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医学界公认的评价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如下。
1.心理活动强度
是指对于突然的、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受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反应。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留下后遗症,甚至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
2.心理活动耐受力
指长期经受慢性的、持续的精神刺激的能力。耐受力差的人往往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的身体疾病。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不会。
3.周期节律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了。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外界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虽然暗示性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少存在着,但是受暗示性程度较高者,可认为存在心理不健康因素。
6.心理康复能力
人在经历了精神创伤后,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经历不同,从创伤中恢复的时间和程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从创伤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康复能力自然很强。心理康复能力差的人,就会在经历创伤后表现为一蹶不振,并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7.心理自控能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就会十分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而心理自控能力较差的人,往往就会因为心理活动的表达不当而表现出“失态”。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他首先估计的是自己的应对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信心”,它实际上是一种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自信心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好的。因此,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个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认知,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够的。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是否能与人正常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0.环境适应能力
人类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会遇到很恶劣的环境,有时会遇见很美好的环境。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性或被动性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个过程称为“适应”。一个人是否能很快采取各种措施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反映着这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