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与学术 >
- 四、文学与艺术
(一)骈文与古文
魏晋时代的文学,在文章方面,因受汉赋的影响,渐有骈俪的体裁出现。这种文体,至南北朝时趋于极盛。当时的文章,无论抒情记事,甚至议论,大都以骈俪出之。所谓骈文,其特征约有三点:一是文中每一前句与其后句的字数,必须整齐划一,不可参差。二是前后句的内容,须有对仗,形成联语。三是前后句的声韵,必须协调。骈文的声韵,最初并无一定的规律,虽然若干作品,声韵协调,但只是自然而然,并无固定的格式。直到齐梁时代的沈约等人,标明四声(平、上、去、入),而后作者始有规矩可循。所以四声的定立,在当时确是一大发现,这件事不但掀起中国音韵学史上的巨变,也为中国的文学开拓了广大的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代以骈俪体写成的文章,主要有赋、论及笺牍等类。魏晋的重要赋家,有王粲、曹植、左思、陆机等。他们的作品,大都清丽流畅,繁简适中,可以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但其中仍不乏长篇巨制,如左思的《三都赋》,曾构思十年始成,其雄浑闳博,可以上追两汉。而陆机的《文赋》,论列修辞布局之法,尤为后世所重视。到南北朝,汉魏的大赋不再出现,代之而起的,为一种轻松简短的小赋,如宋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梁江淹的《恨赋》、《别赋》,庾信的《小园赋》、《春赋》等,大都文笔轻倩,为前世所未见。论则以魏晋为最盛,如曹丕的《典论》,嵇康的《养生论》,干宝的《晋纪总论》,刘孝标的《广绝交论》,都是千古名作。至于笺牍一类的小品文,则以南朝人最为擅长。这类文字,通常不过百字至数百字,但流利俊逸,妍雅自然,梁代的吴均、庾信和陈代的徐陵,都是作这类小品文的能手。庾、徐二人的作品,可以说集骈文的大成,当时有“徐庾体”之称。他们的文笔,虽仍侧重轻倩,但能自创新意,不同流俗,用典属对,尤奇妙自然;而骈文中四六句属对的形式,也自他们所倡导。
南北朝时代,开始有文和笔的划分,文是指抒情写景的美文,笔是指立论述事的散文。梁昭明太子萧统(武帝子),曾根据这种观点,专辑古代美文,成《文选》三十卷。这部书为后世研习美文的人,奉为宝典。此外,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作品,以文笔论,也是骈文中的杰出著作。
北朝的文学,远不如南朝为盛。北魏自孝文帝励行汉化后,才崇尚文学。南方的文风,渐渐流播到北方。到北齐,文士多取法于江左,当时的文章名家如邢邵、魏收,都经常模拟南士的作品。[参看《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北朝末年,绮靡的骈俪文辞,笼罩着整个北方文坛。西魏虽有苏绰等模仿《尚书》文体,提倡复古,但终无法抗拒来自南方的洪流。就政治而言,是北朝征服南朝;就文学而言,却是南朝征服北朝。隋代的文学,仍然承袭骈俪的风习,并无特殊的风格,知名的文人也不多,薛道衡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唐代的文章,大体可分为三期:[参看《新唐书》卷二〇一《文艺传序》]第一期由高祖至睿宗(618~712)。这段时间内,仍以骈文为最流行,可以“四杰”的作品为代表。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骈文,大都措词绮丽,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并多用四六句法。其缺点则是过于堆砌雕琢,有时且不易索解。四人的作品,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最为后世所传诵。
第二期由玄宗至德宗(713~804),可以说是由骈文转至古文的过渡时期。此期的作品以制诰文为代表,作家最负盛名的,首推玄宗时的张说、苏 。二人均以名相而擅文章,所作雄浑凝重,虽骈俪的形式未除,但风格大为改变,当时号为“燕许大手笔”(张说曾受封为燕国公,苏 曾为许国公)。此外,德宗时的陆贽,也擅长制诰。德宗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时,所颁诏敕,多出于贽手,皆曲尽情理,诚挚动人。据说当时的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流泪。此外他的奏议,剀切详明,一扫前代浮靡的积习。
第三期由顺宗至唐亡(805~907)。顺、宪二宗以后,古文兴起,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所谓古文,乃是效法古代经典以及秦汉时代文章的体制,也就是非骈偶的散文。唐代古文的提倡,并不始自韩柳,唐太宗时的姚思廉,武后时的陈子昂,玄宗时的元结,代宗德宗时的独孤及、梁肃等,都曾力主复古。直到韩柳,这种复古运动日益兴盛,才为古文派奠定了基础。韩柳的古文,实际是一种新的创作,他们以纯文学的情趣,纳入短篇的散文中,与古代的学术著述和朝廷文字,在精神上大有不同。同时他们于短篇散文中,又自创许多新体,如赠序、杂记、杂说等,内容则纯凭作者的兴会,恣意发挥。他们的这种创作,为中国的文学开辟一个新园地。此外他们又主“文本于道”之说,但从他们的作品,并看不出其中有什么高深的道。[参看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载《新亚学报》三卷一期)]韩柳以外,如张籍、白居易以及韩的门人李翱、皇甫湜等,都以古文相尚,一时蔚成风气。
韩柳的古文运动,只是一种开风气的举动,实际并未能取代骈文的地位,骈文依然盛行不废。李德裕与武宣时代的大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都是骈文的名家。而当时政府的文告和朝臣的章奏,仍多半采用骈体。唐末骈文益盛,专以典丽华艳为尚,格调益卑,其风至五代而不衰。古文的真正大盛,是北宋时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