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子山地区反摩擦

字数:3516

在敌顽我三角斗争及其复杂紧张的形势下,我们在滨海甲子山地进行了三次对东北军顽固势力的反摩擦斗争。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任命于学忠为苏鲁战区总司令,并令其率领东北军进驻山东津浦路以东地区。开始时的部署是112师进驻鲁南之临沂、费县之线以西山区,111师进驻滨海之诸城、日照之间山区。战区总部及113师和114师进驻鲁中之沂鲁山区。该部到达山东初期与我犬牙交错,友好相处,互通情报,有时还协同作战。但在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指导下,特别是先后两次发动反共高潮之后,东北军队我态度逐渐逆转恶化。为了扩大兵源、粮源、财源地盘,不断制造摩擦事件,袭击我武装部队,捣毁我地方政权,捕杀我地方干部。另一方面是东北军内部发生了显著的分化和分裂。三种不同势力并驾齐驱的发展,一种是反共投降势力,一种是反共顽固势力,一种是联共抗日势力。

当然既不联共也不积极反共,既消极抗日但不向日本投降的中间势力更是存在的。于学忠就是这种势力的代表,此人曾在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当师长,1927年吴垮台后转入东北军。1936年任国民党甘肃省主席,西安事变师,他在西安参加了张学良的高级将领会议,同意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张到南京被蒋扣押后,东北军先由王以哲后由于学忠率领。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把于部调到山东,其目的是让东北军自抗日反共战争中消耗掉实力,以达“消灭异己”的目的。于学忠一方面不得不遵守蒋介石的命令,一方面又要保持自己的实力,因此他态度明确的表示“既不红,又不蓝,三条道路走中间”。后来事实证明他在山东期间基本上保持了中立态度。

于学忠部进驻山东后,不断与我发生局部摩擦。其中较为严重的摩擦是鲁南之东北军112师袭击我鲁南趣党委领导机关,区党委书记赵镈同志在战斗中牺牲。

驻扎在滨海北部甲子山地区敌东北军111师,下辖331、332、333三个旅。我们所说的甲子山区即莒县,日照县以南,十字路、坪上、碑廓县以北地区,其中心有座最高的山峰,名叫甲子山。这里山不青,水不秀,树不茂,岩石很多,土地很薄,人民很穷,但是抗日斗争条件很好。该师师长常恩多、旅长万毅和东北军政训处长郭维诚等人,不满意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政策,坚决主张联共抗日,于1942年8月率领该师主力一部约三千余人,毅然起义,脱离东北军,开进我滨海中心地区,接受共产党领导。经分局和军区研究,仍保留111师飞番号(目的是为了争取该师其他部队起义),由于常恩多师长于途中病故,由万毅任师长(东北军我地下党员),郭维诚任副师长,以后该师为滨海支队,屡建战功。

东北军111师起义后,逃到莒日公路以北的111师残部孙焕彩旅,从沉重的打击中苏醒后,立即对抗日的革命力量进行猖狂反扑,纠集约二千余人重新占领甲子山地区。并继续向南扩张,反共投降呼声甚高。

陈光、罗荣桓等师首长根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决定,调集教2旅6团,山东纵队2旅6团和4团及57军独立旅(该部是原国民党军667团的两个连因不愿反共,于1940年投我起义,奔向根据地后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42年8月14日到19日组织了第一次甲子山讨叛反顽战役,经激战后将其全部驱逐出境。这对于保证“八三”起义部队进行休息整编,稳定情绪不受干扰,起了重要作用。

逃到莒日公路以北的孙焕彩是不甘于失败的,偕日照汉奸队朱信斋部(伪日照保安大队),1942年10月8日乘我滨海地区军民处于紧张准备反日寇秋季扫荡之际,又越过莒日公路向我甲子山区进犯,占领石坊、纸坊、刘家东山地区。我山东纵队2旅6团在111师部队配合下,准备进行第二次甲子山区讨逆反顽战役。后来为了防止日寇扫荡时,我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只给了顽军部分打击,于10月18日撤出甲子山阵地。

顽军利用我撤退后的时间进行部队整顿,以孙焕彩旅为核心七拼八凑恢复了111师番号,由孙焕彩升任师长,其师部驻在刘家东山。此时孙焕彩对我已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对抗态度。一方面拼命修筑防御工事,强迫老百姓在防区各村落修建又高又厚的石头围墙及高碉低堡,并在围墙之外铺设鹿砦、铁丝网。另一方面派遣武装部队或便衣武装四出袭击我抗日地方政权,捕杀抗日地方干部,抢劫群众粮食财物,弄得甲子山周围地区老百姓鸡犬不宁,叫苦连天,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活动。

10月底开始的日伪军万人扫荡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手段。他们先扬言要扫荡滨海地区,后突然转移兵力,多路分进合击,扫荡了鲁中沂蒙北部地区我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及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即省政府)等机关。

当时在指挥上,又重复了1941年115师指挥机关及山东分局等由滨海地区转到鲁中地区的教训,结果又陷入日寇扫荡的合围圈内。我们虽然突出了敌人重围,但省战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竹如等同志牺牲了,黎玉同志也负了轻伤。

1942年11月下旬,日寇继鲁中沂蒙大扫荡之后,又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二万余人的大扫荡。此时已快进入寒冬季节,因此判断敌人目前对滨海地区进行扫荡的可能性不大。

11月,我教5旅由苏北淮海地区调回山东归建,这样我滨海地区又增加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队。12月中旬,陈光、罗荣桓决定集中教2旅6团、教5旅13、14团、山纵2旅第5、6两团,滨海独立团及111师等部队,进行第三次甲子山区讨逆反顽战役,并指定由我进行具体计划组织工作。

根据陈、罗首长的意图,我指定的对甲子山区讨逆反顽作战计划是:以山纵2旅二个团、滨海独立团及111师为右纵队,由陈士榘、万毅统一指挥,经碑廓巨峰附近北进,然后由东而西向纸坊攻击前进。以教2旅6团及莒中地方武装等为左纵队,由团首长统一指挥,经涝波及大店以东地区北进,然后由西而东向纸方地区攻击前进。左右两纵队会师后,切实断绝敌人北去退路。教5旅为中央纵队,其13团经坪上向朱芦攻击前进,占领朱芦后继续向刘家东山地区与左右纵队会师,攻歼孙焕彩的指挥机关。教5旅其余部队为预备队。师前进指挥所在13团之后跟进。

计划制定之后,经陈、罗首长批准并颁发了作战命令。我随陈光代师长在前进指挥所,罗荣桓政委因身体不好,随师直后梯队行动,负责掌握山东全面情况。

各部队于12月18日黄昏后出发,利用夜间运动,力求进攻的突然性。19日拂晓,左右两纵队均先后打响,战斗进展很顺利。歼敌一部并控制了甲子山各主要高峰,对纸坊形成包围状态。中央纵队13团拂晓时对朱芦攻击未能成功,陈光命令周长胜团长重新组织兵力和火力于午时在此攻击,结果仍未成功,形成对峙状态。由于敌人围墙高厚,火力很强,白天攻击增大伤亡,决定准备利用夜间攻击。但傍晚时发现,敌人有撤退征候,我乘机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朱芦歼敌一部。我13团跟踪向刘家东山方向追击。顽军退守刘家东山、纸坊、石场等处固守顽抗。

20日陈光决心使用山纵2旅主力配合13团,首先攻歼刘家东山顽军指挥机关,使敌人成为“无头的苍蝇”,加上我政治攻势,这样敌人就可能动摇瓦解减少顽抗程度。我军攻占刘家东山东面高地后,居高临下控制了刘家东山。在我火力封锁之下,敌人深知顽抗无望,挣扎徒劳,就利用夜间分头突围向北逃窜。我因发现稍晚,敌人已突出我之包围圈。我各部即分路快速追击,歼敌一部,残敌向莒日公路以北逃走了。我们全部收复了甲子山地区,基本上把孙焕彩的反共气焰打下去了。此次战斗歼敌二千余人,缴获枪支五百余支,我军伤亡六百余人。

为什么没有全歼灭敌人?主要是敌人向北逃窜的退路没有完全切断。在纸坊以北两峰之间有一个隘口是南北通路必经之处,这个隘口由谁堵死,在作战命令中没有明确规定,左纵队以为右纵队控制了,右纵队以为左纵队控制了,结果两部均为控制,让敌人钻了空子逃窜了,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战斗结束后,师直后梯队均来到甲子山区,驻在刘家东山及其附近进行战后工作。

山东我党我军与东北军上层一直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东北军111师起义后,我与东北军的关系一度紧张,东北军内部反共顽固势力的气焰也很嚣张。但甲子山战役之后,东北军对我之态度又有所好转,一度中断的相互关系很快又恢复了。原因之一是“坏事变好事”。此次甲子山战役我军未将孙焕彩部歼灭,于学忠、孙焕彩等认为是我军有意给他们留出一条缺口,让其向北撤退,因此紧张关系逐渐缓和,原因之二是国民党对东北军的不信任和日伪对东北军的分化瓦解,使东北军内部的不积极反共,也不投降日寇的中间派左右为难。先是57军军长缪征流投降日寇,不久该军112师334旅旅长荣子桓也先反共后投日,被日寇任命为伪和平救国军第10军军长。后又发生111师常恩多师长及该师333旅万毅旅长率部投奔共产党解放区,均表现出东北军内部极大的矛盾。

故此蒋介石命令黄埔第一期学生、山东籍名将李仙洲入鲁反共,接替东北军于学忠部的防务,并提升李仙洲为28集团军总司令,将山东地方武装新36师(刘桂堂部驻鲁南)、暂12师(赵保源部驻胶东)、保安第2师(张步云部驻滨海北部)统归其指挥,增强反共势力。这样于学忠不但与蒋介石矛盾加深,与李仙洲的矛盾也不浅。他与八路军虽然也有某些矛盾,但究竟是西安事变反蒋的老朋友,现在与蒋介石、李仙洲的矛盾,又使东北军、八路军彼此利益相联,因此很快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友好关系。

当我们知道李仙洲部将入鲁与于学忠部换防的消息后,我们的方针是一方面顶住李部前进,一方面礼送于部出鲁。

1943年6月21日,于学忠部不等李仙洲部到达接防,就先行离开了沂鲁山区向大后方撤退了。经过我根据地沿途时,我们不但给予通行方便而且给予粮草供应。同时命令鲁中军区迅速控制原于部驻地附近的地区,接受于部以沂鲁山区东里店为中心的驻防地区。不久李仙洲部主力由皖北进到鲁西南地区,一个师进到鲁南抱犊崮天宝山地区,他们的口号是:“先打八路,后打鬼子”。我军原来预计在蒙山地区与之交战。但李仙洲看到于学忠部未等其接防就撤走了,又在鲁南和鲁西南地区遭到八路军强有力的阻击,继续前进困难重重。因此不久就全部缩回皖北去了。

从此山东已无国民党正规部队,减少了一个摩擦捣乱的力量。蒋介石派李仙洲入鲁反共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二、精兵简编,积蓄力量第八章由守势转为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