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减压:哭泣不宜超过15分钟

字数:735

一个人整天哭哭啼啼,会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使呼吸、心跳都没有规律。有人在大哭之后,白天不思饮食,夜晚不能成眠,这是很伤身体的。

哭,会使人心中的压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泄,从而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哭泣也不能毫无节制,等到感觉心情随着哭泣而“阴转晴”后,就不要再号啕不止了,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因为爱哭,使本来就羸弱多病的身体更加衰弱,以致过早地香消玉殒。

不少人大哭之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神疲力乏。这就会导致人心情沮丧,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的反应极为敏感,忧愁悲伤和哭泣时间过长都会使胃运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进而影响食欲,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有的还会诱发麻疹。

悲伤之下,大哭之后,眼睛还会出现疼痛不适,视力也同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体会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如果过度哭泣,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其他眼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有一年春节前夕,一辆满载旅客的汽车不幸坠入山涧,车中20余人有10人当场死亡。噩耗传来,其中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悲痛欲绝。这位母亲早年丧夫,儿子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托。从此,她整日以泪洗面,每当独处静思或看到别人一家团聚的幸福情景时,都会潸然泪下。起初,她偶尔会感到眼痛,但这种痛与失去亲人的哀痛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几个月以后,这位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眼前的景物变得越来越模糊。更可怕的是,她的右眼居然只能看到眼前的光亮!最后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慢性泪囊炎的并发症,也许只有角膜移植,才有可能让她的右眼重见光明。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穿行又遇顶头风”!这位母亲意外失子后因为过度忧伤和悲痛,大大降低了身体的抗病能力,最终因为反复哭泣流泪而导致了慢性泪囊炎的并发症。

人生不可能欢乐常伴,遇到伤心或意外事情一味地靠悲伤哭泣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雪上加霜。因此,心理学家主张哭泣不宜超过15分钟,要学会控制自己,做情感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生小故事:永不挣脱的水牛——思维定式心理透视:拿杯子与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