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贾谊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秦孝公¹据殽²函³之固,拥⁴雍州⁵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⁶;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意思只要论始皇之过,此是追叙其积强之所由始,非历论秦世世有过也。“天下”、“宇宙”、“四海”、“八荒”,只是一样字,所以必叠。叠写之者,乃为“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却是四样字,盖极写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当是时也,商君⁷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⁸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⁹之外。秦之始强如此。
孝公既没¹⁰,惠文¹¹、武¹²、昭襄¹³蒙¹⁴故业,因¹⁵遗策¹⁶,南取汉中,西举¹⁷巴蜀,东割膏腴¹⁸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之又强如此。诸侯恐惧,会盟而谋¹⁹弱²⁰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²¹天下之士,合从²²缔交²³,相与为一。忽用闲笔写诸侯,作反衬。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²⁴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不是赞四君,是说如此四君,曾无所加于秦。约从离²⁵横,兼韩、魏、燕、赵、齐、楚、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²⁶、徐尚²⁷、苏秦²⁸、杜赫²⁹之属为之谋,齐明³⁰、周最³¹、陈轸³²、召滑³³、楼缓³⁴、翟景³⁵、苏厉³⁶、乐毅³⁷之徒通³⁸其意,吴起³⁹、孙膑⁴⁰、带佗⁴¹、兒良⁴²、王廖⁴³、田忌⁴⁴、廉颇⁴⁵、赵奢⁴⁶之朋制⁴⁷其兵。此段只是详写“以致天下之士”一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⁴⁸关⁴⁹而攻秦。此正接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句成文。只因中间详写“天下之士”一段夹断耳。不是夸诸侯,只说诸侯如此,曾无所加于秦。秦人开关延⁵⁰敌,上写诸侯何等忙,此写秦人何等闲。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⁵¹矢遗⁵²镞⁵³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⁵⁴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⁵⁵弊⁵⁶,追亡逐北⁵⁷,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⁵⁸;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⁵⁹,弱国入朝⁶⁰。不是笑诸侯,只是说秦之强如此。施⁶¹及孝文王⁶²、庄襄王⁶³,享国⁶⁴日浅,国家无事。不好空过,故笔带之。
及至始皇⁶⁵,奋六世⁶⁶之余烈⁶⁷,振长策⁶⁸而御宇内,吞二周⁶⁹而亡诸侯,履⁷⁰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⁷¹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强至于如此!南取百越⁷²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⁷³。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⁷⁴,委命⁷⁵下吏。其强至于如此!乃使蒙恬⁷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⁷⁷,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⁷⁸怨⁷⁹。其强至于如此!于是废先王之道⁸⁰,燔⁸¹百家之言⁸²,以愚黔首⁸³。隳⁸⁴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⁸⁵,聚之咸阳⁸⁶,销⁸⁷锋⁸⁸镝⁸⁹,铸以为金⁹⁰人十二,以弱⁹¹天下之民。先写“以愚”,“以弱”。然后践华⁹²为城,因河⁹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⁹⁴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⁹⁵?“谁何”,言人无可奈何也。次写“以为固”,“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⁹⁶之固,金城⁹⁷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次写“自以为”,只此一段共一百十六字,真秦之过也。看来,秦过亦只是一味大愚,更无别说。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⁹⁸。下文“然而陈涉”四字,笔势且作大转,此是再带一句。然而陈涉⁹⁹,瓮牖绳枢¹⁰⁰之子,氓¹⁰¹隶¹⁰²之人,而迁徙之徒¹⁰³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¹⁰⁴、猗顿¹⁰⁵之富,极写陈涉既非其人,又无其资。蹑足行伍¹⁰⁶之间,而俛起¹⁰⁷阡陌¹⁰⁸之中,率罢¹⁰⁹弊之卒,将¹¹⁰数百之众,不成军旅。转¹¹¹而攻秦。斩木为兵¹¹²,揭竿为旗,不成器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¹¹³粮而景¹¹⁴从,山东¹¹⁵豪俊遂并起而亡¹¹⁶秦族矣。前写诸侯如彼难,此写陈涉如此易,真是可发一笑。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¹¹⁷棘¹¹⁸矜¹¹⁹,非铦¹²⁰于钩戟、长铩¹²¹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¹²²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¹²³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再将今日之秦,与前日之秦;今日之陈涉,与前日之陈涉,比对一番,文字最是精神。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¹²⁴而朝同列¹²⁵,百有余年矣。收前半。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¹²⁶隳,身死人手¹²⁷,为天下笑者,收后半。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只用一句便论尽。上一百十六字一段,是一论之案。此“仁义不施”四字,是一论之断。其余前写秦之强,后写陈涉之微,悉是论之波澜。
注释:
¹秦孝公:姓嬴,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
²殽:音xiáo,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
³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南,是当时秦国的东关。
⁴拥:拥有。
⁵雍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雍州为其中之一,相当于今陕西西部、北部及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⁶周室:周王室。
⁷商君:商鞅。
⁸衡:通“横”。
⁹西河:魏国的属地,在黄河西岸。
¹⁰没:通“殁”,死。
¹¹惠文:秦惠文王,孝公之子。
¹²武:秦武王,惠文王之子。
¹³昭襄:秦昭襄王,武王之弟。
¹⁴蒙:继承。
¹⁵因:遵循。
¹⁶遗策:指商鞅留下的策略。
¹⁷举:攻占。
¹⁸膏腴:肥沃。
¹⁹谋:谋划。
²⁰弱:削弱。
²¹致:招纳。
²²合从:合纵。
²³交:盟约。
²⁴四君:指前四人,均为战国时著名的公子,以招纳贤士著称。
²⁵离:瓦解。
²⁶宁越:赵人。
²⁷徐尚:宋人。
²⁸苏秦:东周洛阳人,曾任“合纵长”。
²⁹杜赫:周人。
³⁰齐明:东周臣。
³¹周最:东周君的儿子。
³²陈轸:音zhěn,楚人。
³³召滑:楚臣。
³⁴楼缓:魏相,赵人。
³⁵翟景:魏人。
³⁶苏厉:苏秦之弟。
³⁷乐毅:燕臣,中山国人。乐,音yuè。
³⁸通:传递。
³⁹吴起:卫人,事楚,著名军事家。
⁴⁰孙膑:齐人,著名军事家。
⁴¹带佗:楚将。
⁴²兒良:赵将,兒,音ní。
⁴³王廖:齐将。
⁴⁴田忌:齐将。
⁴⁵廉颇:赵将。
⁴⁶赵奢:赵将。
⁴⁷制:掌握。
⁴⁸叩:进攻,攻打。
⁴⁹关:函谷关。
⁵⁰延:延纳。
⁵¹亡:失去。
⁵²遗:失去。
⁵³镞:音zú,箭头。
⁵⁴从:纵。
⁵⁵其:指六国。
⁵⁶弊:弱点。
⁵⁷北:军败曰北。
⁵⁸橹:大盾牌。
⁵⁹服:投降。
⁶⁰入朝:朝指朝堂,入朝在北指称臣。
⁶¹施:音yì,传,延续。
⁶²孝文王:秦昭襄王的儿子,名柱,在位仅三天就死了。
⁶³庄襄王:秦孝文王的儿子,名子楚,在位三年即死。
⁶⁴享国:在位。
⁶⁵始皇: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名政。
⁶⁶六世:秦国六代。
⁶⁷烈:功业。
⁶⁸策:马鞭。
⁶⁹二周:指战国末年的东西二周。西周建都洛阳,东周建都巩。
⁷⁰履:登上。
⁷¹敲朴:杖棒,短的叫“敲”,长的叫“朴”。
⁷²百越:也称“百粤”。南方国名。
⁷³象郡:秦时置的郡名,在今广西一带。
⁷⁴系颈:以绳系颈,表示投降。
⁷⁵委命:把性命交给。
⁷⁶蒙恬:秦国将领。始皇时曾率三十万将领渡黄河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⁷⁷藩篱:边疆屏障。
⁷⁸报:报复。
⁷⁹怨:仇怨。
⁸⁰道:政令。
⁸¹燔:音fán,焚烧。
⁸²言:书籍。
⁸³黔首:百姓。
⁸⁴隳:音huī,毁坏。
⁸⁵兵:兵器。
⁸⁶咸阳:秦都城。
⁸⁷销:熔化。
⁸⁸锋:兵器的尖端。
⁸⁹镝:箭尖。
⁹⁰金:铜。
⁹¹弱:削弱。
⁹²华:华山。
⁹³河:黄河。
⁹⁴不测:深不可测。
⁹⁵谁何:谁能奈何。
⁹⁶关中:居四关——东有函谷关,南有峣关、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之中,故曰关中。
⁹⁷金城:坚固的城池。
⁹⁸殊俗: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
⁹⁹陈涉:即陈胜,阳城人。
¹⁰⁰瓮牖绳枢:用瓮口作窗户,用绳子栓门轴,指家赤贫。
¹⁰¹氓:种田人。
¹⁰²隶:对贱民的称呼。
¹⁰³迁徙之徒:指谪罚到边境作戍守的士卒。在此指秦二世元年陈胜被征调去渔阳戍边。
¹⁰⁴陶朱:即范蠡,原为越王勾践的大夫。后弃官经商于陶,成巨富,号称“陶朱公”。
¹⁰⁵猗顿:春秋时鲁国巨富。猗,音yī。
¹⁰⁶行伍:军队。行,音háng。
¹⁰⁷俛起:不得已而举事。俛,音miǎn,通“勉”。
¹⁰⁸阡陌:指代村野百姓。
¹⁰⁹罢:音pí,通“疲”。
¹¹⁰将:率领。
¹¹¹转:掉转头来。
¹¹²兵:兵器。
¹¹³赢:背负。
¹¹⁴景:通“影”。
¹¹⁵山东:崤山以东原六国的广大地区。
¹¹⁶亡:消灭。
¹¹⁷耰:音yōu,锄柄。
¹¹⁸棘:通“戟”。
¹¹⁹矜:音qín,矛柄。
¹²⁰铦:音xiān,锋利。
¹²¹铩:音shā,古时一种长矛。
¹²²曩:音nǎng,以前,从前,过去。
¹²³絜:音xié,度量物的粗细。
¹²⁴八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秦据其中之一的雍州,余下八州。
¹²⁵朝同列:诸侯本与秦同列,后皆入朝事秦。
¹²⁶七庙:天子的宗庙。
¹²⁷身死人手:指秦二世被赵高所杀,子婴被项羽所杀。
译文:
秦孝公倚仗着崤山和函谷关的天险,又拥有雍州的土地作为大后方,他们君臣固守疆土,暗中窥探东周王朝的虚实,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当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民种田和织布,改善攻城作战的武器装备;对外推行连横政策,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争斗。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祖上的事业,遵循既定的政策,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在东面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取得了地势险要的州郡。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打垮秦国:他们毫不吝惜地拿出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贤才,通过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连成一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聪明、忠诚、讲信用,对人宽厚而友爱,尊重贤士,相约用“合纵”来瓦解秦国的“连横”,借此,他们联合了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的兵力。于是,东方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班人替他们出谋献策;有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班人替他们互通消息;有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班人替他们统率军队,常常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作后方,率领百万大军,逼临函谷关进攻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入境,但九国的将士徘徊犹豫,结果逃之夭夭而不敢进攻。秦国既未丢失土地、又不花费兵力,而各诸侯国却陷入了困境。于是“合纵”失败了,盟约解除,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秦国于是可以轻松地控制各诸侯,并利用他们的弱点,反击人心涣散的各国军队,杀害了几百万人,血流成河,几乎可以漂浮起盾牌。秦国乘胜利的机会,宰割天下的土地,分裂各国的河山,迫使强国请求投降,弱国入秦朝拜。孝文王、庄襄王在位的时间短,国家没有重大的战事。
到了秦始皇,他继承了六世祖先积聚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天下,吞并了周王朝,又灭亡了六国诸侯,终于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统治了天下四方。秦国的官吏手执棍棒,鞭挞天下百姓,威震四海。此后,秦国又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将其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把绳索套在脖颈上前来投降,听命于秦朝的官吏。与此同时,又派遣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守边境,把匈奴击退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再南下放马,士兵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于是,秦始皇完全废除前代君王治国的原则: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使百姓愚昧无知。又毁坏六国的名城,杀害六国的豪杰俊才。为了削弱百姓的力量,秦始皇把全国的兵器收集起来集中到咸阳,全部销毁,铸成钟鼓,又制作了十二个铜人。然后,秦国把华山作为咸阳的城墙,把黄河作为咸阳的护城河。有了这样亿丈高的城墙和深不可测的护城河,秦国以为自己固若金汤了。同时,秦始皇还派遣良将手持硬弓,驻守要害之处,派遣忠实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兵,手执锐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这样,天下已经安定了,秦始皇的心里,自以为关中地势的坚固,就像千里铜墙铁壁,是子孙后代称帝万世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依然在往偏远地区传播。然而,世上出了个叫陈涉的,他只不过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是卑贱的农夫,后来是征发到边疆去的士卒;他才能不如一般人,既不像孔子、墨子那样有贤德,又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名士兵,却在队伍中脱颖而出,率领疲惫散乱的士兵,统领着数百人的队伍,辗转推进,攻打秦朝。他们斩断树木做兵器,撑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迅速云集,纷纷响应,身背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涉。紧接着,殽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也一哄而起,把秦朝消灭了。
秦朝的实力并没有减小和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仍然和过去一样。陈涉的地位,也不比齐国、楚国、燕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的君主尊贵;他手中的锄头和木棍,并不比刀矛剑戟锋利;征发守边的士卒,战斗力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他们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略战术,又比不上过去六国的谋士。然而,他们却胜利了,建立了功业。如果比较一下殽山以东的诸侯国与陈涉的强弱,比较二者的权势和实力,那就不可以同日而语了。然而,当初秦国凭借小小的国土和千辆兵车的国力,却迫令八州诸侯称臣,使原先位处同列的诸侯入秦朝拜,达一百多年。然后以天地四方为家,把殽山和函谷关当作宫墙。谁料陈涉一人起来发难,秦朝的社稷就毁灭了,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