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为什么天体之间的会面如此规律:轨道共振

字数:882

太阳系里天体运动的主要规律可以被描述为“小的绕着大的转”,这个旋转的轨道形状是一个椭圆。天体运动轨道的形状是它的空间性质,除此之外,轨道和轨道之间的时间性质,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特性,叫作“轨道共振”(orbit resonance)。

轨道共振的现象是,围绕同一中心公转的几个天体的公转周期会形成整数比。比如,木星的其中三个卫星,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值是1∶2∶4,土星的两颗卫星“许佩里翁”(Hyperion)和“泰坦”(Titan)(它们都是古希腊神话里的神话人物),公转周期之比是3∶4,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公转周期之比是3∶2。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最早研究出“轨道共振现象”原理的科学家叫拉普拉斯,是一位活跃于18至19世纪的法国数学家。

要解释轨道共振现象,从数学上分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涉及极其复杂的数学计算。但如果只是定性解释轨道共振现象的存在而不是作定量的描述,并不困难。

这里提供一个宏观论证:首先,无论是太阳系这样相对大的天体系统,还是木星和它的若干卫星构成的较小的天体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稳定的周期性系统。也就是这类系统的运动是会不断重复的。经过若干时间之后,系统里的所有天体都会回到与之前几乎相同的初始状态,所有天体的位置和速度都与初始状态几乎相同,这之后天体继续运动,又经过相同的时间段,再次回到这个状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就好像地球一年一年过去,每年都是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由于稳定的天体系统是周期性的,所以这些公转中的天体的公转周期,必然是一个有理数(即任意两个天体的公转周期比值能写成P∶Q,P和Q都是整数),为什么?因为只有当它们公转周期的比值是有理数的时候,它们才存在最小公倍数。例如,冥王星公转周期和海王星公转周期的比值是3∶2,当过了6倍单位周期(3和2的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冥王星转了两圈,海王星转了三圈,这样它们又回到了起始位置,就可以开始下一个周期的两圈和三圈的公转了。反之,如果两个天体的公转周期之比是一个无理数,比如说,这两个数不存在所谓的最小公倍数,就算经过无限长时间,这个系统也不可能回到初始状态,无法回到初始状态,这就不是个周期性系统,因此大概率不会是个稳定系统。但太阳系里的天体系统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早就趋于稳定了。根据天体系统是稳定的这个事实,我们推论出来,这些天体的运行周期之间,必然存在轨道共振现象,也就是它们公转周期的比值一定是一个有理数,当然1∶2∶4、3∶4、2∶3,这是比较完美的情况,大部分情况可能是178∶357这样不太漂亮的比值。


35 太阳系的边缘在哪儿?37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