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

字数:5112

兰亭,地名。王羲之和一伙名人文士在这里集会作诗,把这些诗编在一起,由王羲之写序,跟李白写《春夜宴桃李园序》情形相似,他们的两篇序文可以对照阅读。

王羲之,晋人,大书法家,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家族本来住在琅玡(今山东临沂),琅玡王氏是大族。晋朝衰败,北方少数民族兴起,晋朝的皇帝一再被俘,有的甚或被杀。北方无主,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北方的精英大规模过江迁徙,称为“衣冠南渡”。

长江下游之南,我们说江南,史书称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据说是因为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迁就江北的视线。张大千画长江万里图,把上游发源画在画卷的右边,下游入海画在左边,就是遵照这个惯例。我们今天看地图,面向北方,右东左西,倘若面向南方,就是左东右西了。

有时候,江右也被称作江东,项羽八千子弟起江东,长江自西而东,到了安徽,河流的方向偏北,有一片土地在长江之东,所以晋室南渡也叫东渡,史称东晋,称东渡以前的晋朝叫西晋。

琅玡王家世辉煌,王羲之曾祖、祖父、父亲、他自己都做大官,东晋时与谢安一族并称王谢,后来王谢成为豪门望族的代称。

王羲之留下很多典故。当时东晋有一大臣,名叫郗鉴,他想在王府子弟中选婿,派人前往观察。王府子弟都规规矩矩对待郗鉴派来的这位使者,唯独王羲之躺在东床上,而且露出肚子。使者回去报告所见,郗鉴选中了王羲之。因此女婿称为“东床”,后世用“东床坦腹”形容名士作风,或是用“东床快婿”称赞女儿嫁给好人家。

王羲之爱鹅成癖,传说他喜欢观察鹅游水时鹅掌的动作,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也有人认为他是观察鹅游泳的姿态和波纹,体悟行书的线条之美。山阴(绍兴)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为他抄写一部《黄庭经》,他精心饲养白鹅,赠予羲之,再提出写经的请求,王羲之答应了。后来这部《黄庭经》称作《换鹅帖》。

《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爱鹅,他听说会稽有个独居的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做伴,这只鹅的叫声很好听,王羲之派人去想买过来,老太太不卖。有一天,羲之亲自去拜访这位老太太,看她家的鹅,老太太听说贵宾临门,心情紧张,惭愧自己没有能力好好地款待,就把这只心爱的宠物杀了,王羲之驾到,老太太端上一盘鹅肉。

永和九年东晋穆帝年号,岁在癸丑天干地支组合纪年。暮春之初三月三日,会huì于会kuài稽郡山阴县之兰亭,修举行禊xì事水边洗濯驱逐不祥也。

癸丑:癸,十天干之一,丑,十二地支之一。干支组合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周期,称为一甲子。

“会”稽,古时和“快”同音。

“修禊”是古老的风俗,大家到水边洗濯“祛除不祥”,本是提倡郊游健身,为了使之成为公共活动,加入了神话的成分,便于发动大众。端午提倡卫生,重阳提倡健行,也都加入了神话。到了文人名士手中,诗酒当然是必有的项目。

“禊”有春禊、秋禊之分,春禊在三月上旬巳日举行,古人也用天干地支纪月纪日,“巳”是十二地支之一,三月上旬必有一个巳日,但每年未必在同一天,就像美国的母亲节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一样。到王羲之兰亭修禊的时候,春禊已固定在三月三日,所以他说“暮春之初。”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诗人、书法家)、谢安(军事家、政治家)、王蕴、支遁(高僧)等名士,还有他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共四十一人,一同到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水边消灾求福,饮酒赋诗,本文即是为宴集赋诗所作的序。

暮,日在草中,表示太阳在西方地平线上,一天最后的时光,引申后,一年将尽、一生将尽都可称暮。暮春,春天最后一个月,一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亦称暮春,九月亦称暮秋。未见暮夏、暮冬,有夏暮、冬暮。

这篇文章以记叙开始,记事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都交待清楚,简明生动。现代新闻记者所受的基本训练,要在新闻开头具备这五个要素,称为5W,想不到王羲之已老早作了示范。

若单纯为了叙事,“永和九年”一句就够了,再加一句“岁在癸丑”,这是骈体句式,后面还有许多相似的句子并列对称,这样写可以造成开阔的气象。(想想京戏,一个青衣后面跟着一个丫鬟,或一个太守两边四个龙套,气势不同。)本文篇幅虽小,格局却很大,跟这种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群贤毕全至,少长zhǎng咸皆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高竹;又有清流激湍水流很急,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乐队演奏之盛,一觞酒杯,喝酒,劝酒一咏吟诗,亦足以畅叙幽内心情。

修禊的现场风景很好,成语“应接不暇”,本是形容山阴的风景太美太多,教人来不及看。后来引申使用,指要应付的人、要对付的事太多,忙不过来。

在这里,“修”的意思是“长”,与短相反。“修”,饰也,本义是用线条构成图案作装饰,线条形状很长,引申出“长”的意思来。修竹,竹林很高。

曲水,挖掘水沟,引导流水弯曲环绕。流觞,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把一杯酒又一杯酒放在水上,酒杯顺流而下,流到谁面前谁拿起来喝。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觞”:酒杯叫觞,杯中有酒(一杯酒)也叫觞,劝人饮酒也叫觞。一觞一咏是个很热闹的场面,喝酒,劝酒,一句一句地作诗,一句一句念出来听,一面念一面修改,念自己刚写成的诗也念别人刚写成的诗,不需要音乐助兴。

丝竹管弦:丝,弦乐器,竹,管乐器;管,管乐器,弦,弦乐器。音乐演奏以管弦乐器为主,丝竹或管弦都可以代表音乐。丝竹管弦重叠,表示大乐队演奏,故曰“之盛”。

杯中有酒,如何能在水中漂浮?牵涉酒杯的造型和质料,古代的酒器可能用兽角,觞,觥,都从角。后来用铜,形状如斗,历史上有用“斗”打死人的记录。后来用瓷,这些酒杯都很难浮起来。

有人说,曲水流觞用的酒杯是漆器,杯形扁平,两边有翅,增加浮力。有人说酒杯放在荷叶上,不知“暮春之初”荷叶有多大?晋以后有人用木杯,什么木料不影响酒的色香味?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

幽情:幽雅,非一般人可懂,幽深,不能随便说出来。情,真实,幽情,内心深处的真实。酒后用诗说出来,畅快。

修禊之乐,得地利人和。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和暖风和畅;仰抬脸观宇宙之大,俯低头察品类种类等次之盛;所以游任意移动目骋畅快敞开怀,足以极高度充分视听之娱,信确实、诚然可乐也。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有庄严神秘感,故曰“仰”。动植矿物都在地上,人为万物之灵,出乎其类,故曰“俯”。

修禊的快乐,得天时。

以上叙事,以下发抒感想,前为引子,后为主体。所记之事修禊不重要,由修禊而生的思考才是文章的主体。

夫发语词人之相与相互交往,俯低头仰抬头一世,或取诸之于怀抱心中见解,晤见面言交谈一室之内;或因借着外界事物寄放上去所托,放浪不受拘束形骸身体、形迹之外。

俯仰,有时低头看人,有时仰脸看人,有时低姿态做事,有时高姿态做事。人之浮沉穷通,不过俯仰两种姿势变化而已。人的行为复杂,在这里取“俯仰”为特征以概括之,这种写法白话文作家也在使用。

俯仰也可以表示时间很快,转眼之间,不旋踵间,一辈子过去了。

“取诸怀抱”,有人在气味相投的人中间求了解共鸣,“因寄所托”,借着外在的事物承载内心的激情,抒散精神上的压力。王羲之为经营偶句如此构词。

名士向外寻寄托,不在乎亲朋感受,不求别人理解。做人有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规范人的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即使自己不愿意,也得装模作样,所以称为“形骸”。有人索性超越了模式,废弃了模式,任性表达他的内在,故曰“形骸之外”。

放浪形骸,王维描写一位崔居士:“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刘伶酒壶不离手,命家中僮子扛着挖土的工具跟在身旁,“死便埋我”。

虽趣取舍万殊,静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取见解爱好相同者,舍相异者。晤言一室之内,静态,放浪形骸之外,动态,各人目标不同,奔赴目标时行动也不同。得之则喜,人人相同。

王羲之指出,人的个别现象非常分歧,不可胜记。经过归纳,人的共同现象可以一语道破。自此以下,他尽量就“共同性”做文章。

及到了其所之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紧接着之矣。

叔本华说,人生有两大痛苦,一个是得不到,一个是得到了。快乐不能持久,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期贯注于一点上,大脑善变,满足生厌倦,厌倦生痛苦。“好花何妨朝朝艳,明月长教夜夜圆”,即使能成为事实,世界也会变得很乏味。人人希望长寿,如果他活到两百岁,朋友都死了,儿孙都死了,他岂能快乐?如果人人都活两百岁,全世界都是龙钟老人,景象是不是很恐怖?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如果明月使你快乐,月缺怎么办?如果花开使你快乐,花谢怎么办?如果朋友使你快乐,朋友辜负你怎么办?革命家有思想上的快乐,革命成功政权腐化怎么办?只有感慨(付之一叹),感慨发生,快乐退位。

向以往之所欣,俛俯仰之间时间短暂,已为陈旧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怀感慨;况修长寿短短命随化自然变化,终期可以预料于尽完竭。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曲终人散,尚且感触很深,何况生命异灭,不管寿数长短,结局一样。

晋大司马桓温和王羲之是同一时代的人。桓温北征,经过金城,看见他以前在这里种的柳树,树干都有十围了(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绕),老柳的树干都有伤痕、疤痕,风雨冰雪中挣扎成长的姿势,或者还有树洞,柳树的寿命比较短,现在看样子也老病俱全了。桓温说,草木无情,尚且经不起这么多折磨,何况有血有肉的人!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无人能越过死亡一关,“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一切都是五十步与百步。没有最后的笑,只有最后的泪。

以上是王羲之因修禊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每览看昔人兴感触景生情,因情生文之由起因和发展,若合一契投合,约定;未尝不临对着文嗟叹悼伤感,不能喻谈清楚说明白没事了之于怀心中。

读前人的诗,诗中的感情总是“没有快乐,寻求快乐;享有快乐,失去快乐”,每个人的诗大致相同。

契,古人在木板上写字立约,在木板一边刻出凸凹,两块木板可以相合,两人各执一半。履行合约时,两块木板合并,查验真伪。若合一契,他们好像根据一张合约办事,或者说照着一个曲谱演奏。

事先追求快乐,辛苦;事后回忆快乐,感伤。古今诗人都陷入此一网罗。

固本来知一没分别死生为虚不实诞不正经,齐长短相同彭长寿殇短命为妄胡乱作说法。后之视今,亦犹正如今之视昔,悲夫!

“一死生”:庄子认为生死都是“气”的流转变化(正如冰和蒸汽都是水分的流转变化),他看“死生存亡为一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如果把气改成灵魂,那就是宗教了。)王羲之认为这种说法不严肃,不负责任。(后来道家出现一种生活态度,游戏人间。)

“齐彭殇”:彭祖,尧时人,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徐州称彭城。彭祖自尧帝起,历夏朝、商朝,活到周朝,八百岁。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

未成年夭折曰“殇”,二十岁成年。

八百岁和二十岁,寿命长短差别很大。但是长短从比较产生,人类的历史有多久了?据说六百万年,地球的寿命有多久了?据说四十六亿年,宇宙存在多久了?据说一百四十亿年。科学家的估计并不一致,总之,管你夭也好,寿也好,跟天长地久相比,二十和八百之间的那点差距简直等于没有。王羲之认为这话是乱说。

王羲之说,我们今天看从前的人,有这种感伤,将来的人看今天的我们,也会有这种感伤。“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名句,今天仍然不断有人引用。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的三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和王羲之的这两句似乎有因果关系,这种现象古人叫“脱胎”,我们今天读古文,要能从古文中脱胎。

王羲之认为人生是个悲剧。悲剧中的人物自己知道结局,仍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能脱身,观众知道剧中人的结局,只能眼睁睁看下去,帮不上忙。《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许多人的命运唱出来,画出来,所以红楼是大悲剧。

王羲之能够享受人生,看得很开,但事后总是很失落,很无奈,因没有最后救赎,饮酒享乐作诗只是阶段性的救赎。

以下恢复记事,并作结束。严格地说,此文的文体并不统一,头尾叙事,中间抒情议论,一般作家这样写,文章可能断成两截。此序叙议融洽无间,浑然一体,了不起。

故列一个一个叙时当时在场人,录其所述作品,虽世时代殊事个人遭遇异,所以兴怀刺激反应,其致发生和发抒一也。后之览读者,亦将有感于斯这些文。

最后说明宗旨,大处落墨,超出修禊。今天把这些人的诗编集起来,给后人看。虽然后人的环境遭遇和今人不同,但文学表现人性,古今中外人性相同,作品的内涵自有相通之处。文学艺术不受国界、种族、时代限制,前代吟咏,后世共鸣。

王羲之道出文学作品的普遍性。除了普遍性,文学作品还有特殊性,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人有一人之文学,宋词不能代替唐诗,李白不能代替杜甫,杜甫的《三别》不能代替《秋兴八首》,《秋兴》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不能代替“巫山巫峡气萧森”,这是特殊性。文学作品诚于中,形于外,修辞立其诚,言为心声,人同此心。今人可以与远古作家同其悲欢,今人的作品可以留待后世知音,这是作品的普遍性。只有特殊性,流传不远;只有普遍性,流传不久。

全文有骈有散。首尾文气舒缓,用散文句法,中间张力饱满,气象开阔,用了许多骈文句法。

东晋维持了五十二年,偏安,国运岌岌可危,《兰亭集序》所思为人类共同的命运,至于眼前个人祸福,未来国家安危,都冲淡了。他也没有找到出路。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不死,你也会讨厌他。政权总是要改朝换代的,如果永远是他,有一天你也想革命。这种想法似乎不能建造健全的人格。当然,文学家是否有责任去“建造健全的人格”?这是有争论的。

王羲之酒后以行书写《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增加这篇文章的知名度,许多著名的碑帖只是字好,《兰亭帖》的文学水平和书法的艺术水平珠联璧合,文以帖传,帖以文传。历代艺术评论家加上权威解说,给这部帖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有人说,《兰亭帖》和西方名画《蒙娜丽莎》一样,都被神化了。

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又给《兰亭帖》增添了传奇故事。

王家世传至七代孙,出家为僧,法号智永。智永把《兰亭帖》传给弟子辩才,唐太宗派御史萧翼赚取,这个故事叫“赚兰亭”,写成了小说也拍成电影。小说中,萧翼偷兰亭,偷到手,回京见皇帝,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奖赏辩才,萧翼再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回到庙里传旨。小说讲故事,不厌迂回曲折。在电影里,萧翼到庙中结交辩才,口袋里是藏着圣旨的,他引诱辩才炫耀《兰亭帖》,见帖立刻宣读圣旨,收帖动身。戏剧需要三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物集中),剧情需要步步升高,急转直下。从这等地方体会小说和电影之不同,说故事和表演之不同,细腻和精彩之不同,对写作有帮助。

太宗得帖,命朝中多位大书法家(褚遂良,欧阳询等)临摹,命冯承素双钩复制,此帖得以广泛流传。太宗临终遗命以此帖殉葬,现在传世的是冯承素的复制品。

修禊因王羲之一文一帖而提高普及,现在兰亭修褉之地是山阴观光景点,政府重建现场,修禊是旅游的一个项目。至于用什么样的酒杯,他们应该早已解决了。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苏轼: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