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史的温度 - 张玮 >
-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 >
- 信念 >
-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6
1971年10月25日,历史性的一天终于来临。
在此之前,除了场外,联合国内部也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幕后较量: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给很多国家代表写信,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和常驻代表布什分别找100多个国家的代表谈话沟通,希望届时大家能够投票赞成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而另一方,很多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也在为北京拉票。坦桑尼亚驻华大使萨利姆甚至把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声明印成了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发给各个代表,让他们明确知道北京的态度后,再投票给“两阿提案”——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一共23个国家提出,立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席位,并取代“中华民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1971年10月25日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就是“双重代表权提案”和“两阿提案”的大决战。
但大决战还没开始,似乎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美国和日本等22个国家每年提出的“重要问题”提案,居然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和15票弃权的结果被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席位的提案,变成只需要超过半数赞成即可通过,不需要超过三分之二多数了。
这一结果,让整个会议大厅沸腾起来,谁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坦桑尼亚的代表萨利姆居然离开席位,带头跳起了非洲舞。
然后,该表决“两阿提案”了。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表示需要发言。他快步走上讲台,提出了美国代表团的要求:“两阿提案”里要删除“立即将台湾代表团驱逐出联合国”的内容。
布什话音未落,非洲国家代表团的座席那里,传来了一片又一片的“NO”(不)。
而之前受到美国鼓动的沙特阿拉伯代表巴罗迪又提出,对“两阿提案”提出修正,建议表决推迟到10月26日——这样可以再给美国多一点拉票时间。
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台湾“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长”周书楷(右),“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刘锴(左)及“驻墨西哥大使”陈质平(后)
又是一片的“NO”。
联合国大会的主席马立克宣布:布什和巴罗迪的提议不被采纳。
这时候,现场的“中华民国”首席代表周书楷顿时脸色铁青,奔上讲台,宣布“中华民国”将不再参加之后联合国大会的任何程序,退出联合国大会。
终于轮到表决“两阿提案”了。
在表决前,马立克宣布了他的那个“技术处理”:和以往不一样,这次的投票,将进行公开唱票——哪个国家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都会被大声朗读出来。
后来有人分析,大声念出来,对一些国家代表的投票心理,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
结果出来,没有悬念: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通过了!
“两阿提案”通过,“双重代表权”提案就已无表决的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刻取代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并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全场支持中国的代表,长时间起立鼓掌。
乔冠华后来率团代表中国回归联合国,这张他大笑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