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二章 封建帝国的兴衰(西周时代) >
- 四、外患与东迁
(三)平王的东迁
幽王时,不但朝政腐败,王畿内又发生了空前的天灾。大雷雨使“百川沸腾,山冡崒崩”;外加以剧烈而广阔的地震,地震的范围,包括都城附近的泾、渭、洛三条大水的流域,和周人发祥地的岐山。这些天灾不但给予周人物质上的巨大损害,对他们精神上的威胁之大也不可言喻。此外更有日蚀,象征着祸事的将临。
在朝廷中有七位大臣和幽王的艳妃勾结,紊乱朝政。这艳妃名褒姒,相传她是由周宫中的童妾遭遇怪异而孕生的,从宣王时便有童谣,影射着她为周室带来灭亡的命运。她极得幽王的宠幸,声势渐渐超越王后。后生太子宜臼,褒姒生子伯服,因而发生夺嫡的纠纷。终致幽王废后及太子而代以褒姒、伯服。太子出奔王后母家的申国(今河南南阳),幽王欲得太子而杀之,申不与,幽王怒而伐申,后父申侯也起兵反抗,并求助于犬戎。这时的犬戎,可能因周室的衰落,早已进展至镐京的附近。周人在天灾与乱政的双重压迫下,已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因此犬戎顺利的攻陷镐京,追杀幽王于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之下,大掠而去,这是前771年的事,历史上的西周时代,始于灭纣的次年即前1110年,到是年结束,共三四〇年。[西周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此据董作宾说。又据屈万里考订,西周年代为前1207年至前771年,共二五七年。参看拙著《西周史事概述》(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四十二本四分)]
当镐京陷落之时,申侯、许公、鲁侯等拥立宜臼于申,是为平王。但从后来鲁国对周室的冷漠态度看来,拥立平王可能不是鲁君的初衷,而是申许等国假借他的名义行事,用以增重平王的威望的。这时丰镐旧都,都已变成荒野,且是犬戎出没之地。惟有东方的洛邑完整如故,且北面有晋,东面有郑,西面有虢,(即西虢,始封君为文王弟虢叔,旧都雍,今陕西宝鸡市东。约在平王前或同时东徙于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作王室的屏蔽。因此平王乃于次年(前770)定都于洛邑,东周时期于此开始。至于西部地区,则由周室托付给一个护驾功臣,承袭西垂大夫世职的秦襄公,许他若能逐退犬戎,便可领有其地。襄公果然完成了任务,就在那里建立了秦国,于是王畿的西半,不复为王室所有。
烽火戏诸侯,选自《新镌绣像列国志》。据史书记载,周幽王得褒姒后,极其宠爱,为讨其欢心,举烽火大集诸侯,以博其一笑。后来犬戎入侵,幽王再举烽火,诸侯又以为是幽王戏弄他们,因而未能往援,镐京因此被陷,幽王亦死于乱军之中。
平王立后,虢公又立幽王子余臣于携(当在虢附近)。两王并立者凡二十一年,后余臣为晋文侯所杀,周室才复归统一。但王室因畿土大削,日见衰微,政治局面渐变为以列国为重心,封建共主的周王从此成了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