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作霖整军备战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为直系军阀所独占。奉张虽败,只是丢失了关内的一些地盘,而关外的地盘及其实力犹存,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一步地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
直系军阀取得北京政权后,内部保、洛两派很快便因权力分配问题而展开暗中争夺并出现裂痕。奉系军阀张作霖于东北“独立”之后,趁机积极整修军备,扩充实力,以谋再战。“张氏战败回奉,自知野蛮无教之高粱地军官兵士决难作战,与文明军队对敌。是以痛改前非,急图刷新,多用学生,改编军制,期行彻底之整理,而备扬威之需用”[439]。于是,1922年7月24日,他在奉天省城东华门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自任总监,吉林督军孙烈臣兼任统监,姜登选、韩麟春任副监,把奉、吉、黑三省军队番号划一,统一指挥,开始整训奉军。
张作霖在整军中,“鉴于旧军之不振,乃思成一新势力”[440],于是首先注重提高军队素质,淘汰老弱杂散队伍十之二三,推行所谓的“精兵主义”。将所有的部队整编为陆军3个师、27个旅,骑兵5个旅,而且每旅以3个团为标准,约计有25万人的兵力,并扩编了两个炮兵独立旅和一个重炮团。同时,重用有专门军事知识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新派军人,如提拔日本留学生姜登选、韩麟春等人任副监或要职,以杨宇霆负整军的实际责任,并以张学良、郭松龄所属之第二、第六两旅为奉军的基干部队。又在奉天设立军官学校,如陆军东北讲武堂,作为训练军官的教育机构,张作霖自兼堂长,张学良兼总督,并由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萧其煊以教育长名义代张学良负责,全军各师旅的参谋长均改由军官学校出身者充任,招请留日学生和内地军官学堂毕业生,识拔军官,按月发放厚薪,日夜操练。其次是改善和更新军备,使军饷充足,装备齐全。当时“全军各师旅,均添招技术队,设立军士教导团,教授技术及掷弹、炸弹之使用、毒瓦斯之放射、火焰放射器之用法,以备作战”[441]。同时,建立空军,设立由张学良主管的东北航空队,向德、意购买新式飞机250至300架,向法国定购最新飞机两批各20架,价银435万法郎[442],其中,耗巨资购买了30架轰炸机[443],共编为4个大队,由国内外聘请教官十数人,加强训练工作,并在各战略要地修筑机场和材料库。还编练海军,在保安司令部内设航警处,以沈鸿烈为处长,负责东北江防舰队之整顿、训练,在哈尔滨与葫芦岛建立海军学校,训练军官和培养海军人才,拥有“镇海”、“威海”两舰,以后发展到大小舰只21艘,约达32200余吨位,计有舰队官兵3300余人。除此之外,还大力扩建奉天兵工厂,发展军事工业,由总参谋长杨宇霆兼任督办、韩麟春为兵工厂长。1922年春扩建的奉天兵工厂,年预算为200万元,每年能生产大炮(其中包括山炮、野炮、重炮等)约150门,炮弹20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子1亿至1.84亿粒,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而且迫击炮的生产量也很大。与此同时,在交通、通讯方面亦有所改进,一是将不在铁路线上的各军集中地之间修筑了公路;一是着手在绥中、兴城、锦县、大窑沟等战略要地的铁路线上增修了待避线和给水、给煤等设备,在各军设有与后方总司令部直接联络的电信线路,并在沈阳、哈尔滨、锦县等地建立了无线电台,在各军设有无线电通信班。另外,为了有充足的财力进行整军备战,对经济部门也进行了整顿,从事加税,统一金融,大量发行不兑换的奉票,印行军用票等。在后勤保障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设立了被服厂、粮秣厂、陆军医院等。
张作霖为了打内战、争霸权,大规模地扩军备战,进一步加重了东北人民的负担。但是,却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张不仅从日本得到大宗借款及各种援助,还从日本得到大量的武器弹药:1922年10月,张作霖就以100万元购得日本存于海参崴的军械子弹,内有步枪2万支,还有炮弹、炸弹、飞机等[444]。1923年2月,日本把购自意大利的军械(步枪1.3万支、炸弹800颗、大炮12尊)一并转卖给张作霖[445]。1923年8月,日本又将价值369万元的军械(2.2万件)运入奉天省城[446]。
同年9月5日和8日,张作霖为了进一步寻求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分别通过其军事顾问本庄繁和松井七夫就以下三个问题探询日本政府的态度[447]:(1)直系打到东三省时,日本采取何种态度?是否予我(张作霖)所希望的援助?想了解日本的具体方针。(2)最近英国人和美国人压反直隶派来完成中国的统一,我希望以亲日派之手统一中国,对英国的行动,日本有何种想法?(3)最近北京政府接近俄国政府,孙中山赤化一半,因此我腹背受直派和工农俄国的压力。对此日本有何种想法?日本则表示不直接插手这一次战争,但劝告双方严肃注意日本在满蒙的利益,应受到尊重和保护[448]。
奉系军阀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是以直系军阀曹、吴为其假想敌人的。而且,经过整军经武,仅仅两年工夫,基本改变了奉军的面貌,比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前确有一股“朝气蓬勃的气象”[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