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应激”减减压

字数:940

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应激”事件多种多样,比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突发家人病故、情感生活的变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等,都会使人心理产生应激反应。“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精神紧张焦虑。人们有能力控制应激,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任何应激性情况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能激发人潜能的动力。“应激”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类。应激并非都是坏事,但如果消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刺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面对“心理应激”反应,减压措施有多种,不妨打开脑洞试一试。

一要正视现实。人生无常。世界上有些事,我们可以缓解情绪,却无法改变事实。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要客观地面对,不要再觉得它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必紧张、焦虑,因为紧张、焦虑无济于事,于事无补。

二要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人无完人,要承认自己力量的有限,不必一人去“包打天下”。已经发生的事,要学会接纳它,包容它。“想开点”这三个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看一下“想”字,“想”字是由木(中医五行中,肝为木,肝主目)、目、心组成的,其含义是双目和心组合,“想开点”就是从一个心打开转化到双目,把心向外打开、看开,即是个人胸襟的扩展,又是人生境界的升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会达到自己的合理期望。

三要学会倾诉内心的感受。忧伤向你信得过的人倾诉就会减少一半,快乐与他人分享就能增加一倍。言为心声,心灵受重创时,强忍着不发声,这是违背健康规律的。因此,要找个合适的对象,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勇敢地说出内心想说的。专业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定能缓解“应激”给人心理造成的压力。

四要养成宽容的习惯。宽容是一种无须投资便可获得的“精神补品”。只有心胸似海的人,在突如其来的压力面前,才能宽容和接纳自己,有效控制自己,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和大度,而不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宽容,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发怒的人总自认为有千万个理由应该发怒,殊不知发怒的后果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指责、抱怨也都无济于事。

五要能直接面对最坏的情况。敢于面对不愿看到的事实,最坏不过如此。能接受最坏的情况,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躲避问题的后果往往使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只要能清醒面对,还会有新的转机,让人发挥出新的能力来面对挑战。

六要学会调整和放松。紧张的生理表现是呼吸短促、心跳加快。那就让我们有意识地阻断、改变它,让呼吸深长舒缓,或许紧张的心情能放松下来。学会放松是减轻应激的最简单方法。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双肩自然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持续10分钟,紧张的心情就可得到缓解。


基层部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频道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