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叶以后的外患

字数:3227

明中叶以后,重要的外患有三,即鞑靼、日本和满洲,同时海上西洋人的势力,也日见扩大。这四个势力,都具有摧毁日益衰败的明帝国的力量,而最后成功的则是满洲。当时西洋人经营的主要地区,是美洲、印度和南洋,其视线还没有集中于中国。鞑靼的势力较弱,受中国的笼络,未成大患。至于日本,曾在朝鲜与明师发生历时七年的战争,最后日兵虽退,明也为之困敝。满洲虽是女真后裔,但实际等于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明室最初对它未曾介意,而它就在明人的忽视中壮大起来。它以新兴民族的勇略,与衰颓腐烂的明帝国对抗,经数十年的恶斗,终获最后胜利,成为中国的主人。现在把鞑靼、日本、满洲三大势力为患中国的经过,分述于后。

瓦剌酋长脱欢于宣宗时攻破鞑靼,统一瓦剌三部,国势甚强。脱欢拥立元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脱欢死,子也先继位,东降兀良哈(今内蒙古洮儿河、绰尔河一带),西略哈密(今新疆哈密市)及河西地区,兵力益强。英宗时,与明冲突,遂有土木之役。其后,也先送还英宗,复杀脱脱不花,自立为可汗。景帝景泰五年(1454),也先为大臣阿剌所杀。既而鞑靼部长孛来攻杀阿剌,瓦剌部众分散。孛来立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为鞑靼可汗,号小王子,于是鞑靼之势复炽。

英宗复位后,鞑靼别部部长斡罗出,入据河套地区。既而小王子、孛来及另一部酋毛里孩皆来河套,屡次入寇,为患甚烈。宪宗成化三年(1467),孛来为毛里孩所杀,鞑靼仍入寇不已。八年(1472),明将王越大破鞑靼,鞑靼北徙,边患稍止。孝宗时,鞑靼复盛,其酋仍称小王子,又号达延汗。达延汗有雄略,统一沙漠南北,复居河套,于是寇患转烈,直至世宗初年,北边几无宁岁。达延汗后以年老厌兵,徙幕于东方(今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号土蛮(即土默特,又称察哈尔部),而别部酋长俺答入据河套,连年寇边。嘉靖二十六年(1547),边臣曾铣建议恢复河套,大学士夏言力主其说。次年,夏言、曾铣为严嵩诬陷论死,复套之议遂止。俺答又大举入寇,前后十数年间,数度剽掠京畿,明廷无如之何。到穆宗隆庆五年(1571),与之议和,明封俺答为顺义王,河套之患始除。神宗初,鞑靼东部的土蛮部转盛,屡寇辽东,迭为明将李成梁所败,至神宗后期,其势始衰。

抗倭图卷(局部),明人绘。图中倭寇为明军所获,绑于船头,情状颇为狼狈。

倭寇的骚扰,到世宗时,又炽盛起来。当时日本专政将军足利氏衰微,国内群雄割据,政府无力控制,若干不法之徒,遂为害于朝鲜及中国沿海。嘉靖初,明废市舶司,禁止对外贸易,倭人流落不能回国的,都变成海盗。嘉靖中,其势渐盛,中国海寇徐海、汪直等,复与之勾结,为祸益烈。当时沿海防务废弛,倭寇纵横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江南两浙地区的沿海城镇,多被攻陷。又值严嵩当国,命将非人,寇焰益炽。其后明以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先平徐海、汪直,倭寇失掉耳目,转掠闽广,直到嘉靖末,始为明将俞大猷、戚继光讨平。但东南沿海,经倭寇骚扰,先后达二十年,民生已疲敝不堪。

戚继光,选自《历代名臣像解》。字元敬,明代名将、民族英雄。生于官宦世家,嘉靖二十八年(1549)参加武举,之后参与抗击鞑靼与倭人入侵,其中抗倭战绩尤著。曾召募新军,精心训练,严明纪律,英勇善战,时人誉为“戚家军”。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历十余年,八十余战,倭寇平息,多赖其力。

明室除遭倭寇的侵扰,也曾与日本发生正式的战争,便是神宗时的朝鲜之役。日本自足利氏衰微后,国内四分五裂。神宗万历初,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统一全国,意图侵明,强迫朝鲜为向导,朝鲜不从,秀吉乃于万历二十年(1592)攻入朝鲜。朝鲜于明初继高丽而兴,高丽既于元时受蒙古人的控制,明初又遭倭寇骚扰,国势日衰。有大臣李成桂者,以防倭寇有功,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自立为王,明更其国号曰朝鲜,定都于汉阳(今汉城),高丽至此灭亡。神宗时,其王李昖在位,及丰臣秀吉入侵,攻陷京城,昖北奔乞援于明。明派李如松(成梁子)等率师往援,大破日军于平壤,日军南退,和议遂起。万历二十四年(1596),明遣使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不受。次年,秀吉挥师北攻,破明经略杨镐于蔚山(今韩国庆州西北),明军反攻,亦告失利。二十六年(1598),秀吉死,日军始退,明军邀之于釜山以南海上,大破日军,死者万余,遂规复朝鲜全境。明室因战争七年,困象渐呈;日本也因伤亡众多,国力枯竭,以致终明之世,不敢再与中国为敌。

努尔哈赤,清人绘。

满洲为女真的后裔,明人又称之为“建州女真”。自金亡于元,女真衰落,遗族散布于今东北地区,分为建州(约据今松花江与牡丹江之间地)、海西(约据今松花江上游地)、野人(约据今黑龙江下游地)三部。明室于建州部地区内,先后设立三卫,以治其地,三卫即建州卫、建州左卫及建州右卫。成祖时,建州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曾任左卫指挥使,他便是满洲的祖先。英宗时,野人女真南迁,逐海西女真而据其地,分为叶赫、哈达等部。神宗初年,李成梁镇辽东,叶赫、哈达都服属于明,为明捍边。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的后人叫场、他失父子,据今辽宁新宾市一带,也效忠于明,但叫场父子,因受女真别部尼堪外兰的陷构,均为明军所误杀。他失子努尔哈赤,雄武有才,起兵复仇,攻破尼堪外兰,明为开关市以谢之。继而努尔哈赤统一建州、野人女真诸部,泰半为其所并,势力大盛。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自称可汗,国号金,建元天命,都于兴京(今辽宁新宾市)。到他的儿子皇太极时,改国号为清,他被追谥为太祖。清室姓爱新觉罗,其部族又号“满洲”,在皇太极时才被通用。满洲一词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自“满住”转变而来。满住为建州最尊贵的称号,努尔哈赤曾袭用之;皇太极所以用满洲尊称其部族,目的在掩饰其祖先曾为明皇的属夷。一说满洲自“婆猪”转来。婆猪,江名,是清室先世的居地。[参看李学智《清朝姓氏考》(载《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一辑第七册);陈捷先《说“满洲”》(载《幼狮学志》第一卷第一期)]

萨尔浒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努尔哈赤称汗后,多次进攻明军与叶赫部。明本拟以叶赫部屏障辽东,因此决意出兵。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辽东经略杨镐集中四十万兵力,分四路直指后金巢穴赫图阿拉,企图一举围歼后金主力;马林部出开原南下,经三岔儿堡东北进,自北进攻;杜松部由沈阳东出抚顺,自西面担任主攻;李如柏部经清河堡、鸦鹘关东进,自西南进攻赫图阿拉;刘蜓部经宽甸北上,自南进攻赫图阿拉;官秉忠驻兵辽阳,以为机动。后金窥破杨镐部署,决定以精锐先破明主力杜松部。三月,杜松“违期先出”,进至萨尔浒,主力驻扎萨尔浒,以一部向东北进攻吉林崖。努尔哈赤乘杜松孤军突出,即以主力西进,以一部北援吉林崖,一部西进向明军攻击,在萨尔浒突袭成功,杜松主力被击溃,吉林崖守军与援军配合,也大败明军。时马林进至尚间崖,闻主力摧败,即就地防御。后金军转锋北上,一部向北迂回至马林军后方,一部出马林南面,然后两相夹击,大败马林军。刘 部未知信息,仍然北上。后金主力随即南下,至阿布达里岗设伏。又持马林今箭,假命诱刘 轻军迅速北进,然后伏兵发动,全歼刘 前锋,又乘胜击败其后续部队。李如柏部闻讯胆破,狼狈东返。萨尔浒之战结束。萨尔浒之战是明、后金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明军统帅颟顸,主将轻敌冒进,而后金熟悉地形,又能知己知彼,故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宁远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天启二年(1622),后金军由东昌堡越辽河西进,进围西平堡。辽东巡抚王化贞拥兵广宁,不敢出击,直到西平堡失陷后,才调广宁、闾阳、镇武兵力往援,旋被后金精骑在西平堡西北击溃。后金军随即向西北直趋广宁。王化贞大惧,弃城守南逃,部将献城投降,广宁遂告失陷。辽东经略熊廷弼自山海关率军进援。行至大凌河,遇溃军,知大势已去,遂护军民撤入山海关。后金军追至宁远,因兵力不支而撤退。至此,辽河、大凌河之间城堡全被占领,辽河以西军民聚集于十三山展开抗金斗争。广宁之失,后金把战线从辽河以东推进到辽西走廊。

五年(1625),明以魏忠贤的党羽高第经略蓟辽。他主张尽撤山海关外守备,即“屯兵入关”。但袁崇焕坚决反对,遂留袁镇守宁远孤城。六年(1526)正月,努尔哈赤乘高第向关内撤军时,倾全力进攻宁远。袁崇焕奋起守城,并用城上大炮击伤努尔哈赤,后金军被迫撤兵。袁崇焕乘势北追,将防线推进到小凌河,宁远之战遂告胜利结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叛明,进陷抚顺(今辽宁抚顺市)。次年,明以杨镐统兵分道伐之。明师号四十余万,大败于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市东萨尔浒山下),努尔哈赤遂陷开原(今辽宁开原市)、铁岭(今辽宁铁岭市)。明以熊廷弼经略辽东,廷弼设防坚守,形势渐固,边疆无事者岁余。既而熹宗即位,廷议责廷弼不战,以袁应泰代之,应泰不知兵,御敌无方。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连陷沈阳(今辽宁沈阳市)、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尽失。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改名盛京。明再起用熊廷弼,而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巡抚王化贞与之不协。次年,努尔哈赤率兵渡辽河,明兵大溃,化贞、廷弼退走入关,辽西城堡多陷,二人后均被诛。明继以孙承宗为经略,承宗使袁崇焕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市),盛修守备,努尔哈赤按兵不敢深入者数年,辽西地几全部收复。其后孙承宗与魏忠贤不合,因而罢去,明以高第继之。第尽撤守备入山海关,独袁崇焕死守宁远不去。六年(1626),努尔哈赤大举攻明,进至辽远,崇焕凭城固守,努尔哈赤负伤,其围遂解。同年,努尔哈赤死,子皇太极立,是为清太宗,此后与明室展开更激烈的恶战。


三、明室的倾覆(二)流寇的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