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作鹏回忆录 >
- 第二篇游击齐鲁 >
- 第七章积蓄力量和反摩擦斗争
二、精兵简编,积蓄力量
为了渡过难关,积蓄力量,迎接新的大发展,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各抗日根据地,加强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坚持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开展整风、生产、精兵简政、拥政爱民等运动。
山东我军的任务是:坚持抗战,粉碎敌人进攻,巩固扩大根据地,加强发展游击区,逐步缩小敌占区。再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下,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团结中间势力,争取再三角斗争中有利于我之转变。为此应坚决实行中央指示的“三三制”政权,土地政策、整顿“三凤”1【注1.整顿“三凤”: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精兵简政、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等各项政策,这是我们渡过难关,争取胜利的根本措施。
1942年秋,中央根据敌后抗战的严酷形势指出:为适应根据地日益缩小和分割的严重局面,必须发挥党政军民的共同力量,各根据地必须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军队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上级和同级党委的决议、指示。中央强调“一切服从战争”是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
115师直属机关开始精兵简编,其目的不仅是单纯为了紧缩编制,而是在残酷的敌后抗日斗争中,使指挥机关更加精干,尤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指挥机关的工作效率,加强对部队军事、政治、后勤各方面的指导作用。
1943年春天,山东分局向中央报告,建议将山东分局、第115师和山东军区机关合并,115师和山东纵队所属各旅、各支队的部队番号撤销,部队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中央批准了山东分局的报告。
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并为115师政委、代理师长(陈光调延安学习),黎玉为山东军区副政委。
由于师参谋长陈士榘准备调任滨海军区任司令员,1943年3月份师首长命令我担任115师参谋处长。
此前,陈光代师长曾同我谈话指出:我有三个优点:第一,作战勇敢坚决;第二,工作积极有办法;第三,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至于有什么缺点错误,他稍微考虑后说:“你在机关工作时间长,特别在高级指挥机关工作时间长(指我在红军中革军委工作时间),机关工作、参谋工作经验多,但部队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在今后工作中,应注意这个问题。”陈光特别强调:“今后工作要跳出狭小的机关工作的圈子,你的工作不仅要为师领导作战决定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多了解部队,熟悉部队,与部队的指挥员多交流,多沟通。要有全局观念。”
罗荣桓政委同我谈话中,除肯定我的优点外,指出我的主要缺点是:“有些傲气”,对人不够谦虚,办事有时急躁。并说:“山东战斗部队中的老干部、老资格不少,他们部队基层工作的经验丰富,你今后工作要特别向他们学习,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事情不仅要向师领导及时汇报,还要与部队领导多商量研究。”
我对陈、罗首长指示完全接受,并向他们表示,今后努力改正。
山东军区下辖滨海、鲁南、鲁中、胶东、冀鲁边六个军区。原115师指挥机关改为山东军区指挥机关。因此我也很自然地成为山东军区参谋处长,萧华也很自然地成为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6月,山东军区临时党务委员会成立,罗荣桓、黎玉、萧华、罗舜初、陈士榘、李作鹏、梁必业等为委员。
当时,凡有关军事政治相联系的电文以罗(荣桓)、黎(玉)、萧(华)署名签发,军区对上对下的军事电文以罗、黎、李(作鹏)署名签发(参谋长缺位)。这种行为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离开山东去东北为止。
当时为了加强军区参谋机关的建设,在我建议下,调抗大一分校教育长阎捷三为作战科长,调原师供给部部长为管理科长。
军区在全山东进一步精兵简政,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同时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群众化,广泛组织和武装不脱产的民兵,实行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全民游击战争。从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中,发展培养新的武装力量,准备随时升级编为主力兵团。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这是过渡的办法,也是准备迎接抗日反攻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山东军区所辖六个战略军区(以后冀鲁边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共指挥十三个主力团,其余均辩称地方武装。各旅指挥机关改为军分区指挥机关,相当数量干部降级使用。由于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广泛深入宣传精兵简政的积极意义,克服各种思想阻力,因此这项工作进行时颇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