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
- 五、东汉的建立及其初期政治
(二)光武的治术
光武是没有多大野心的,他少时游学长安,对于负责维持京师治安的“执金吾”的威风,甚为羡慕,认为能做到这样一个官,就可满足。同时他似乎又颇受老子学说的影响,时常阐发“柔弱胜刚强”一类的理论。他即位后的一切政治措施,目的只是在如何维持现状,也就是如何巩固他自身和子孙的权位而已。虽有一些制度上的变革,其用意仍不出上述的范围。例如把“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重要职权转移至尚书,以防大臣的擅权;提高刺史的权力,以使他们更能严格的监督地方;取消各郡国人民的军事训练,以预防反侧等,都是在遵循着上述的目标而行。此外,他定都洛阳,目的也是在避敌远寇。洛阳不足与长安相比,因为其地局面不广,北阻黄河,而东、西、南三面环山,并无开拓的远景。西汉初年,高祖定都洛阳,张良即加以反对,其后又因娄敬的劝谏,终都长安。光武则决意都洛阳,结果仅成自保之局。因此东汉的开国气象,远不如西汉初年来得恢廓。但光武这种稳健拘谨的政治作风,却不是毫无长处,东汉初年的政治措施,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光武帝刘秀,佚名绘。
崇尚节俭,是光武的主要政治风格。他即位后,立求简化政务,撤销了许多官吏,虽然有些是必须设置的,例如每郡掌理兵役的都尉等。此外,他于建武六年(30)省并全国的县达四百余,其后并曾一度撤销边防要区的定襄、五原二郡。这类措施,虽然有其流弊,但人民也因裁员简政而得到适当的苏息。
御下宽厚,也是光武的特色。东汉的开国人才,远不如西汉之盛,当时的将相名臣,大都才具平庸,恰与光武宽厚谨饬的性格相配合。陇蜀平定后,大将如邓禹、贾复、李通等,都解除兵柄,以列侯就第。光武对他们均礼遇有加,始终保全。至于外戚如后族阴郭二家的子弟,也大都恭谨谦退;光武虽对他们异常优过,却也不让他们掌握政治大权。
光武也提倡儒术,他建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三公也多以宿儒出任。与尊儒并行的便是表彰气节,这是西汉与王莽时代所未尝注意的。他鉴于王莽时代士大夫颂功德献符瑞的无耻作风,力谋矫正,因此特别尊重节行之士。例如王莽时托病告归的卓茂,不事公孙述的李叶、谯玄,均曾受到他的封赏或追褒。此外如光武的老同学严光,以及太原周党、王霸、北海逢萌等,都秉其高节,隐居不仕;光武也尊重他们的意志,不强加征聘。因此士大夫竞以名节相尚,大大的改善了社会风气,为后来淳美的政教奠下了基础。
光武时代的政治,在手段上也颇承袭王莽时代的严猛,原则上则是保守恬退的,只以维持现状为满足。但缺乏进取与改革的政治现状,是无法长久维持的,尽管光武本人和其后的明章二帝都具有政治的才干和热诚,但东汉最初数十年的辉煌时期一过,帝国便步入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