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字数:991

2017年1月16日,NASA宣布,尤金·塞尔南去世,享年82岁。

尤金·塞尔南,“阿波罗17号”的指令长。“阿波罗17号”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实现登月的飞船,而尤金作为最后一个返回登月舱的宇航员,也成了人类到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在月球上行走过的人。

尤金去世时,在月球上行走过的宇航员,在世的只剩下了6位。

他曾用手指在月球上写下了当时9岁女儿的名字首字母“TDC”,并称这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而以尤金为代表,所有曾经登上过月球的宇航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能重返月球。(阿波罗计划的故事可参看《历史的温度》收录的《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

馒头说

为《历史的温度》写序的老师严锋,也是《三体》第三部的序言作者。我至今对他《三体》序言的第一段印象深刻:

“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都好像被放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瀚的所在。”

这完全说出了当时我自己看完《三体》后的心境。

有不少人曾说,登月宇航员的后半生大多有异于常人,多半和他们看到过外星人有关。

我虽然是“外星人存在”的支持者,但我反对任何没有证据的“外星人”推断,而对于这批登月宇航员,我认为仅仅用“遭遇过外星人”来概括他们后半生的心境变化,太草率了。

我们总说,人类在宇宙中真的不算什么,但有多少人能像他们一样,在外太空,真真切切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地球的卑微,生命的渺小?

不一定要登月。法国的首位女宇航员克洛迪·艾涅尔,后来曾做到过法国的科技部部长,但依旧无法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自杀未遂,震动法国。

但越是这样,其实越能体现这批宇航员的伟大,他们就是我们,就是体现了人类面对超出想象力的新世界的心态,而他们背后折射的,是整个人类探索和征服未知领域的天性和雄心。

确实,无论是霍金还是《三体》,都通过各种方式提出警告:不要去主动探索地外文明,否则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但我认为人类的探索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因为人类探索未知、克服孤独感、证明自己存在的这些天性,是人类一路演化而来成为万物之灵长的强大驱动力,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就用恩斯特·施图林格那封著名的回复赞比亚修女的信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吧——1970年,赞比亚修女曾给施图林格写信,询问他地球上有那么多吃不饱饭的儿童,而人类为什么还要探索太空: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了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阿尔贝特·施韦泽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1] 1英里约为1.61千米。——编者注


7“挑战者号”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