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
- 丙编典志 >
- 第一章近代农业和农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曾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在一些农垦殖场中使用了农业机械;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一些民族资本家为获得廉价优质原料曾向政府提议改良棉花、蚕桑、茶、小麦的品种,要求设立试验场,以便从事品种研究和推广,像1920年一些纱厂、纺织厂就从美国购买大量优质棉种,散发给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农民试种;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把中国变成他们的优良原料供应地,也派人来中国调查、宣传和直接进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工作。像英美烟公司曾在山东、河南等省大力推广美国烟草品种的种植,日本在河北、东北等地推广过美棉、水稻、甜菜等的种植和蚕的饲养等等;甲午战争后,有些地区开始使用化肥,中国也开始进口外国化肥。这些说明农业中产生了新的生产力,但是,这些新的生产力发展很缓慢,在农业生产力中的比重很小。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仍是以个体的手工劳动为特征,以家庭经营为形式,技术极为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少、产值低。如1921—1925年,中国小麦每公顷产量仅9.7公担,可宣统元年(1909)至1913年丹麦每公顷产量已为33.1公担,比利时25.3公担,英国21.2公担,日本13.5公担,法国13.1公担,可见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程度了。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首先在于小农经营的普遍存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地主利用土地放佃收租的剥削方式继续保持,小农经济也广泛地保存下来,并在农业生产中继续占据优势地位,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还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1922年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5省9县农家田场规模平均十亩以下的竟占58.1%,11—25亩的占24.1%,26—50亩的占9.4%,51亩以上仅占8.3%。这些小农经济不仅数量大,而且规模小,地块比日本种植水稻的规模还要狭小许多,田场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如1922—1927年,无锡3村全部农户中,使用田地在10亩以下的增加了3.15%,使用田地在10—19亩之间的就减少了0.82%,使用田地20亩以上的就减少了2.43%。小农财少力单、耕作土地少,无力购置新式农具,更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添置,生产方式多以手工劳动为主也限制新式农具和大型机具的添置,因而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特点在于土地可以买卖,社会积累不是用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和改进以及扩大经营规模,而是统统向购买土地、进行土地投机转移。如金陵大学的调查显示:2866家田场,平均投资于购买或典当土地的竟占75.5%,而用于牧畜和农具的只占6.3%。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窒息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榨下,广大农民极端贫穷。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因而“帝国主义到处致力于保持资本主义前期的一切剥削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并使之永久化,而这些形式是它的反动的同盟者生存的基础”①。正因为帝国主义的支持、栽培,在中国近代农业中,封建剥削制度继续保存,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的地主、买办、高利贷等各种封建势力结成一个剥削网,对农民敲骨吸髓的榨取,造成农村
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9页。
金融枯竭,农民的赤贫乃至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甚至连农业再生产亦难维持;尽管农业中商品性生产有所提高,但在帝国主义极力阻挠之下也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农村经济一直保持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停滞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最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扼杀了农业生产力。
第四,天灾人祸对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摧残和破坏。近代中国,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社会环境动荡。帝国主义在多次侵华战争中烧、杀、抢、掠,严重摧残了农业生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发生过112次战争,每次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单是1916—1924年间,平均每年的战区面积达7个省。战争造成农田荒芜、水利失修,使自然灾害更加肆虐,1913年,全国受灾农田达6.5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到1926年已是全国各省皆灾,农业经济陷入空前严重的困境之中。
综上所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必然的。
生产力水平低下,也是近代中国经济,尤其农业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