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工作在反思中得以加强

字数:4098

面对“大跃进”带来经济工作的重大失误,1960年6月18日上午,毛泽东在上海会议上做了《十年总结》的讲话。讲话中就计划和指标问题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说,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提出了1959年完成3000万吨钢,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些偏面思想(形而上学思想)。他强调做计划要留有余地,余地留得大一些好。他还在《十年总结》中做了自我批评,说他本人也有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例如在钢产量的高指标上。最后他从理论上阐明了计划工作的主动权问题,说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核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1960年11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在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上,全面分析了“大跃进”时期中国经济工作和计划工作出现的问题,从十个方面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其中,涉及计划工作的是:要做好计划工作,应该首先了解农业和党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从各方面把农业安排好,农业计划应该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搞计划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全面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特别是基本建设计划不搞层层加码;编制计划,要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相结合,计划指标必须留有余地,藏一手,缩小缺口;必须以严肃的科学性来对待我们的计划,只有革命热情,不注意科学分析,就容易犯“左”的错误;等等。 (32)

196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进一步对当时的计划工作进行反思检讨。例如,在年初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李富春谈到1960年的计划就存在着四个缺点,即忽视农业、指标过高、权力下放偏多、执行检查不够。毛泽东则强调说:不仅没有注意农业,而且挤了农业,工业战线过长,面过宽。为此,李富春提出1961年的计划立即进行三方面的修改:一是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经济生活,必须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二是加强综合平衡工作,调整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实行全国一盘棋,加强集中领导。七八月份,国家计委在北戴河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对计划工作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由于缺乏经验、思想方法片面、不注意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在过去三年中计划管理工作出现了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主要体现在:在计划的安排上指标过高、战线过长、权力分散、计划多变、综合平衡做得很差,没有全面地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这就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和重工业各行业之间在发展中出现了新的不平衡。 (33)

为了克服计划工作的上述缺点,加强国家计划的严肃性和纪律性,1961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党组提交的《关于改进计划工作的几项规定》。规定指出:计划工作必须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规律办事,加强综合平衡;年度计划与长期计划必须紧密结合;生产计划是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来安排基本建设;国家计划必须一盘棋,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政的分散现象;国家计划必须实行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相结合;各项计划的确定必须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制订计划必须重视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等等。

这个《规定》还提出,改进计划工作应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年度计划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即先由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主要部门提出主要指标的建议数字,国家计委同各中央局计委、国务院各“口”按地区和行业进行研究并初步综合平衡,报中央批准后,由上而下地颁发控制数字,经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讨论,再由下而上地提出计划草案,经过逐级综合平衡,制订全国的国民经济计划,经中央批准后下达执行。二是国家计划必须保持严肃性和相对稳定,计划确定后必要的、局部的调整,必须要报中央批准。三是国家计委、各中央局计委、各部,各省、市、自治区计委,除了掌握全面计划外,还应当直接掌握若干重点单位的计划,建立经常的联系,积累系统的资料,以便了解情况、取得经验、指导全局。四是各级计划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要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推广好的经验,及时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五是必须加强统计工作,以便提供制定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的可靠依据。

1962年11月27日,国家计委撰写了《十年计划工作经验总结》的内部讨论稿,继续检讨以往工作。“总结”认为:“二五”时期的前三年,计划体制下放过头,一些不该破的计划制度和方法给破了;计划要得急、下得迟、变得多;许多地方和部门各有一本账,层层加码,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结果削弱了计划的指导作用。“总结”提出改进计划工作的方向是:加强国民经济的全面综合平衡和经济管理的集中程度,恢复全国一盘棋的正常状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的计划。

依据上述认识和要求,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具体计划工作配合经济调整的需要,做出了以下的改变。

一是改变计划的编制程序。调整时期,计划的编制程序“大跃进”时期的自下而上改为上下结合的程序,一般为“两下一上”,即:(1)自上而下地颁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指示(控制数字)。指示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计划年度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针,各项主要指标的初步安排,以及有关重大的协作平衡问题。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指示,由国家计委协调各部起草,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颁发。(2)自下而上地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地方和部门接到国务院颁发的指示后,从下而上地编制本地和本部门的计划草案,上报中央。(3)自上而下地下达正式计划。国家计委根据各地区和各部门的计划草案,经过全面的综合平衡,提出全国的国民经济草案报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审查。审查通过和全国人大批准后,由国务院下达给各部和各省执行。这样的程序,有利于中央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计划统一起来,不致失控。

二是恢复综合平衡的计划方法。为了克服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一马当先、不顾其他的错误,调整时期特别强调要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明确规定全面的综合平衡由国家计委负责。李富春指出:“调整得好不好,就是综合平衡得好不好,也就是生产、物价、市场、货币能不能做到相互间基本上平衡。” (34) 对于综合平衡这个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主抓经济工作的陈云多次讲道:“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不开别的部门。……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总之,计划指标必须可靠,而且必须留有余地。只要综合平衡了,指标低一点,也不可怕。看起来指标低一点,但是比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好得多,可以掌握主动,避免被动。” (35)

三是改变计划制订的方针。这个时期,中央一再呼吁计划机关要把主要注意力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从过去主要抓基本建设,转移到抓人民生活方面。1962年2月26日,陈云在《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必须“在国家计划中把这些事情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3月7日,他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又说:“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为了农业、市场,其他的方面‘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为此,周恩来插话说:可以写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36) 3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必须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计划。” (37) 12月,中共中央提出编制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要求,负责计划工作的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表示“必须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根据首先解决吃穿用的原则”来安排国民经济建设方针。 (38) 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过去我们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先定下多少钢,然后根据这个来计算要多少煤、电、运输力量,等等,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方法,行不通,要改变计划方法。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39)

四是改进计划管理方法。“大跃进”时期,在计划管理上混淆了两种所有制的差别,用对待全民所有制实行直接计划的方法,去对待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和手工业。1961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进计划工作的几项规定》和1963年3月拟订的《计划工作条例》中都规定:要实行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两种计划管理方法。国家对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和事业实行直接计划,对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和手工业实行间接计划。全民所有制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办事,国家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上给予必要的保证。集体所有制单位,应当根据党的政策、国家计划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组织经济活动。国家的主管机关可以对他们下达计划或提出计划建议,但主要应当通过有关政策、经济措施和合同制度,运用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加以引导,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适当安排,来促使计划实现。同时,国家计委在《规定》中还指出:对手工业生产单位生产的小商品和农村人民公社、农民个人生产的土副产品,应当在商业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供销合同和集市贸易来促进生产,活跃交流,保证全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这里虽然没有使用市场调节的用语,但实际上是用市场调节来补充国家计划的不足。这对促进小商品和农副土特产品的发展,活跃当时的经济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调整时期的计划管理,改为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中央集中领导下的“条条”“块块”互相结合的计划体制。总体上看,全国经济的计划性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央统一领导权增强了。1962年1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十项要求,其核心是强调计划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反对分散状态和无政府主义。 (40) 1964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拥护中央成立由两位主席(指党的主席毛泽东、国家主席刘少奇)挂帅的国民经济统帅部,实行中央对计划、经济工作的高度集中领导。 (41) 同时建议加强国家计委,使国家计委真正成为中央领导下的经济工作方面的总参谋部。在计划上,不仅各部,就是各办、各委也要服从计委的决定。计委要在计划工作上位于各“口”、各部之上,各“口”管理具体政策,涉及计划的一定要经过计委。

二是中央直接管理的计划指标增加了。到1963年,主要直接管理的计划指标,占了各项经济活动总额的大部分。例如,中央管理的工业主要产品有400种左右,这些产品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中央管理的农林牧渔主要产品有30种左右,这些产品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中央管理的主要零售商品指标有90种左右,这些商品的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0%左右;中央管理的进口商品有50种左右,这些商品的进口额占进口贸易总额的90%左右;中央管理的出口商品有80种左右,这些商品的出口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85%左右;中央管理基本建设全部大中型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85%以上。此外,中央统一分配的主要生产资料达到200种左右,主要生活资料达到十种左右;中央管理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全部招生数和毕业生分配数。

三是计划的范围和指标扩大了。1961年国家编制了12种计划,到1963年国家计划扩大为农业、工业、运输和邮电、商业、外贸、文教卫生、科学研究、技术改革、城市住宅和公用事业、地质勘探、勘测设计、建筑安装、基本建设、劳动工资、成本和流通费、物资分配、国家储备、价格、综合财政、国民收入等20种,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还多四种。计划指标的数量基本上恢复到“一五”时期的一套计划指标,有的比“一五”时期还要细。例如,工业计划包括工业总产值、商品产值、主要产品产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业设备大修理等。对全民所有制单位还规定了一套详细考核指标。


第三节 经济调整年代的计划工作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