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 >
- 丁编传记
第三十章谭平山
谭平山,原名鸣谦,别号聘三、诚齐、诚斋。1886年9月28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今高鹤)明城镇新元坊。出身贫苦,其父为裁缝。早年就读于高明县东洲书院和肇庆广肇罗中学。1908年,谭考进两广优级师范,并开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1909年,加入同盟会,秘密开展反对清皇朝的宣传活动。
1910年,谭平山师范毕业后,在雷州中学任教,同时积极进行反清宣传。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代议士,参加省临时议会的活动。1912年,广东同盟会更名为国民党,谭以同盟会会员身份转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较早的党员之一。
1916年,谭到阳江中学任教。翌年,考上北京大学。在北大,谭广泛接触新思想和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组织。1918年与罗家伦、傅斯年等发起组织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为《新潮》撰写论文多篇,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中,谭参加了痛打章宗祥、怒斥陆宗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斗争,曾被反动军警逮捕关押。经过五四运动,谭的思想有所变化,开始从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靠拢。1920年初,谭和陈公博、谭植棠创办《政衡》杂志,主张政治根本革新,社会根本改造,各种问题根本解决。他翻译外国进步书籍,撰写专论和时评,宣传马克思主义,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途径。1920年夏,谭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开始了他在广东的革命活动。10月,又与谭植棠、陈公博创办《广东群报》,大量报道各国共产党及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活动,介绍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支持和指导广州工人的革命斗争。
1920年8月,上海等地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谭平山等人在广州发起组织“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共产国际东方局派代表到广东,协助开展工人运动和建立广东共产党组织。由于广州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和势力较大,因此,此时广东党组成的成员大多是无政府主义者。年底,陈独秀来广州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谭任副委员长。谭在陈独秀的帮助下,清除无政府主义的影响,重新整顿和建立了广东共产党组织,正式称为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谭平山任南方分部主任。谭领导的中共广东支部积极工作,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促进了广东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中共广东支部发表了《敬告罢工海员》的声明传单,号召海员工人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动员组织在广州的党团员,接待回广州的罢工海员,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领导广东工人运动的同时,谭加强了对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工作。1922年3月,谭重新组建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选为书记。
1922年6月,由于陈炯明叛变,广东党团组织转入地下活动。谭平山被派到北京,以警监学校教导主任为职业,进行革命活动。7月,到上海参加了中共二大。1923年2月,孙中山驱逐陈炯明出广州,谭从北京回到了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为了集中力量做好党的工作,谭专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领导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和香港地区党的工作。1923年6月,谭参加中共三大,拥护和支持关于与孙中山领导的
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的主张,被选为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以后又被任命为中央驻粤委员。
中共三大后,谭平山坚决贯彻执行与国民党合作的决议,协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10月,他参加了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9个委员之一,并被选为该委员会书记兼组织员,负责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谭出席大会,并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会向大会做了报告。会上,谭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谭和廖仲恺、戴季陶3人主持中央秘书处日常工作。谭成了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国民党一大后,为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谭平山领导的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一批党员干部,到国民党中央机关各部工作。谭还通过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派出一批特派员、改组员、筹备员奔赴各县,协助建立和健全各县、区党部的基层组织,将国共合作发展到基层。为培养农民运动干部,推动农运发展,在谭建议下,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谭经常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身份,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作报告。1924年10月,广州发生了商团反革命叛乱。谭积极组织工人、农民支援,配合军队镇压叛乱,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贡献。
1925年1月,谭平山到上海参加中共四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为加强对广东工作的领导,5月,中共中央决定谭为中共在国民党中央的党团书记,成立了以谭为首的中共中央广东临时委员会。谭和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使国民党中央下定决心武力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为首的滇、桂军阀的叛乱。10月,谭动员组织各种力量,支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陈炯明,南讨军阀邓本殷,有力地推动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发展。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右派分子活动加剧。5月,谭平山写了《中山先生逝世后之国民党》,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号召人们“要明白的认清楚国民党中,谁是革命派?谁是反革命派?更要认清楚国民党员的意见中,那种是革命派的主张?那种是反革命派的主张?尤要认清楚国民党中革命派与反革命派那一派是真正的能够代表国民利益而奋斗?”①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害牺牲,革命政府组织特别法庭审判廖案有关人犯,谭等5人任审判委员。11月,“西山会议派”出笼。谭团结国民党左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击“西山会议派”的斗争浪潮。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谭出席大会,并向大会作《党务报告》。大会重申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大会决定开除邹鲁、谢持等“西山会议派”首要分子出国民党,加强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团结。谭再次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继续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和秘书长。1926年5月,蒋介石继中山舰事件后,抛出整理党务案,不准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机关担任部长职务。谭只好离开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秘书处。
1926年11、12月,谭平山代表中共参加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谭代表中共在大会上致词,并系统地汇报和论述了
①《革命》周刊第1期,1925年5月2日。
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重点谈了同国民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和农民问题。并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
1927年2月,谭平山从苏联回到广州。3月,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二届三中全会,谭缺席,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4月,谭到达武汉,他在武汉中央农讲所发表演说,强调“中国革命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4月27日至5月10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任大会政治委员会和农民土地委员会的委员,多次在会上发言,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农民部部长,参加了由毛泽东、瞿秋白等9人组成的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继续担任中共在国民党中央的党团书记。这时,国民政府已从广州迁到武汉。谭仍任国民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和政治委员,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农政部长、全国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委员。这一时期,谭主要负责有关农民运动的工作。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中地主、资产阶级和官僚们的恐惧。他们极力诬蔑、阻挠农民运动。谭平山领导的农政部,要在农村推动农民运动,必然引起地主豪绅及其国民党右派的攻击和诬蔑;要维护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纠正农民运动中某些“幼稚行为”,又会遭到党内一些同志和共产国际的指责和批评。1927年6月,谭平山辞职不成,遂以因病请假就医为名,离开了农政部。6月29日,反动军官何键在汪精卫等人授意下,宣布与共产党分裂,拘捕共产党员。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公开揭露汪精卫等人的反革命行为,令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退出政府。谭随即发表公开辞职书,指责国民党已完全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由革命变为反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积极主张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爆发后,谭以国民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名义,主持召开了在江西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委、特别市、海外党部等代表联席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革命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为委员,并任该委员会7人主席团主席。不久,起义军撤离南昌,谭平山随军南下。9月下旬,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一带失败。中共中央指示谭放弃革命委员会领导职务。10月,谭和吴玉章等人到达香港。
南昌起义失败后,谭平山从潮汕经香港到达澳门。此时,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左”倾盲动主义的指导下,处分了大批党内干部。谭受的处分最重,被开除了党籍。关于谭被开除党籍一事,周恩来曾经说过:“他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谭平山对一位师长说,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当时我任前委书记,这个师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后来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就决定把谭平山开除了。今天看来,这个处分是不完全妥当的。”①1928年初,谭从澳门回到上海,才知道自己被开除了党籍。他不服气,多次写报告要求复议,请求党组织允许他继续留在党内,决心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而,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但谭仍关心着党的工作,关心中国革命的进展。谭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左”倾盲动主义统治着的中央的一些过“左”政
①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3页。
策及其危害,提出了对于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一些正确看法。②谭的信不仅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相反却被当作反面教材加以批判。谭十分痛苦、灰心,失去了重新回到党内,继续为党工作的希望。
谭平山被开除出党后,重新考虑自己今后的去向。他首先联络国内一些既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又不满共产党现行路线的人,在上海成立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后又组织中华革命党,出版《突击》、《灯塔》周刊,进行宣传活动。1929年3月,谭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发表《中华革命党对时局宣言》,揭露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和新的军阀拼个你死我活”;同时也批评中国共产党“盲目暴动,不顾事实,一味孤行,更且强迫罢工,误施恐怖”等等。1930年春,邓演达回国后,和谭平山一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称第三党),继续从事反蒋活动。8月,在上海召开十省、区代表参加的全国干部会议,通过了该党的纲领《政治主张》,出版《革命行动》月刊,主张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由于和邓演达在党的纲领和名称以及反蒋的方法上有分歧,谭离开上海到香港。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成立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谭在香港支持福建人民政府的活动。1934年,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谭退出了第三党。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各党各派联合抗日。
谭平山积极响应,在各地奔走呼号,推动团结抗日。1938年春天,被蒋介石召见,征询施政意见,并参加了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起草工作。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谭被恢复国民党党籍,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还任国民党军事委员政治部指导委员和设计委员,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务干事。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谭到重庆。随着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真面目的暴露,谭对蒋介石政权的幻想破灭了。在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关心和帮助下,谭在政治上逐渐站在共产党一边,并积极投入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942年底,谭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以及教育界、工商界人士,成立民主同志座谈会,推动民主运动的发展。1943年8月,谭平山、陈铭枢、杨杰等人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28日,“民联”正式成立。谭是“民联”中央临时干事会常务干事之一,是常务干事会的实际主席。
抗战胜利后,谭平山在重庆参加集会,发表演讲,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谈判斗争。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谭和冯玉祥、陈铭枢等在会上发表演说,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特地发表《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要求释放政治犯,撤销特务机关,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结束国民党的训政,组成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①
1946年秋,谭平山从重庆到上海。他拒绝参与国民党的一切活动,继续公开抨击国民党反动派。1947年2月,谭主持召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临时中央干事会,指出,“国民党建立的革命政府,变成反动政权”,号召全体成员“为着实现三民主义、实现和平、实现民主而奋斗”②。1947年5月,②《团结报》,1956年4月25日。①重庆《新华日报》1946年1月26、27日。②《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四次政治会议政治报告》,《民潮》第6、7期合刊,1947年4月5日出版。
国民党加强对民主党派的迫害,造谣说“民联”受中共控制,准备加害谭平山。1947年秋,谭被迫到香港。他以香港为基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谭和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王昆仑等人联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主同盟会和其他国民党民主派分子,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元旦,“民革”正式成立,公开宣布脱离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决心“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③而斗争,号召各地同志率部武装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并呼吁成立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的大联合,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之际,国内资产阶级右派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右翼,在人民中散布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幻想,阻止人民革命战争。谭平山在香港团结各民主派分子,揭露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实质,号召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谭平山发表通电、文章和演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认为“中共的五一节口号,就是适应人民要求的号召”①。9月15日,谭与其他民主人士响应中共号召,离开香港。10月,从丹东进入解放区,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谭负责领导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9月21日,谭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参加大会的领导工作。在政协会议上谭平山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会委员及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谭领导的人民监察委员会,全力投入了这一场运动。谭总结人民监察工作的经验有三点:一是坚持了人民的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坚持了监察工作的群众路线;三是坚持了监察纠举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改造与纪律制裁相结合的方针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谭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这时,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监察部,谭因年老有病不再负担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1956年2、3月,谭平山抱病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代表大会,鼓励“民革”的同志们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奋斗。谭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在北京病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致悼词,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谭平山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指出谭平山“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者,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①。谭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贡献、有影响的革命家。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谭平山文集》。
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华商报》1949年1月4日。①香港《华商报》1948年5月23日。②《人民日报》1952年9月22日。①《人民日报》1956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