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的初通西域

字数:1313

“西域”二字本是古代中国人泛指河西走廊以西地带的通名,它的范围因时而异,要以当时中国人对西域明了的程度和中国势力向西发展的远近而定。如果勉强给它定个范围,可以说它大致包括今新疆天山南北路以及葱岭以西直至里海沿岸或更西,南至今印度、阿富汗、伊朗三国北部的广大土地。但汉代在西域的势力,只到达天山南北路和葱岭以西附近之地。

从中国本部西北行,一过玉门关(今甘肃省的最西北端),便算踏上西域的土地。这片土地在战国时尚是一个神话的境地,秦国与西域有无往来,也不得而知。直到汉武帝时,才开始与西域有了交通。据汉人记载,当时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其后又分为五十余国。国有“居国”、“行国”之分,居国国民为定居的,以农业为生,有城郭的建筑,故又称“城郭国”;行国的国民则主要以游牧为生。当时西域诸国,大部分布于今天山南路地区,在这地区中又有“北道”、“南道”之分,北道指今大戈壁(即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之地,南道指其以南之地。北道的重要国家有车师(车师有前后二国,前国在今吐鲁番,后国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史书所谓车师,通指前国)、危须(今新疆博斯腾湖北)、尉犁(今博斯腾湖西南与尉犁县之间)、乌垒(今新疆轮台县东)、焉耆(今新疆焉耆县)、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市西、孔雀河以东)、龟兹(今新疆库车、沙雅二县间)、姑墨(今新疆拜城县)、温宿(今新疆温宿县)、尉头(今新疆乌什县)、疏勒(今新疆疏勒县)等。南道的重要国家则有楼兰(即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婼羌(今新疆若羌县)、小宛(今新疆且末县东)、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北)、精绝(今且末县西)、扜弥(今新疆于田县)、于阗(今新疆和田县)、莎车(今新疆莎车县)等。在今天山北路地区的重要国家有蒲类(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郁立师(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卑陆(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南)、单桓(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北)、东且弥(今新疆阜康市)、西且弥(今新疆昌吉县)、刧(今新疆玛纳斯河南)、乌贪訾离(今新疆玛纳斯县)、乌孙(今伊犁河及帖克斯河流域之地)等。在葱岭地区即今帕米尔高原的重要国家则有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依耐(今新疆英吉沙县)、无雷、难兜、乌秅、桃槐等。葱岭以西的重要国家则有大宛(今锡尔河Syr Darya上游一带地)、大月氏(今阿姆河Amu Darya上游一带地)、康居(今巴尔喀什Balkhash湖以西至咸海Aral Sea一带地)、奄蔡(今咸海至里海一带地)、罽宾(今印度克什米尔Kashmir一带地)、安息(今伊朗及其北地区)等。

汉初,西域附属于匈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管领西域,常居于危须、尉犁、焉耆等国,向诸国征课赋税,以资给其本国。而河西之地亦为匈奴占据,遮断中国与西域的通路。到武帝即位,准备讨伐匈奴,听说原居于河西地区的月氏国,自为匈奴吞灭后,一部分国人远遁西域,另建大月氏国,对匈奴时思报复。建元三年(前138),武帝遣张骞通使西域,以便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但他刚离国境,即为匈奴所获,被拘留了十来年,才乘机逃出,西至大宛,然后至大月氏。月氏自高祖初年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文帝时又经匈奴老上单于的彻底扫荡,国土尽丧。于是促成大批月氏人的西逃,没有逃出的则奴役于匈奴,称小月氏。西逃的月氏人最初建大月氏国于今伊犁河流域一带,其地本塞国地。到张骞为匈奴所拘时,大月氏又遭受一种游牧民族乌孙的猛攻,于是大月氏人更向西移,鸠占了大夏(Bactria)的国土,于妫水(今阿姆河)之北重建国家。大夏人则集中于妫水之南,臣属于大月氏。原先塞国地盘,遂为乌孙所据。及张骞至大月氏,月氏人因环境优裕,已失去复仇之念。骞在大月氏居留年余,返国途中又为匈奴所得,过了一年多才又逃出。他于元朔三年(前126)返国,奉使前后凡十三年。他出国时,同行者有一百余人,回来时则只剩下他和一位胡奴。他虽然未达成使命,但西域内部的情形,却已大致为汉所明了。


四、西域西羌的平服(二)西域霸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