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阅读与记忆的原则
我在读书时有个保持多年的习惯,每当要阅读一本书或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资料,便准备一个简易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它可以是几张纸,也可以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笔记本和笔准备好后,我会先将书或资料大体翻阅一遍,时间不超过20分钟,然后在笔记本中写下一个简短的概要。
概要包含如下内容:
书或资料的主题——是讲什么的,有何主旨。
书或资料的作者——作者的资历,有何专长。
书或资料的结构——分类和不同板块的分主题。
随后我再开始阅读或分析。一边读,一边结合概要的三个内容丰富框架,填充主题思想和要点,提炼这些知识的主要观点,理论基础,论证过程,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我一定要用笔记下来,而不是让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脑海中短暂地浮现。
这么做不是因为我的记性不好,而是充分意识到了自己思维与格局的局限性。我了解自己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一清二楚;我也深知自己的悟性做不到对于陌生的知识一点就透,一学就通。特别是当我在教学工作中有时会找不到好的素材和切入点时,更会发觉自己知识的鄙陋。因此,我从费曼那里学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就是采取尽可能省时省力的方法高效地阅读和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我们学习不单单是读了几本书、看了一堆资料那么简单,而是要从里面获取有益的信息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中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和吸收,也是高效地阅读与记忆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大的原则下,包括了两个小的原则:
第一,快速地获取有益信息。
费曼认为大量的阅读在初期是必需的,充足的阅读量能让我们在大脑中建设一个“信息池”,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排除很多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但只有这样你才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哪些是有益信息,逐渐产生一个筛选信息的有效的标准。在之后的阅读中,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筛选信息的能力便越来越强,速度也越来越快。
第二,学习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后,我的理解是便拥有了一个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成熟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从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问题提取出来做系统性地理解,找出解决的办法。因为有独立的思维框架,你能把问题延伸到自己的身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信息抽丝剥茧,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候,学到的知识才变成了你的智慧,再经过一定的实践,成为真正适合于你的方法论。
在阅读和记忆中,我们一边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一边建设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不但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开始扩充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在学习中积累对自己富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从长远来看,阅读和记忆并不是一场数量的比赛。我们所学知识的数量向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不是说你读过的书越多、记下的知识越多,你的(学习)能力就越强;而是说,当你能从较少的知识中也能获取到比他人更多的有益信息时,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定是更加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