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
第四十五节 源始阐释此在的任务
我们发现我们所寻求的是一般存在的意义问题的答案。为此必须把借以理解一般存在的视野开放出来。存在之理解属于此在。所以首先须源始地把此在阐释清楚。
但某种存在论阐释具有源始性,这究竟说的是什么?存在论探索是解释的一种方式。解释是某种理解的整理。一切解释都先已经看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我们把这些“前提”的整体称为解释学处境。解释工作需要从对有待开展的对象的基本经验方面先行澄清和保障这些“前提”的整体。存在论阐释应当就课题所涉的存在者所特有的存在建构来剖析这种存在者,从而把这种存在者带入阐释工作先行具有的东西之中。这一过程需要由对有关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的先行视见得到引导。先行具有和先行视见于是也就标识出存在结构得以升入其中的概念方式,这就是先行掌握或先行概念。
但存在论阐释不仅要求保障解释学处境,它还必须保障带入了先行具有之中的是课题所涉的存在者的整体,这样才可能追问并回答这个存在者的统一性的意义问题,从而保障基础存在论所要求的源始性。前此的分析是否已经获取了这种源始性呢?
生存即是能在。能在作为向来是我的能在,自由面对本真生存或非本真生存以及生存的无差别样式。我们曾从日常生活入手,只限于分析无差别的或非本真的生存。如果我们的生存观念不把本真生存的结构包括进来,我们的阐释就缺欠整体性和源始性。前此的生存论分析不能声称自己具备源始性,它所先行具有的,一直只是此在的非本真存在和不完整的存在。
生存论分析若要具备整体性,就必须把此在自“始”至“终”包括进来。日常生活恰恰是生与死“之间”的存在。作为能在,此在能是某种东西,但这同时也表明它尚不是某种东西。此在本质上就抗拒从整体上对它加以把捉。那么,要源始地阐释此在的整体存在岂非注定会失败呢?
要把此在作为整体置入阐释工作的先行具有之中,却首先要求把能否整体把捉这一存在者当作问题提出来。在此在的生存本身之中就有某种它所能是、所将是的东西亏欠着。终结本身就是一种亏欠。在世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界定着此在的整体性。然而死亡却不是一个现成的终点,从生存论上说,死亡是一种生存的可能性,死亡只存在于向死亡存在之中。只有通过生存论的死亡概念才能有效地讨论此在的整体生存。
但此在也能本真地整体生存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的本真生存活动的可能性着眼,而不能从存在论上来杜撰出一种本真性来。良知提供出本真生存的证明。这种生存上的可能性通过向死亡存在而明确展现出来。
我们将通过死亡与良知展示出本真的能整体存在,从而落实生存论的分析工作的源始性。这样,我们就能立足在可靠的基地上来对此在的存在意义进行源始阐释了。
此在存在的意义是时间性。我们不仅要从生存论上对时间性进行分析,而且要就其时间意义反过头来剖析先前已经初步提供出来的此在诸结构。这不仅意在具体验证我们的时间性分析,而且时间性现象本身也将变得更加透彻明晰。于是我们将能理解:为什么此在是历史性的,为什么它能够建立历史学。
时间性是此在存在的意义,而此在的整体存在是操心,所以,操心需用“时间”,并从而需要“计时”。时间性通过计时所计的时间最切近地现象。日常的时间理解就从这种时间现象生长出来并发展成传统的时间概念。时间被当作时间之内的状态,而世内存在者就在这种“时间”之中照面。我们从这种“时间”寻本溯源,将表明时间性的本质在于到时或时机。时机奠定了存在之理解。在时间的视野上,我们将完成对一般存在的意义所作的探讨。[1]
[1] 《存在与时间》没有写完,未能完成最后一句所设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