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抑郁”,关爱健康
关注健康,远离抑郁。虽然抑郁的话题一度因名人的发病被大家进行过热烈讨论,但除了作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之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抑郁依然只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名词。其实,抑郁离我们并不遥远。据科学调查,每30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抑郁困扰。所以熟悉一些相关的知识,对我们和周围的人来说是有益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常会引起一些躯体症状,最常见的就是疲乏无力、精力下降、睡眠过多或过少、吃得过多或过少,还有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或疼痛等。当这些症状持续两个星期以上,并给本人带来巨大痛苦时,就应该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了。
在专业医生那里,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有一段曲折的求医之路。调查显示,72%的抑郁症患者起初都不认为自己的身体症状是抑郁症的表现,因此辗转于综合医院的各个专科寻找病因。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只有10%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恰当治疗。有些患者即便意识到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也耻于承认。在他们心目中,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弱者,是被困难打倒的人,或是思想有问题。还有些人担心“人言可畏”而不敢求医问药。
其实,抑郁症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能够充分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抑郁症患者最好到专科医院寻求帮助。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目前世界各国都是以抗抑郁药物为主,配合心理治疗。这是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虽然起病过程中有心理因素的参与,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所以并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
药物治疗最有效
目前对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治疗,我们主张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来选择药物。如果以前患过抑郁症,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与以前相同的药物;如果家族有抑郁史,医生可能会选择对患者的家人起作用的药物。另外,价格也是考虑因素。
心理治疗不可少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如遭受挫折、不幸等),同时在出现情绪抑郁、低落过程中产生悲观、失望、孤独和无助感。这些情况,一般来说可以用心理治疗。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患者的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有效率为60%~80%。 掌握心理学知识,助人自助,对抑郁症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