厂、军需工厂、印刷工厂、物资仓库、医院休养所常被敌人扫荡、清剿破坏。到1942年底,山东境内日伪据点增至三千四百余处,日伪修公路一万三千八百余里,封锁沟墙八千四百余里,日军兵力达到四万余人,伪军兵力十八万余人。而山东我军减少到不足十万人。

总而言之,我们所处的战争环境已是空前困难。比较抗战第一阶段时的困难不知要大多少倍。

1942年,山东日寇布防情况如下:山东日军由59师团长细川中康统一指挥。第59师团驻津浦路兖州、德州沿线两侧;第27师团驻徐州、连云港沿线两侧;独立第5混成旅团驻胶济东段及两侧;独立第6混成旅团驻胶济西段两侧;独立第7混成旅团驻济南、德州段津浦路两侧。

在日军操纵下的华北汉奸政府继续推行第四、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阴险计策。这不是什么新花样,而是蒋介石“围剿”红军时的老把戏。其目的是企图瓦解我军,挑拨军民鱼水关系,动摇人民抗日信心,实行怀柔伪化政策,欺骗逼迫群众自首,脱离抗日组织,参加反共维持会等汉奸组织。加上军事上的残酷扫荡清剿,分割包围、蚕食紧缩等等,以达到摧毁我各地抗日根据地,使之变为“治安强化”的敌占区。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仍然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又拉又打,以拉为主。因此国民党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高唱所谓“曲线救国”谬论。自1939年冬到1941年春,先后两次发动了反共高潮,潜在的内战危机日益严重。在敌后,各地的顽固势力也兴风作浪,不断制造摩擦流血事件,不断偷袭和侵扰我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国民党留在敌后的约七十万军队,在“曲线救国”谬论指导下,大批大批的投降了敌人。尚残留的一部分部队也采取两面政策,即用国民党军队番号,又接受日军授予的伪军番号,既是顽军又是伪军,他们和平共处,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共同反共、反八路军、反抗日人民、反抗日民主根据地。

但是放眼世界,我们就充满战胜千难万苦、争取胜利的信心。我们知道希特勒法西斯正处在走向死亡的阶段。他们去年大举进攻莫斯科失败之后,今年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又惨败了,损兵折将十分严重,已经丧失进攻能力,不得不转入防御。而苏联红军则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勇,已开始转入反攻。这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战线拉长,它的兵力不足,物力、财力也遇到困难。日本军阀对侵略中国问题无力解决,又把战线扩展到南太平洋地区,这样它已经全面陷入被动地位。日寇不但缺乏机动进攻力量,也缺乏强固的防御力量,他离彻底失败,彻底垮台的下场已经为期不远了。

毛主席曾经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凡是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1【注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84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因此现在的形势是,我们面临极端的困难,但是正日益接近胜利的时刻,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第七章积蓄力量和反摩擦斗争二、精兵简编,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