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38期:地方需要房产税,灯光图在集中,廉价火箭快来,南朝鲜汉城的伪总统
2019年11月5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8期
【睡前消息38期文稿】想让房价降下来,给土地拍卖限价可没用
大家好,2019年11月5日,睡前消息38期,静静介绍新闻。
地卖不出去了,不收房产税,老旧基础设施怎么办
据媒体报道厦门市规划局10月21日发布公告,将在11月7日出让两块住宅用地,规则是价高者得。自从2016年12月以来厦门土地一直是限价拍卖,现在重新自由定价了,厦门市的房价会有很大的变动吗?
首先我纠正一下,媒体的炒作有点后知后觉,2018年12月20日厦门就恢复了最高价拿地的规则,“限价拍卖土地”在厦门只维持了两年,其次,限价拍卖从来不能阻止房价上涨,不促进房价上涨就不错。取消限价拍卖,如果说对房价有影响也是稍微降价,所以没必要把取消限价当大新闻。
我先具体解释一下限价拍卖的模式。最简单粗暴的限价就是每块地指定一个最高价,超过就算流拍。典型例子是我所在的苏州,2016年4月起苏州就开始限价拍卖土地,拍卖价一旦达到限价就算无效,重新拍卖。但是据我过去三年在苏州生活的体验,苏州的房价涨幅从来没有得到过控制,而且原因也不难解释。
限价拍卖貌似是控制土地价格,实际上很容易制造无效拍卖。出价高了土地就卖不掉,结果是土地供应更少,原有的土地更稀缺,所以苏州限价拍卖如果说对房价有作用,也是火上浇油,给炒房集团提供炒作空间。
厦门的拍卖和苏州不太一样,准确的说法是“限地价,竞配套”。一旦拍卖价格上升到政府的限价,不许再加钱了,但接下来又继续竞争,各个房产商向政府承诺无偿移交的建筑面积,承诺最多的一家拿到土地。除了厦门,南京也采用这种限价模式。
本质上厦门模式还是出钱最多的房产商拿土地,因为建筑面积也是用钱换的,但是区别在于,过去拍卖土地政府拿全部现金,立刻付清,现在政府只能收一部分现金,开发商把另外一部分现金留下来盖房子,项目完成以后再给政府。房产商的资金压力大大减轻,所以房产商愿意把实际的土地价格炒得更高,当然房价也不会跌。
2018年以后厦门房价取消限价,原因倒不是限价无效,因为地方领导本来也不在乎房价上涨。但在限价模式下政府手里的机动资金下降。
马前卒工作室审查了近几年的厦门市政府预算执行报告,2016年厦门的土地类基金收入456亿,二零一七年446亿,2018年390亿,只实现了预算计划的82%。当然政府过一段时间还会拿到一部分房子,但拿到的房子只能用来做拆迁补偿,不像现金那样灵活,所以政府低调撤销了限价。
总的来说无论是苏州模式还是是厦门模式,在土地稀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都不能阻止房价上涨,所谓限价在经济学上明显违反常识,在政策方面是为了应付国家调控房价的要求,给一个交代。尤其是厦门模式,完全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发起和撤销的效果都不用太在意。
无论怎么改变拍卖方式,房价都不会因此下降,那房价是不是降不下来了呢?
只要地方政府的财政离不开土地开发,房价就必然会上升。政府搞房地产开发,成本有两块,拆迁和基建。拆迁是把土地拿到手需要给居民钱,基建是修路铺水管建学校。
其中拆迁成本和房价同步升降,政府能拿到的份额只和容积率有关,所以从长期来看政府对房价的态度发生变化主要因素是基建成本。
如果土地开发只需要考虑当前这块土地的基建成本,政府肯定是赚钱的,还能从中产阶级支付的房价中间拿钱去补贴穷人的社保,但是政府过去卖的居住用地道路也需要维护,学校需要发工资,路灯需要用电,这些钱最终还是从最新一块地的拍卖价里面出。所以无论最初政府怎么规划房地产问题,最后都需要房价上涨,卖越来越贵的地,这是中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基本动力。
其实用土地收入来解决大多数基建资金这个思路是对的,买房的居民优先享受了住房和基础设施也享受了资产增值的好处,总要为社会做点事情,没有代价的福利必然把政府拖垮。
但中国没有房产税,先买房那批人享受了房产增值的好处,享受政府维护的基建,但不再给建设基金出钱,二手房售价再高也和政府无关,所以所有压力都给了最新一块地,之前开发的越多新一块地的涨价压力越大,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就像贪吃蛇,身体越来越沉重头部拉不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是房产税,所有人买新房的时候出一份钱用来搞基建,然后每年按照房价价值再出房产税维护基建,这样新一块土地只需要负担自己的基建,不用给之前的城区买单,新人才有能力在城市落户。
当然推出房产税意味着原有的房产价格都会暴跌一次,政府手里囤积的土地也会贬值,等着拆迁的城中村也会很不满,阻力肯定是很大的,但无论如何贪吃蛇式的房产政策肯定走不远,长痛不如短痛,政府与其折腾各种无效的现象,不如考虑一下怎么早点过渡到房产税时代。
大城市灯光越来越亮,小城市越来越暗
10月24日第22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开幕,据北京电视台报道,本届科博会专门设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最重要的展品就是两张夜景卫星照片用来证明北京经济对河北的辐射效果。督工你的家乡就在河北,对这两张图怎么看?
我家在承德,和北京天文台新闻观测站一样都在北京的东北方向。如果河北夜景真的亮到第二张图的水平,我回到家乡晚上看不到星星,投资几十亿的兴隆观测站肯定要搬家,但我并没有听说搬迁的消息。
北京电视台这两张图片左边的图还是比较有可信度的,因为它符合华北地区地形。北京市的西部北部有大片的地区没有灯光,我们看北京市地形图,60%的面积是山地,尤其是西部北部有2000多米的山,比五岳海拔都高,几千平方公里的面积既不能修住宅,也不能建工厂,所以在人口密度图上是白色,在灯光图上一片黑暗。美国人拍的夜景图也证明了这一点,山区一片漆黑。
换到最近几年的图片,无论是美国卫星还是中国卫星都证明北京西部继续是无人区,而且往南往西整个太行山的夜景基本上都是黑色,所以尽管最近几年发展很快,我还是不太相信太行山里面会出现大片的灯光。
那真实的卫星图变化趋势应该是什么样呢?
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基本停滞了,经济发展必然意味着人口向城市流动,所以最近几年中国的夜景并不是整体变亮,而是发达地区变亮,落后地区变暗。下面这张图上橙色是变亮的居民点,蓝色是变暗的,可以看到沈阳往北大片的蓝色,河北太行山区总体上是蓝色多。
就是北京自己,由于王平煤矿等居民点撤销,西部也有一些地区的光点变成了蓝色,亮区和暗区之间的区别必然会越来越大。
像这次博览会上这种图片,先不说位置对不对,就说大半个省份一起变亮,没有任何地区变暗,这种情况只会在最近几年的印度出现。
莫迪时代的印度人口增长,发电量明显增加,但城市化率并没有明显提高,所以出现了密集的乡村夜景状态。
总的来说北京向外的产业转移有一定效果,但主要是雄安新区和廊坊一部分地区受益,在河北其他地区为了保证北京空气质量,关闭了很多工厂,夜景反而可能是变暗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北京科博会从哪里搞到了卫星照片,居然能显示整个河北变成了一个超级城市。
按这张照片的效果,京津冀这一代可能要聚集4-5亿人,把整个北方的人口都拉过来才勉强够用。
谁先有廉价大运力空天运载器,太空就是谁的
我们继续来说卫星的话题。10月23日新华社确认spacex的星链卫星已经被证明可以提供天基互联网服务,老板马斯克还用星链成功发送了一条推特,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在马斯科之前也有企业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还有著名的“铱星”系统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通讯网。马斯科这次突破和以往的卫星通讯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用人造卫星上网虽然比前几年便宜,但流量算还是很贵,不算买设备的钱,每G流量1000块钱起,看高清电影可能一个月工资就没了。
按照马斯克和欧美其他卫星上网公司的规划,等到天上发射了足够多的卫星,每月几十美元就能享受宽带。
马斯克的另一个优势是覆盖率,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一半人不能上网,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网络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还有气候干扰,必须不断维护,所以很多人一直希望能把互联网搬到安全的天上,所以马斯克用卫星替代基站,也替代了地面光缆网。几十个卫星接力,用无线信号,用几何上最短的距离把信号传过整个地球,在太平洋中间上网和北京上海一样方便。无论是地震还是火山爆发对网络服务都没有影响。
那以后我们的手机可以直接通过卫星来上网吗?
手机太小了,功率和天线都不足以和卫星进行宽带数据交换,所以我们还需要小型基站。
马斯克预计量产的基站几百美元,随身带着基站和电池可能有点重,但装在汽车上很容易。
如果马斯克真的能把计划中的上万颗卫星打上天,基站就不需要专门对准哪一颗卫星,还能继续缩小,估计自行车也能装一个。
现在马斯克用卫星信号发了推特是验证可行性的第一步。
通讯卫星发明了几十年,很多国家都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为什么最后是马斯克这个私人企业老板率先经营了卫星宽带呢?
首先要承认马斯克赶上了好时候。这些年电子技术进步,设备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通讯卫星已经不是很贵了。
90年代的“铱星”重量是689公斤,数据传输速度不到每秒10k。马斯克发射的“星链”,每颗卫星质量227公斤,是“铱星”的1/3,已经能实现每秒100g的数据传输,是“铱星”的一亿倍,所以马斯克敢设想把整个通讯网搬上天。
但是卫星上网最大的成本始终是航天发射。中国的“虹云”工程要求已经很低了,也得156颗卫星,和中国全部在轨卫星数量差不多。后来的“鸿雁”星座计划300颗,相当于中国之前的航天发射总数。
星链计划初步计划发射4000颗,完成组网需要1.2万颗,完整计划需要4万颗。
这种低轨卫星的寿命大概是五年,之后会慢慢掉到大气层里面烧掉。马斯克每年需要再发射8000颗卫星上去才能保证正常替换。
现在全人类的在轨卫星数量也就是1000,所以谁能解决廉价发射问题,谁就能率先组网。
马斯克和其他竞争对手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真的是个企业家,是个商人,国家需要面子,航天局的官僚需要保住位置,所以都需要追求成功率,但只要成功能够抵偿失败的损失,商人是不在乎失败的。
马斯克开发猎鹰火箭搞了十几年,屡次失败,一直是业内的笑话,但是马斯克现在的发射成本每公斤5000美元,全世界最低。
这几天马斯克正准备实验他的mk1星际火箭,坑坑洼洼看起来像一个铁皮桶,但就是能飞,这是真正以企业的方式来经营航天事业。
马斯克把失败换来的廉价火箭,装满了新型通讯卫星,一颗火箭可以发60颗,其中三颗轨道控制失败烧掉了,两颗受控落进大气层烧掉,测试自毁装置,最后有55颗入轨,成功率已经相当可以接受。
60颗卫星发射到天上,在调整姿态之前是闪闪发光的一个队列,肉眼就能看见,是几十年来最敬人的人造天象,所以全世界的电信公司和航天部门嘴上说马斯克在浪费钱,身体都很诚实,都在努力开发低轨卫星网,怕马斯克最后做出垄断性的通讯基础设施。
马斯克这次发推特成功也给中国航天上了一课。过去中国航天既是科研项目也是政治项目,特别强调成功率,结果就是技术路线偏保守,不愿意冒险。到2019年中国发射火箭还在使用80年代长征三号系列。
但是冒险和失败是所有项目绕不过的障碍,回避冒险就会在将来遇到更大的问题。
最近几年深空探测任务需要发射大型设备,中国被迫快速上马液氢液氧火箭突击补课,本来应该用二三十年逐步验证的技术都集中到一个项目上使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比例超过了95%,两次实验都没有完全成功。
不过既然敢于继续实验就是好事。上周第三发长征五号已经运到了海南文昌发射场,就算这次长征五号依然不是完全成功,希望有关部门也不要再折折掩掩,而是公开对人民说明情况,解释航天就是要冒险这个道理,我相信人民会接受这个说法,会批准航天部门继续花钱冒险。
是叫“汉城”还是叫什么城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1992年前的南朝鲜是地方军阀,总统也是伪总统
最后一个话题。37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提到了韩国逐渐禁止吃狗肉,督工你使用了“汉城”和“南朝鲜”这两个名词,还用“伪总统”来形容李承晚。有些观众认为你恶意利用国内的右翼民粹思潮,还有些观众想要知道你使用这些称呼的理由,能解释一下吗?
首先汉城这个说法是中国的习惯,是汉语的习惯。而之所以我们有这个习惯,是因为过去韩国人自己也说汉城,这不是我们想侮辱他。所以无论韩国政府怎么翻译,无论韩国人怎么说中文,谁也管不着汉语的习惯说法,我说汉城也是为了中国观众更容易理解,如果观众没有因为我的说法产生误会我应该就可以继续说。
我们中国对于非侮辱性的翻译,对外从来不管闲事。外国人英语翻译北京,现在也是两种方法并用。外国人用英语称呼我们中国最成立一条河,无论是长江还是扬子江,我们都随便他们说。
所以韩国的首都叫汉城和任何外交问题无关,纯粹是语言习惯,是中国内政。
至于说韩国和南朝鲜的区别,我的标准很简单。1992年分界,之前是南朝鲜,之后是韩国。
从韩国内政角度说1992年以前是军政府,就算是经过选举的卢泰愚,也曾经是军政府的一部分,是全斗焕钦定的接班人。卢泰愚对内搞517戒严,对外参加越南战争,杀了不知道多少韩国和外国无辜平民。
作为一个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国人,我为当时三八线以南只能算是军阀统治的南朝鲜地区。
1992年韩国举行第一次后军政府时代的选举,到这个时候韩国才有资格被称为国家。
从外交角度说1992年之前中国和韩国没有建交,和朝鲜有同盟条约,当然不能承认三八线以南有国家。
最后,之所以李承晚是伪总统,是因为他上台之前暗杀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吕运亨,上台以后暗杀了中国人民的另一个老朋友金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李承晚的军队打了好几年,一直到90年代初志愿军代表回国,都保持在停战协定状态。所以李承晚必须是伪总统。
好,今天的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欢迎观众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