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四

字数:770

一把搜集到的材料预备用两种形式试一试,一种是长篇小说,一种是连续性的短篇故事,为了宣传登于报纸杂志.上和他们底需要,当然以后者好些。

二.如果写时,就定名为《七月的白洋淀》,这和《八月的乡村》倒是一对对偶的名字。

三.按时间起首,应以七七事变开始,国军南退,端村争夺政权,搜集枪支为起首,到五一扫荡后为终止,中间可适当插叙过去一些历史故事。开场时一个工人和匠人、学生在淀边路上等劫溃兵的枪,要加上渔人妻席工。

“……无边的苇花,显露出淡淡的白色,一些新生的羽毛似的铺向着远天。

太阳快落了,一队雁群低低地飞过来,这是飞得很疲乏的样子,正在一丛苇塘前边浅滩上准备投落着,陡然一阵惊慌的鸣叫,那雁群匆促地集合着,急速地又飞向天底一边去了。

天是明净的,没有一朵云,在它底四边,被一种淡储和暗蓝的颜色轻轻渲染着了。

投在平镜水面上那静静的片云和苇影,开始骚动了―一只‘鸭牌子’一只鹅似的浮出来了,一个头上扎了白手巾的青年人正在急急地摇着那交叉在自己身前的两只掉版。船头和船尾也有着两个蹲伏着的人影,他们底脸,一直是尖锐地伸向岸边的一条大路的方向。……”四.我起始原打算用一种轻快的文句来写作,但和自己的作风不合,还是采取较沉重的文句来用罢,要深刻严肃,有力。五.“先确定时间”(一九三七古历六月间),淀中荷花正开着。七七事变―政权斗争―游击队形成―八路军整编(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以后孟庆山)―与敌据点斗争―四二年五一扫荡―集结白洋淀―掩护伤兵工作人员斗争―开展民兵地道,破路战……“地点范围”―以淀边的安新县端村开始。

“人物”―以渔民,织工,学生,脚踏车工人,地主,农人,商人,女席工为骨干。

“故事”―从劫枪支到争政权,编游击队,八路军,五一扫荡后,十、四、九等分区集结白洋淀及白洋淀被扫荡突围为止。中间包括:劫枪,与汉奸斗争,锄奸,拿岗楼,伏击,牺牲等故事。“主题”―一哪里有掠夺,哪里就有战争。

政权是人民的,统治者跑了,人民来战斗。民族最高的品质,人类最美的品德―坚强、智慧,不屈于威力。为了需要人会创造一切。新的替代旧的,美的替代丑的,这是民族开了真正的花!哪里有掠夺,哪里就有战争。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要开出抵抗的花。


九月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