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前言
由于工学出身,已经习惯于对所有问题都保持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即便在这本书中,观察和描述的对象是我的祖国,是我亲身经历的历史,依然不愿意放弃这个习惯。在写作时,力图减少个人感情和好恶对文章的影响,因为并不想在这里抒情,也不想抱怨,更不会简单的把责任归结给任何人或社会团体,要做的是从历史中寻找导致中国现状的关键原因,以及探讨让中国走出困境的解决方案。
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特别是相对近邻日本的落后,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问题,而是在工业革命这个大背景下,整个传统社会的结构、文化相对不适应大工业时代的结果。
进一步追寻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的由来,我们会发现,身处旧大陆却与其他文明中心相对隔绝,是中国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稳定的原因。中国社会将农业——手工业社会的制度发展到了极至,以至于在社会规律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无所适从,无法追赶取得先发优势的西方。
反观日本,由于相对旧大陆其他文明更加隔绝,农业社会体制的稳定性和精密程度都要差许多,在工业革命浪潮到来之际却能迅速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尾巴,参照西方工业化历程,建立了更适合建立重工业体系的体制,取得迅速发展。一涨一落之间,中日产生了巨大的鸿沟,但这绝不能说明民族之间的优劣,更不能决定未来,这只是数千年历史发展大潮中一次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小波动而已。当然,对于我们当代的人而言,意义重大。
工业革命以前的历史进程不为个人努力所左右,有两个关键原因:人类社会分散化和社会内部成员原子化。从整个世界而言,无数独立的政治和文化单位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发挥它们的作用,某种文化的影响和某个领导人的意愿都不能独立压倒历史运行的大趋势。另外,在社会内部,鉴于古代社会的通讯和教育条件,他不可能用一己之力劝说整个社会改变运行方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永远要以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为前提。
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不得不把简单的趋利避害作为人生的准则。
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工业革命在对历史本身进行巨大冲击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种历史发展的可能性——人类对历史的主动影响。一方面复杂庞大的经济组织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普遍教育使大多数人具备了观察社会的能力,甚至组织起来改变社会。与不断发展的重工业体系和各种人类组织相比,一度广阔无边的世界也变的狭小起来。基于这样的前提,即便是中国这样的庞大国家,也有可能因为某些人的理智思考和积极努力,扭转传统社会结构的惯性运行方向,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走向富裕和强大。事实上,在20世纪,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就几乎创造了这种奇迹。虽然功败垂成,但至少看到了用个人努力来改变历史宿命,让中国走向富强的可能性,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