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协统黎元洪,就这样来到了1911年的10月10日。
那一天晚上,第八工程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第八工程营是张彪第八镇的部队,黎元洪听到枪声后,知道事情要糟,但他立刻做了一件事:他把自己麾下的部队将官都召集在一起,唯一的命令就是——谁也不许离开。
黎元洪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按兵不动——既不参与起义,也不镇压起义。
这是黎元洪人生中最矛盾的时刻。
黎元洪对士兵一直很好,和公开贪污受贿的张彪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黎元洪的部队里不止一次被发现有革命党人,但黎元洪最后都从轻发落。
但是,就在当天晚上,黎元洪亲手杀了两个士兵。一个叫邹玉溪,他听到革命党起义,想从营队中溜出去参加革命;另一个叫周荣棠,他是革命党派来联络的共进会会员,想翻墙到黎元洪的部队报信。
远处炮声隆隆,但哪怕就在黎元洪身边的亲近将官,都不知道黎元洪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很有可能,黎元洪自己也不知道。
直到最后一刻,黎元洪必须要做出决定了——武昌起义的部队在蛇山上架起大炮,炮弹打到了黎元洪的司令部。黎元洪慌了,下令“带兵出外避炮”。他手下的全体官兵一哄而散。到了晚上12点,失去管束的士兵,也开始投身革命。
黎元洪当晚做出的反应是:逃到自己的参谋刘文吉家里躲避。
10月11日清晨,革命军找到了刘文吉的家。根据当年参加武昌起义的“辛亥老人”喻育之(1993年去世,享年104岁)回忆,黎元洪当时没有躲在床底下,而是躲在帐子后面,被人找到后拉了出来。
拉出来干吗呢?革命军把他拉到了当时起义军控制的楚望台军械库,全体革命士兵列队欢迎——大家要请他出来指挥作战。
毫无疑问,当时军阶最高、声望最高,在新军士兵中留下较佳印象的黎元洪,确实是站到前台的最佳人选。
但黎元洪不肯,他只说了三个字:“勿害我!”
当时黎元洪以绝食进行抗争,但同时,他也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革命,是大势所趋,其实一开始他从心底里也没有特别反对,不然不会按兵不动;但是武昌革命成功,并不代表全国革命成功,万一失败了,百分之百是件掉脑袋的事情。
到了最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绝食了两天之后,革命党人甘绩熙对黎元洪说:“黎宋卿先生,我们汉人同志,流血不少,以无数头颅,换得今日成绩,抬举你为都督。你数日以来,太对我们同志不起。我对你说,事不成,你可做个拿破仑;事若成,你可做个华盛顿,你很讨便宜的。你再不决心,我们就以手枪对待。”
黎元洪回答:“你年轻人不要说激烈话。我已在此两日,并未有什么事对你们不起。”
另一个革命党人陈磊云说:“黎都督很对得我们起的,但是你辫子尚未去,你既为都督,该做一个模范,先去辫子,以表示决心……现在是民国了,你若尽忠民国,你就是开国元勋;你若尽忠清廷,你就该早天尽节。二者必居其一,何以如此装模作样,我们实在不解。进而言之,你不过在满清做个协统,现在得此机会,你非才智胜人,即你不干,以中国之大,汉人之多,岂无做都督之人耶?望你三思。不然,恐同志等不汝容也。”
黎元洪回答:“你们再不要如此激烈,我决心与你们帮忙就是。你们说要去辫子,我早就赞成。我前在营内并下过传知,谓愿剪发者,则听其便。你们明日叫个理发匠来将我的辫子剃去就是。”
黎元洪理发后,其实已经等于表态了。革命党特地买来一挂鞭炮,以示庆贺。接着,士兵们请黎元洪训话。黎元洪说:“元洪不德,受各位抬举,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前天未下决心,昨天也未下决心,今天上午也未下决心,现在已下决心!无论如何,我总算军政府的人了。成败利钝,生死以之。”
话音刚落,掌声和欢呼声雷动。
1911年10月17日,47岁的黎元洪正式就任军政府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