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阿房宫赋

字数:4529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宫殿,规模极大。遗址在今西安西郊的阿房村一带,也就是秦朝国都咸阳的东面。原来的建筑据说被项羽放火烧掉,如今在西安西郊有一座模拟重建的秦阿房宫,为著名的观光景点。

宫殿壮丽,大独裁者有人性上的满足。对外邦四夷,以建筑显示国威,令百姓和异族慑服,有谋略上的效果。天下劳民伤财,权力威严触及万民神经,训练服从,有统治上的需要。但负面作用很严重。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文体之一。本来诗有诗法,文有文法,赋以诗法入文,注重文采节奏,多用排比对偶,笔势大开大合。赋体产生了许多大家,我们最熟悉的名字有屈原、司马相如、贾谊、曹植、左思等。赋也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出现了不同的面貌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唐代,在诗文之间游走的赋体向“文”靠拢,称为“文赋”,《古文观止》所收的《阿房宫赋》、《秋声赋》、《赤壁赋》都属于这一类。

杜牧,今陕西西安人,颇有才华,诗文俱佳,宪宗的宰相杜佑之孙。为人不拘小节,放荡不羁,风流韵事极多。在朝受到排挤,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聘,到扬州为节度使掌书记。

扬州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繁荣,歌楼酒馆之盛也仅次于京城长安。由一些诗人的描述可见一斑:“千家养女全教曲,十亩栽花算种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杜牧心情抑郁,加上他本就不拘小节,经常在夜晚偷偷地出入于秦楼楚馆作为消遣,牛僧孺担心他出事,派人化装在暗中保护。

后来他作了一首诗,回忆自己在扬州所过的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回京后做到监察御史,生活方式不改,洛阳有一位名士宴客,不敢请他来征逐声色,杜牧主动参加,入席后问“谁是紫云”,紫云是一个名妓。

杜牧长于七绝抒情,与杜甫合称“老杜、小杜”,他生在杜甫之后,诗的格局也比较小。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六王战国时齐楚燕赵韩魏毕秦灭六国,四海一天下各处统一。蜀四川山兀光秃,阿房出。

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战国时代,四海之内七雄并立,后来六国俱已灭亡,秦统一天下。秦始皇盖阿房宫,中国古代建筑喜欢用木材,始皇把四川山上的树伐光了。据说建造阿房宫需要的上等木材必须到四川的原始森林中采办。就文学修辞而论,四川木材代表远近各地的资源,也就是“倾全国之力”。

咏叹阿房宫的成毁,必须交代历史背景,秦兼并六国事件复杂,此处必须简洁明快,迅速楔入主体。杜牧完全做到,而且充满感性。

开头四句,每句都是三个字。我们读四个字的句子读惯了,忽然遇到一连串三字句,觉得气促,有挫折感,跟我们对六国的同情相应。句末用入声字,如呜咽吞声,跟我们对历史兴亡造成的悲怆相应。杜牧叙事,同时营造节奏,赋重声韵,声韵可表情,表情即所以表意,杜牧批秦已在其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秦国京都。二川澧水潏水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走廊转角缦回曲线设计,檐牙檐端上翘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盘旋,囷qūn囷回旋曲折焉,蜂房水涡宫室之多,矗chù直立高耸的建筑群不知其几千万落院落,或谓檐滴。

地球承载万物,阿房宫这样祸国殃民的东西,并非地球愿意承载,而是“覆压”到地球上来,强迫,不自然,秦朝霸道。“隔离天日”的贬义更明显,秦皇有法无天。

阿房宫除了主要建筑,应该还有附属建筑,像制作器具,修缮房屋,维持清洁,护卫安全,加上外围相当数量的驻军,这些人和他们的眷属需要房屋,恐怕都在规划之内。这些人住进来以后,又会有商人来为他们服务,就像美国的一所大学、一家公司可以形成一座城市。所以建筑顺着地形由骊山一路延长过来。

阿房宫内外联系到一座山、两条河,可见宫殿面积之大。在这么大的面积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可见宫中建筑之多。

建筑物是静止的,杜牧把它写成动物世界,廊腰拟人,檐牙拟鸟。建筑群依地势高低,参差不齐,似乎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或檐牙伸向另一屋心,或屋角与屋角并峙,建筑精巧,互相比赛心与心争,角与角斗。暗示生存竞争,宫中非人间干净土,也暗示秦建阿房为自己营造不安。

以蜂房水涡形容宫室之多,水涡,雨点滴在湖面上形成的画面,大远景手法。宫室建筑多了,数不清有多少院子,也有人说数不清多少滴水的屋檐。院子怎么会高举呢?因为地势高,老百姓从低洼地区远看。诗没有标准解释,这是文体“诗化”的观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高架道有彩漆,不霁jì雨后晴何虹?高低冥迷景物模糊,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阿房咸阳之间河上有三座长桥,阿房往骊山有八十里高架道,长桥和高架道都涂上彩色油漆,景物不似人间,使观者感到迷失。

乐器吹奏久了会发热,所以说暖响,舞蹈长袖生风,降低室内温度,所以说冷袖。“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象征宫人的生活处境冷暖不同,它放射的意义也间接烘托了阿房宫之大。

妃国王的妾嫔宫中女官媵yìng陪嫁的女子嫱qiáng宫中女官,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六国精华,都成了秦朝的战利品。杜牧选择了一件非常尖锐的事刺入失败者的神经,男人不能保有他的女人。这些男人也不能保全自己,他们伺候的新主子正是占有他们妻妾的人。杜牧在繁丽的文采遮盖下端出亡国的残酷。

史家说,秦破诸侯,把各国美人当作战利品,放进自己新建的宫中,但是与阿房宫无关,那时阿房宫尚未建造,而且直到秦亡,阿房宫并未建成。

杜牧把这件事写进《阿房宫赋》,用“拼贴法”,美文(文章以制造美感为目的)为了艺术效果可以拼贴,纪实文不可以;写阿房宫“赋”可以,写阿房宫“记”不可以。

辇,帝后王族坐的车,交通工具,此处的意思是运载。这些本来坐辇的人,现在被强秦运到阿房宫里来为征服者增添快乐,没有自己的人格。用一“辇”字,就不必说得那么露骨。如此用法,古人叫“炼字”。现在白话文作家有时候也对炼字下工夫。

明星荧荧光亮闪动,开妆镜也;绿云扰扰纷纷,梳晓鬟发型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香料也;雷霆乍忽然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很远、看不见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各种模样极妍刻意求美;缦久立远视,而望幸宠爱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运用六个“也”字,语气舒缓,安闲舒适,令我们想到秦人没有忧患意识。

写阿房宫社会财富之集中,国家资源之浪费。明镜如繁星,晓鬟如绿云,香气如烟雾,车声如雷霆,美人洗下来的脂粉倒进河水,如河水暴涨。五个比喻,夸大形容,布置幻境,引读者入内。成功。

终秦之世,阿房宫并未建成,遗迹荡然无存,杜牧作赋,全凭想象。据考古发掘,秦阿房宫原址应在汉长安西南,唐长安西北,渭水之南,杜牧所写的地理环境也不正确。但是此赋一出,我们脑中都有一座完成了的阿房宫。多少人都“知道”始皇在位三十六年,住在阿房宫里,有些宫女一直到始皇死亡也没见过这位大君的影子。文学是一种文字催眠术,能使人相信并未发生之事。

按,世事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将要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事情,未必发生的事情,永不发生的事情。为了艺术上的需要,作家要他发生它就发生。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偷掠抢其人民,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锅玉石,金块珠砾lì碎石,弃掷逦迤乱丢乱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意思就是燕、赵、韩、魏、齐、楚之收藏、经营、精英,赋体构造偶句,如此分列并举。

秦皇看鼎不过一只锅,看玉不过一块石头,看黄金如几块黄土,看珍珠不过一堆碎石,不惜物,不惜福,当然不能爱民。

秦之财富,来自六国,六国之财富,来自各国民间,六国无道,对人民巧取豪夺,贪得无厌,先亡。秦亦无道,不顾人民生死,只填自己欲壑,后亡。伏下后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极小的重量单位,用之如泥沙!

描述作小结,插入感叹,骈句暂歇,使用散句,如此这般形成顿挫,这是文章的变化。

人同此心,奈何执政掌权的人不能将人心比自心。孟子见齐宣王论政,宣王很坦白地说,“寡人好色”。孟子说没关系,老百姓也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王说“寡人好货”,喜欢财物。孟子说没关系,老百姓也都想丰衣足食。国王把自己好色、好货之心推而广之,就可以治国了。

这几句感叹也引出下文,如同下一段的导言。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明显,多于在庾仓之粟粒;瓦缝参差cēncī不齐,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栏杆,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管弦呕哑声音杂乱,多于市人之言语。

宫殿里的木柱比田里的农夫多,屋顶的椽子比织布的女工多,宫室木材上的铆钉比仓库里的米粒多,宫室屋顶上的瓦缝比衣服上的针线多,宫室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多,乐器的奏鸣比人群的嘈杂还多。

这是修辞的夸张法。句型对比,赋体的特色。这一段话是凭感觉,不是凭调查统计,它是示现,不是论断。它是文学语言,而非科学语言。

杜牧的意思是说,秦国的消耗糜费已远超过生产力,而且这样的支出没有回报,只能得到自身的腐败和百姓的怨恨。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独夫”,孟子称殷纣王为“一夫纣”,意思是说,君王代表国家,所以人民尊敬服从,纣王无道,脱离了人民,脱离了国家,脱离了部下,他完全丧失代表性,只是一个孤独的匹夫。

中国有所谓“统驭术”,做一两件不该做的事测试人心。做对了、有人拥护服从不算什么;做错了,没有人反对,只有人服从,你才真有威望、真有死党。赵高“指鹿为马”,大家顺着他也说鹿是马。独夫坏事做得越多,自信心越强。

戍守边境卒兵丁叫,函谷关举攻破,得手。楚人一炬火,可怜焦土。

秦灭六国后,楚国的后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楚怀王受秦欺骗,最令人同情,所以楚人立下这样的誓言。始皇死后,楚人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起义,楚人项家军立楚怀王后裔号召天下,刘邦也与项家军合流。陈胜、吴广那一帮人本来是要编入军队驻守北方边境的,所以说“戍卒叫”。

阿房宫是项羽放火烧掉的,项羽是从函谷关进入关中的。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大概项羽把阿房宫“迤逦三百里”的建筑带烧成一条灰烬线,有些东西没有充分燃烧,埋在灰里,风吹过不断有死灰复燃。

全文结束前的这四句,跟全文开头的四句,同样精彩惊人。节奏骤变,短句,急促。押上声,亢奋,情绪高昂。一“叫”,一“举”,一“炬”,起于微,亡得快。内部脆弱一如外表坚硬。“一炬”,“焦土”,不再仔细描述,八个字将前面的奢华专制一笔勾,一幅画忽然变一张白纸,一场春梦忽然醒来。

四个短句写尽王朝兴起,四个短句写尽王朝覆灭,中间铺陈浮华。用古人的说法,这篇赋的布局是“凤头、猪腹、豹尾”。凤头,文章开始要简单明快,插入要害。猪腹,文章中间要扩张发展,精华尽在此处。豹尾,文章结束要短而有力。这种布局,白话文学的作家仍在使用,称为纺锤形结构。(当然,这并非唯一的方式。)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在前面叙事写景中已经包藏了议论,现在文章快要结束,再把议论释放出来,读者也正在等待。他用散文的句子层层递进,放弃精简,关键词也反复出现,使情感奔放、议论透彻。

“族秦”,灭秦之族,即灭秦国。古代灭人之国者往往屠杀对方王室的成员,连家庙宗祠也拆掉。

杜牧此赋,到“可怜焦土”已经算是结束了,但文豪以激荡性灵之笔,鼓动了、蓄积了读者满腔激情,应该予以疏解挥发,所以下面有议论。

嗟夫叹词!使如果六国各爱其人民,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能而族灭灭亡他也。

秦始皇当初的设计,皇位一代一代传下去,每个皇帝不设个别的称号,用数字排列,由始皇至万世,“万世一系”。

族灭,全族被人灭绝。灭族,有人杀灭他的全族。都是灭亡的意思,古代王朝是同宗同姓掌权,灭亡由全族承担。

这一小段,杜牧换个角度,再用层递法申述一遍。据说杜牧作赋时心中以当朝皇帝敬宗为对象,劝他节用爱民,不要大兴土木。政权的基础在民,没错,只要爱民就可以万世为君,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不过对皇帝讲话也必须简单扼要。

秦人不暇来不及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照镜子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最后这两段话可说是替读者“书后”,慢慢抒散了读者的感情,文章也出现美好的回波荡漾。

六国无道在先,灭亡在先;秦无道在后,灭亡在后。秦之后可以推论而知。

鉴,镜子,也作动词用,照镜子,引申为从别人的遭遇中得到警觉戒惕。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人常常引用。但英国史家汤恩比说,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世人不接受历史教训。

此赋结尾四句是传世的名句,和王羲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相比,多了四个“哀”字、一个“也”字,放慢节奏,拖长腔调,如闻哀音。今人作文引用,如文章要言不烦,则引王羲之,如文章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则引杜牧。

白话有云:“昨天我看人,今天人看我。”“婆婆看媳妇下轿,媳妇看婆婆下炕。”意思相近,可视为王羲之、杜牧名句之脱胎。今人作文,如庄严雅正,引古文,如通俗活泼,自己脱胎。


李华:吊古战场文刘基:司马季主论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