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遗书
“忠信进德终日”以下,是说此一理,后言形气。今古人我皆一统,“神如在上,在左右”,是道体遍满。“诚”字是实理如此。
“射中鹄,舞中节,御中度。”无诚心则不中。言多不记。
“理义悦心是惬当。玩理养心则两进。”一是知而悦,一是养而悦。
“当知用心缓急。”如大经大体,是要先知用心,以此乃可缓缓进。
“曲能有诚”,有诚则不曲矣。盖诚者,圆成无欠阙者也。
“万物无一物失所”,是使之各得其分恰好处。
“人心活则周流”,无偏系即活。忧患乐好,皆偏系也。方谓,无私意则循天之理,自然周流。
“事君有犯无隐,事亲有隐无犯”,有时而可分。言事君亲之心本同也。
“只归之自然,则更无可观,更无可玩索。”上句谓不求其所以然,只说个自然,是颟顸也,谓不可如此尔。○龟山答人问赤子入井令求所以然一段,好。
“仁则固一,一所以为仁”,言所以一者是仁也。
“仁在事。”若不于事上看,如何见仁?
“退藏于密”,密是主静处,万化出焉者。动中之静,固是静;又有大静,万化森然者。
“断置”,言倒断措置也。
言四德,云:“不有其功,常久而已者也。”不有其功,言化育之无迹处为贞。因言:“贞于五常为智。孟子曰:‘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既知,又曰‘弗去’,有两义。又,文言训‘正固’,又于四时为冬,冬有始终之义。王氏亦云,肾有两:有龟有蛇,所以朔易亦犹贞也。又传曰:‘贞各称其事。’”问:“咸传之九四说虚心贞一处,全似敬。”答云:“盖尝有语曰:‘敬,心之贞也。’”
孔子既知桓魋不能害己,又却微服过宋一段,有尽人事回造化立命之意。方。止此。
“知性善以忠信为本。”须是的然识得这个物事,然后从忠信做将去。若不识得这个,不知是做甚么,故曰:“先立乎其大者。”
问“敬先于知,然知至则敬愈分明”。曰:“此正如‘配义与道’。”
问“心无私主,有感皆通”。曰:“无私主也不是慏悻没理会,只是公。善则好之,恶则恶之;善则赏之,恶则刑之。此是圣人至公至神之化。心无私主,如天地一般,寒则遍天下皆寒,热则遍天下皆热,便是有感皆通。”曰:“心无私主最难。”曰:“亦是克去己私,心便无私主。心有私主,只是相契者便应,不相契者便不应。如好读书人,见书便爱;不好读书人,见书便不爱。”。
问:“‘应务不烦’是如何?”曰:“闲时不曾理会得,临时旋理会,则烦。若豫先理会得,则临时事来,便从自家理会得处理会将去。如理会得礼,则礼到面前便理会得;如理会得乐,则乐到面前便理会得,更不烦也。”焘。
天机有不器于物者,在方为方,在圆为圆。方。
先生曰:“自家理会得这道理,使天下之人皆理会得这道理,岂不是乐!”
尝言坐即靠倚,后来捱三四日便坐得。先生云:“气不从志处,乃是天理人欲交战处也。”季通。方。
神乃气之精明者耳。
“有翼其临。”翼,敬也。
“偻句成欺,黄裳亦误”,事见左传。
问:“范氏言宋襄公出母事,有‘生则致孝,死则尽礼’之说。然出母既义不可迎之以归,则所谓致孝尽礼者,恐只是遣使命往来遗问否?”曰:“恐只是如此。如定省之类,自是都做不得了。”因言:“宣姜全不成人,却有贤女:许穆夫人宋襄公母是也。春秋时,鲁最号礼义之国。然其间成甚风俗!”必大。
康节说形而上者不能出庄老,形而下者则尽之矣。因诵皇极书第一篇。二先生说下者不尽,亦不甚说。关子明说形而上者亦庄老。季通。方。
拾遗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