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既然缺钱,那么,中国为什么不会像欧洲国家那样发行国债呢?
道理很简单。首先,中国的皇权是笼罩一切的,普天之下,莫非王财。所以中国皇帝没有借的思维,只有抢的思维。他缺钱的时候,会直接没收富商的财产,或者强迫他们捐款,但是想不到和他们借钱。所有的东西包括百姓的性命都是皇帝的,他怎么可能想到去借呢?在鸦片战争开始前,清政府就已经陷入财政危机,国库存银只有1000多万两,而鸦片战争的军费达到3000万。那么,这中间巨大差额是从哪儿弄的呢?我们前面说过,除了花国库的钱之外,清政府的军费还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摊廉”,说白了就是挪用官员工资,从文武官员的养廉银中扣;二是“开捐”,就是强迫富商地主捐款,这实际上就是公开抢劫。
其次,即使皇帝愿意发国债,也没有人愿意买。虽然老百姓在皇帝面前表现得很顺从,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不相信皇帝会守信用。近代以前,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发行过国债。一直到1894年,清朝政府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才因财政极度困难而效法西方,发行公债。然而清政府发行的“昭信股票”“邮传部京汉铁路赎路公债”“爱国公债”,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全国上下遭受冷遇,迅速失败。从“昭信股票”的名字看,清政府本来是憋足了劲想讲一把信用的,无奈没有人信,最后忍不住强盗脾气复发,强制摊派,又拒不付息,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导致国债沦为横征暴敛的工具。清政府自己也灰心丧气地说,“自昭信股票之后,信用未复”。
因此,传统中国的产权制度等与西方根本不同,权力不受约束的中国皇帝能获得的有效税收要远远低于王权被宪政制约的荷兰和英国。[35]
经济学家陈志武在《金融的逻辑》中说,过去人们总认为,国库真金白银越多,国家就越强大;借钱花的国家是弱国。但是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他说,如果把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藏了很多现金的国家,像明朝中国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英国、荷兰、各意大利城邦国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几百年过后,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国家,今天都是发达国家。[36]因为借的力量其实比抢的力量强大,或者说契约的力量大于枪杆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