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
- 三、晋的统一
(二)晋的篡魏
蜀灭后的两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这是司马氏世专魏政的结果。司马氏的得势,自司马懿始。懿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其先世曾在汉代任太守、京兆尹一类显职。他为人有权谋,擅军事,历仕曹操及魏文帝、明帝祖孙三代。曹操以他有“狼顾”(身不动而脸可正向后)之相,秉性猜忍,因此不加亲重,但文、明两帝则对他非常信任。明帝时,他曾镇守关中,屡拒蜀汉的进攻,功绩甚伟。其后又于景初二年(238),率师远征公孙渊(度孙)。自汉献帝初年公孙度割据辽东,至渊已达五十年,当时渊自称燕王,并诱引鲜卑侵扰北方,因此明帝以司马懿讨之。同年,懿破杀渊于襄平(今辽宁辽阳县北),重收辽东入版图。三年(239),明帝死,少子齐王芳继立,年八岁。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真子)受遗诏共同辅政。芳即位后,以懿为太傅。明帝病中,本决定以燕王宇(操子)及曹氏疏属曹肇(休子)、曹爽等辅政,而命懿自辽东屯守关中。但明帝临危,惑于近臣刘放、孙资,罢免宇、肇,改由懿及曹爽辅政。曹爽才调平庸,喜尚浮华,但好接近文人,当时名士如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都为他延揽,委以重任。司马懿无法与爽抗衡,乃称病家居,阴谋图之。嘉平元年(249),懿乘爽随帝芳外出,勒兵逼爽去职,继而族诛爽及其党羽。这次事件,是魏廷文人与军人的一场斗争,司马懿获胜后,魏的政权落入军人的掌握,魏室也开始步上灭亡之路。其时太尉王凌,方都督扬州军事,屯兵寿春(今安徽寿县),因帝芳受制于强臣,乃阴谋立楚王彪(操子)于许昌(今河南许昌县),以与懿抗。三年(251),凌事泄自杀,彪亦赐死。懿乃尽徙宗室诸王公于邺,严加监视,另以诸葛诞镇淮南。不久,懿也死去。
司马懿,选自清皇家珍藏手抄善本绘图描金银《三国志演义》。
司马懿死后,子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师及其弟昭,均有才干,且已久握军权,因此司马氏的基业,并不因懿的去世而受到影响。嘉平六年(254),师疑中书令李丰与帝芳有密图,因而杀之,并诛与丰亲善的朝臣夏侯玄及后父张缉,张后也以牵连被废。帝芳甚感不平,欲杀师而不敢发。同年,师与弟昭勒兵废帝,更立明帝侄高贵乡公髦,年十四岁,并改元正元。时魏将毌丘俭镇淮南,因与李丰友善,心不自安。扬州刺史文钦,亦与司马师不合,于是相结起兵。正元二年(255),二人矫郭太后(明帝后)诏,起兵寿春以讨师,渡淮至项(今河南项城市东北)。师正在病中,闻讯力疾进讨,并遣军断叛军归路。继而文钦败于乐嘉(今河南商水县东北),南逃入吴。毌丘俭部亦溃,俭为人所杀,乱平后,魏复以诸葛诞镇淮南。
扬州乱定后不久,司马师病死,魏以其弟昭为大将军,继续专政。到甘露二年(257)四月,诸葛诞又叛。诞因与夏侯玄厚善,玄等既死,又见王凌、毌丘俭相继诛灭,也心怀疑惧。及至再督扬州,便阴谋叛昭。昭闻其谋,征诞返京。诞乃聚众十数万人,据寿春而反,并遣使求援于吴。昭挟帝髦及太后督诸军二十六万人讨诞,吴以文钦等三万人入寿春援诞,继而魏军围寿春,吴军多有降者,诞势大衰。次年正月,诸葛诞以意见不合杀文钦,势益孤弱。二月,魏师克寿春,诸葛诞被杀,吴军余众也全部被俘。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选自清刊本《三国演义》。
扬州再定后,司马昭权势益盛。甘露五年(260),魏以昭为相国,封晋公。帝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五月,帝髦亲率宫中僮仆,出宫讨昭,昭党贾充麾军迎战于宫门,帝为充部下成济所杀。昭以太后令宣布帝髦“罪状”,废为庶人,并归罪成济而族诛之。接着昭迎魏宗室常道乡公璜(燕王宇子)于邺,更名奂,入即帝位,是为元帝(又称少帝),时年十五。是年并改元景元。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又于咸熙元年(264)进爵为晋王。次年八月,昭死,子炎嗣为相国、晋王。十二月,魏元帝“禅位”于司马炎,炎即位后,是为晋武帝,改元泰始;魏元帝则被尊为陈留王,居邺;这是汉魏“禅让”故事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