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无摩擦的流体和无电阻的导体:超流与超导
超导体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物理学概念,简称超导。超导是一种电阻为零的导体,如果超导能够被投入商用,以后我们用电几乎可以告别交流电了。最早我们选择使用交流电,是因为电流在输送过程中,在电线上会损耗大量能量,如果用交流电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提升电压来降低在电线上的能量损耗。如果电线的电阻为零,不再有能量损耗,那我们便自然而然地可以使用直流电了。
理解超导体,首先要理解超流体。简单来说,超流体就是运动起来不会停下的、没有摩擦的液体。普通液体,比方一桶水,拿根筷子搅一搅,水有内部摩擦,很快就会停下来。超流体如果拿筷子搅一搅,它会永远转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超流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这个物理过程。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物理系统都有主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当然对于超流这样的多粒子系统,它也满足统计力学的规律,倾向于降低自己的自由能。有摩擦的液体之所以有摩擦,是因为通过摩擦降低自身的动能可以使整体的自由能最低。超流体没有摩擦,其实是超流体无法通过摩擦给出动能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自由能。
超流体是在温度极低,也就是4K(约-269.15摄氏度)左右的液氦中实现的。这种低温环境下,液氦的量子特性会充分显现,它大概率处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状态下。我们知道,量子力学系统的能量等级是离散的。也就是能量等级之间,不能取任意值,而是只有特定值的能量可以存在。现在来考虑这样一个过程,譬如一个运动着的氦原子,它要把自己的动能给出去,从而降低整体的自由能,但如果它本身的动能就很低,不足以把其他氦原子激发到更高的能量状态,这种情况下,氦原子的动能就给不出去了,它就永远也不会减速。就好比你在停车场停了一晚上车,要出去的时候停车费100元,但你只带了50元,于是你就出不去了,只能在停车场里打转。
理解了超流体,超导也就不难了。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把电子当成胡椒面撒在超流体上,电子就跟随超流流动了,然后就超导了?听着不错,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基本粒子可以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种粒子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同一能量状态,能容纳几个粒子。玻色子是这样的粒子:可以有无限个玻色子处在同一个能量状态。费米子比较特殊,一个系统里的能量态中,只能有一个费米子,来第二个就不行,这就是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当然,一个能量状态中如果已经有一个费米子了,玻色子还是可以进来的。世界上所有量子粒子都可以分为这两种。譬如,光子是玻色子,胶子是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质子是费米子,中子是费米子,等等。
回到上面说到的,是不是直接把电子当成胡椒面撒在超流上就超导了?并非如此,电子是费米子,所以电子无法通过降温变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从而获得超流的性质。为了获得超导,我们先要让带电粒子变成玻色子,才能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变成带电的超流,这样才能超导。
最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三个美国物理学家巴丁(Bardeen)、库珀(Cooper)、施莱弗(Schreiffer)。他们三个人发明的理论叫BCS理论,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理论说的是,两个电子通过与原子的作用交换声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叫“库珀对”(Cooper pair),就是BCS里那个C发明的。
什么是声子?其实就是原子,或者晶格的机械振动,这个振动也是量子化的,所以叫声子。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粒子的交换,两个电子交换声子就好像受到了彼此的吸引一样,绑在了一起。两个电子绑在一起有两个单位电荷,这个电子对作为一个整体变成了玻色子。既然库珀对是玻色子,降温就能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就可以超流了,带电的超流就形成了超导体。
超导离商用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超导的工作温度太低,通常至少要零下100多摄氏度。要在长距离输电线周围长期保持如此低温,不仅成本高,工程难度也非常大。但是超导的工作温度在不断被升高,相信有一天超导线路会是我们生活中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