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金大车等江南诗人

字数:2970

金大车

金大车的先辈是默伽(即麦加)人,东来后居永平(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明太祖赐姓金,徙其高祖洵于江宁(今南京),遂为江宁人。父名贤,字士希,号东原,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任仁和知县,入为兵科给事中,出知大名府,改知延平。金贤“性资颖敏,魁岸闳达,有巨人度”,为官“不亢不随”。改知福建延平府时,他已厌倦仕途,多次表白说:“官非我志矣”,随上疏乞挂冠还乡。晚年,居家著述讲学,与朋旧为乐。“嘉靖七年(1528),大礼成推恩进亚中大夫。年七十一卒于家。”①

金贤少年曾学《易》于吴彦华,并治《春秋》学,著有《春秋纪愚》。《明诗纪事》丁签卷九录其诗《赠刘松隐》一首:“松隐先生屏俗缘,三层高阁咏游仙。我来不解琴中理,但乞松风白昼眠。”金大车出身在这样的士大夫家庭,少年时就读了不少的书。他和弟大舆都曾随当时文坛巨宿顾璘学诗,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金大车(1491—1536),字子有,号方山。少年才华横溢,“方弱龄,学举子业,已能作奇语,为京师诸名辈所赏异”①。后学诗于顾璘,在同学中最为顾氏爱重。他又与陈凤、谢少南等修文会,其诗“词义双美,每一篇成,同社咸敛衽辍思焉”,深受好友的推崇。他从小有抱负,在《通中赠同行许仲贻》中写道:“勿翦凌空翼,君知黄鹄不?”嘉靖四年(1525)乡试中举。他自恃才高,连续四次参加会试。他的几位挚友,大多先后及第,而他却连连落选。凭他的举人身份及身在官场的名师好友,想做个小官还是不难的。但他“懒向权门试曳裾”②,故终生未得一官半职。他的家境日渐贫困,不得不依其妻族,中年便在忧愁悲苦中亡于旅途。

强烈的进取之心和屡次落第,给金大车的心灵上造成了不可解脱的矛盾。他在诗中抒发郁积心中的悲忿:“十年来往青袍在,赢得霜伴两鬓秋。”③“潦倒泥涂空白发”④,“年侵四十多穷愁”⑤。一种被世所遗的苦痛心情折磨着他,“忧”、“愁”、“悲”、“苦”构成了他诗歌的基调:“强颜于世计益讹,丈夫未遇奈若何?”①“世网何维挚,始愿差已非。进虞世路险,退苦生事微。高揖谢尘鞅,常与世人违。”②“琴书可消忧,不受樊笼役。”

尽管才华出众,气质非凡,但英雄无用武之地。金大车断绝了仕途的幻

①顾璘:《息园存稿》文六《东园金先生传》。城《息同存椰文六《东园金先生传》。①陈凤:《金子有传》。②《怀陈汝芳》。③《济阳道中》。④《寄许仲贻》。⑤《与舍弟子坤、高进思、陈羽宴集》。①《赠别郑三》。②《感怀二首》之二。③《归途杂思》之四。

想,从著书立说、吟咏诗章中寄托志向,寻求解脱。在他的大多数诗篇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奔走谋生的痛苦,疾世傲俗的清高,无可奈何的心境,交织在一起。长期不得志的处境,加之行义好施、不善理财,家境日贫,生活清苦。这就使他较多地接触了下层社会,亲眼看到了一些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他在《归途杂诗》之二写道:

我昔游齐东,数醉村家酒。今日经古途,访之寂无有。惆怅憩空林,偶值苍颜叟。为言遭岁凶,饥寒苦奔走。布褐不掩形,藜藿不充口。沟壑半流离,十室空八九。我闻泣沾裳,伫立不能久。寄谢当涂人,此意还知否?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苦难生活,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村的悲

惨情景。

金大车还写了一些记述旅途生活和游览山水的诗,有些诗能在严谨的格

律中写得朴实自然、生动真切,如《淮阴道中》:

宵发清江浦,朝来白马湖。村童拾萍梗,水鸟集菰蒲。索缆雨初歇,发舡人竞呼。居民尽南语,渐喜近归途。金大车的诗虽受当时统治诗坛的复古诗派的影响,但由于他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清贫的生活,他没有完全走上盲目拟古的歧途。他的诗尽管内容比较单薄,题材比较狭窄,但却摆脱了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窠臼。他主张诗歌要着重抒发感情。他说:“诗也者志之征也,志蕴诸中而言出焉。”①他的诗感情真挚,深沉含蓄,如潜流回萦,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由于他的处境和心情,他的不少诗给人以压抑之感。

大车以五言见长,语言朴实自然,格调细腻深幽,表现了恬澹舒缓的意境。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丁集第七中说:“子有诗法襄阳(孟浩然)随州(刘长卿)”,是有一定道理的。著作有《子有集》,收入《金陵丛书》刻本。又有《方山遗稿》,已佚。

金大舆

金大舆,字子坤,号平湖,生年不详,约晚于金大车两三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以后。酷爱诗歌,“有耽诗之癖”,“不以壮暮而废吟”,“不以泰约而辍咏”②。著有《子坤集》。早年“游思故籍,极意述造,通览六纬,穷研五际”③。他也曾热衷功名,参加乡试。但连个举人也未考中,断绝了仕进的希望。为人正直不阿,“南都贵人多访,人去不答”①。他“又雅

①顾璘:《浮湘集跋》。②黄姬水:《金子坤集序》。③黄姬水:《金子坤集序》。①《列朝诗集》丁集第七。

不事生产,而贫顾日益甚,所居蓬室污下,脱粟不厌。而子坤处之泊如也”②。黄姬水说他:“岂因贫贱事干谒,闭门著书无斗粮。犹耻王孙一饭惠,未忘侠烈五陵狂。”

金大舆一生写了大量游览山水、述志咏怀之作,诗中大多浸透着强烈的愤世疾俗之情,不像其兄诗流露出那么浓厚的感伤情调和无可奈何的心绪。他在诗中写道:“我本丘壑人,远谢当涂客。”③“君子图鼎勒,宵人甘泥蟠。大歌种豆诗,聊以灌吾田。”④“愿言谢天罚,穷居逃世网。”⑤这类表面甘于清贫的隐居生活,骨子里充满愤愤不平的诗句,在大舆诗篇中处处可见。在《伯兄忌日》中,他对封建社会的不平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大声疾呼:“莫言贫贱长可欺!莫言富贵长可守!陈梁罗绮不重开,王谢楼台复何有?”⑥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了激烈的谴责,甚至是诅咒了。他在《哀吴中》中写道:

君不见三吴自古说繁华,朱户雕梁千万家。春到青山争拾翠,秋来绿水采荷花。士女游人青雀舫,王孙公子七香车。香车雀舫相追逐,岁岁骄奢欢不足。……自言观赏复年年,谁知海上动风烟。五湖不见寻芳棹,三柳俄惊泛虏船。吴岫乱麻堆白骨,横塘衰草编戈铤。虚征恶少催骄虏,浪说将军有控弦。……甲士孤城守戍楼,举头村落尽墟丘。荆榛乱塞无平路,沙岸奔崩有急流。……勤王交广军,勇悍知无敌。上将分符领重兵,招摇映日转旌旗。龙城王气千年在,鱼海妖氛有日平。明代中叶以后,国势日微,倭寇屡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金大舆在这首诗中具体描绘了倭寇入侵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高官贵族的骄奢腐败;痛斥了当政的将领们在抗敌时的昏愦无能;表现了中国人民能够退敌、保卫疆土的坚定信念。但是,面对外敌的巨大威胁和国内政治的昏暗,明廷却不知清明政治,仍然任用奸佞,结党营私,妒贤嫉能,打击异己,使许多有胆有识之士报国无门。他对此深有感触,更加抑制不住内心的忧愤:

而今海上风烟动,白骨如麻死者聚。国贼早储递相催,羽檄飞符日转送。见金不学鲁仲辞,哀时谁作贾生恸。志士幽人空泪垂,经时离乱有余悲。

②黄姬水:《金子坤集序》。③《春日雨中访许刑、曹子夏二首》之二。④《奉送伯兄方山子春试三首》之三。⑤《移古二首》之一。⑥《秋日登高咏怀》。

已嗟身世终难料,况复虚名何所为?君今蹭蹬不须叹,满地兵戈行路难。且为言笑对儿女,村沽浊酒醉青山。①这些诗中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形象,正是金大舆自己。金大舆也写了一些田园诗和山水诗。有些诗写得恬静,有些诗写得清新,特别是一些绝句,写得新鲜活泼,意趣横生。如:《白下春游曲》之一:

江南春暖杏花多,拾翠寻芳逐队过。满地绿阴铺径转,隔枝黄鸟近人歌。金大舆豪放不羁,感情炽烈。他作诗不为时风所囿。在当时诗坛诸大家中,他最推崇谪戍云南的杨慎。他和诗友们曾悬杨慎画像于堂上,每人作诗一首寄给云南杨慎,以表敬慕之情。大舆诗云:“何时一棹穿巴峡,得就扬云问太玄。”

金大舆善七言,尤其是七古成就最高。他把诗歌创作看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平生豪宕愤激愀怆之怀,一于诗发之。”②他的诗感情直率,气势磅礴,心中所想,直发于笔端,如明河湍急,瀑布飞腾,有一股暴发的力量和声势。他注意语言的锤炼,诗句对仗的工整和词藻的华美,追求意境的新奇和声音的铿锵。有人评其诗“清新秀朗”③。其兄大车赞扬他的诗“短咏长歌匹群王”④,则是很恰当的。

锁懋坚

锁懋坚,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有诗名,惜其无诗留传,仅存《沈醉东

风》词一阕:

风过处,香生院宇。雨收时翠湿琴书。移来小朵峰,幻出天然趣。倚阑干,尽日披图。谩说蓬莱恐是虚,只此是神仙洞府。这首词是他在成化年间(1465—1487)游莒城(浙江吴兴)时所作。时朱文理向锁懋坚索诗,锁懋坚即席填此词以咏朱家假山。时人对锁懋坚敏捷的才思和清丽的文笔十分赞赏,一时传为佳话。

虎伯恭

虎伯恭,明初著名的回回曲家、诗人。自幼习学儒学,与弟伯俭、伯让以孝义相友爱,并发明性理之学。虎伯恭才学横溢,“诗学韦柳,字法献羲。至于乐府、隐语,靡不究意”①。但其诗曲未有留存。

虎伯恭居杭州,经常与友人“作湖山之游,当时钱塘风流人物,咸以君

之昆仲为首指云”②。

①《托赠西门仲氏》。②黄姬水:《金子坤集序》。③陈凤:《金子有传》。④《与舍弟子坤、高进思、陈伯羽宴集》。①②《录鬼簿续编》。②《录鬼簿续编》。


第一节丁鹤年及赛景初等第三节马继龙等云南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