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42期:学生减负需要合理增负,中产阶级焦虑繁荣了培训机构

字数:5807

2019年11月15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42期

【睡前消息42期文稿】中国学生真正需要的减负,是为了能合理增负

大家好,2019年11月15日,睡前消息42期,静静介绍新闻。

官僚制定学生减负方案只是轻松了自己,使父母和学生的负担更重了

最近好几个省份的教育部门都公布了自己的“减负”方案,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尤其是江苏、浙江这两个高考大省,许多家长和学者公开抗议减负方案,从个人层面认为影响子女发展,从社会层面认为影响社会进步。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督工你怎么看?

这点事情我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人,我是一个江苏小学生的父亲,我的儿子也经历了这次减负。最近作业明显少了,学校考试频率明显下降,而且不公布分数。在这次减负之前我也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对于这次减负浪潮我的观点非常明确。

首先我旗帜鲜明的支持国家减负,大的政策是好的。

其次坚决反对眼下这种官僚主义的减负,细节操作完全是自欺欺人,折腾社会。

督工你支持减负的理由是什么呢?

在这一轮减负新闻出现之前,8月6日第八期睡前消息我提到了一个数据,2018年全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是36%,初中生是71.6%,高中生81%,每五个人里面有四个近视。整个马前卒施工队只有我一个人不戴眼镜。

这么严重的普遍近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户外运动时间,缺乏在自然光照环境下的活动。眼下我儿子还没戴眼镜,我希望他长大以后和我一样。

9月27日23期睡前消息我转载了另一个新闻,广东珠江三角洲的青少年体质不如省内落后地区,全国越发达的地方学生体质越差,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日本,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锻炼太少。

仅仅只考虑学生的健康因素也必须收掉他们的书本,给他们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否则以后就算学习好,能多创造一点价值,不一定高于20年后给这一代人交医保的。

另外,我比较我儿子这一代人和我的生活,我认为他们的社交生活只有我的1/3,读课外书的时间也不够,这对个人发展很不利,所以现在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必须给下一代更多的活动时间。

减负的手段可以讨论,但是减负本身绝对有必要。

但是就目前的网络舆论来看,大多数家长和你的观点并不一致,还有人把自己的观点上升到整个社会的层面,说减负不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会破坏中国的未来发展。督工你怎么看?

既然说到整个社会,我就先说一下我对教育的问题的整体观感。

人到中年我才知道人生是长跑,不是学生时代的短暂冲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有很多因素,除了运气和考分之外,体力、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差不多的重要性。

现在数据证明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已经是短板了,学生时代的社交圈也在收缩,我当然要支持教育改革,扭转这个局面。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历,应该可以给教育改革做一点参考。

我自己不是教育专家,但我算是应试教育和各种学科竞赛的受益者,从小学开始我就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初中数理化三科都有奖,具体奖项我忘了,反正我把初三拿到的第一个化学奖状用上就直接跳过了中考。

1995年我读高中,1997年高三上学期我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河北省第六名。从报名开始我就没有辅导老师,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就是自己翻翻书去参加考试。虽然我没有调查过学弟学妹的生活,但就我当年考试的见闻,以及后来听说过一些事,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完全靠自己翻物理教材,不接受任何集训拿到这个名次的人。

对我来说最好的一本辅导书就是中学物理课本,从最本质的规律和数学原理出发理解整个知识体系,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从这个经历看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现在我给儿子报实习班也偶尔和他一起参加一些晋级培训,旁听一下课程。我承认这里的老师水平不错,讲课也明显超过现在公立学校的教师,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太关注眼前的考试,为了应付固定题型灌输了很多超前知识,但并不能把这些超前知识相互贯通,甚至不教具体的推导方式。

就随便举一个例子。五年级数学班给他们讲了“蝴蝶模型”“鸟头定理”我儿子也学得很快,但回家以后和他交流,老师并没有从比例或者几何出发教他们推导这些定理,并没有详细解释定理的本质,只是传授解题的固定套路。

这种教学在我看来就算不是弊大于利,长期效果也并不好。

我也跟着朋友的孩子去听过中学物理课,老师会教很多很实用的应试口诀,但是作为一个物理成绩还不错的工程师,我认为如果学生都学这些应试套路,对于物理学习、对于下一代工程师的水平有害无益。

所以我认为从具体学生的视角看,上这些培训班可以帮助自己进入更好的公立学校,在下一个层次的教育中拿到更多的国家补贴。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这些额外的应试教育很多是浪费,除了增加竞争列席之外没什么好处,甚至从长期看都不增加学生的分数,只是给家长的焦虑感找一点安慰。

很多校内校外的应试培训实际上已经类似于科举末期的八股之风,馆阁体书法。

所以尽管现在国家管不到家庭教育,我还是支持降低一点竞争烈度,大多数拿下一代教育水平说事的人,其实都以国家的名义在表达自己的焦虑。

我现在工作比较忙,对孩子教育管的少,但只要和他单独相处,我最主要的安排是和他聊聊天,一起运动一下而不是补课。我至今还没有给他讲当年参加学科竞赛的知识,因为我认为他最需要的事情还是运动、读课外书、和同龄人交往,我希望把他的时间留给这些事情。

当然我也理解大多数家长的焦虑。在我大学同学群里隔几天就和人聊子女的成绩,担心下一代将来考不到自己这个层次的大学。

我当然也希望子女受更好的教育,但并不纠结于他是否一定要读同济或者更好的大学。

如果我们同学群里大多数类似的愿望都落实,我们这个社会肯定要出大问题,国家的政策不能被少说中产阶级的焦虑绑架。

但是从网络舆论来看反对减负的声音是大多数,这是为什么呢?

中产阶层的舆论能力比较强,他们从个人视角出发,夸大了拼考试的成果。但这不是主要因素,核心问题是最近的减负政策在操作层面的胡来,反对这种官僚主义操作,人人有责。

我们必须明白,给学生减少应试教育负担是一个目标,而不是过程。在工程上搞错了目标和过程是会死人的。比如说绝大多数建筑减轻荷载,用更轻的结构部件,对整体受力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说,很多荷载还承担着整体的平衡作用,比如说最近无锡出事的单支座高架桥就最需要平衡,如果把减负当做手段,在局部拆掉一部分负重,结果很有可能是整个建筑直接翻倒,这和超载的结果反而是一样的。所以追求减负绝不意味着简单粗暴的做减法。

但是现在的官僚机构做出最符合自己本性的选择,把减负理解成给政府给体制内的人减负,最起码要甩掉责任,所以他们强行减少课程,缩短教学时间,不许考试,不公布排名。这种减负首先没有削减应试教育压力,其次给课外教育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所以家长的焦虑反而上升了,用来消费焦虑的时间也增加了,课外培训时间越来越长,结果整个学生群体的负担没有减少,效率反而明显降低,因为这意味着闲置了学校的空间,放弃了大集体教育,改成到其他地方租房子搞小集体教育,家长还要支付交通成本,这是一个愚蠢的方案,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方案。

如果我们保持现在的教育风格,下一代官僚还会推出类似的愚蠢政策。

那到底应该怎么减负才算合理的减负呢?

体制内也有聪明人。11月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对此有一个专门讲话,我给大家读一下:

减负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要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不是简单的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去,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的不合理负担。有些欠缺的,像劳动教育、美育、体育锻炼,达不到标准还要增加上去。

俞司长说到了问题的核心,所谓减负,政府真正要做的是合理增负,把那些被培训班和应试教育占用的时间利用起来。

比如说我之前提过一方案,搞一个独立部门负责各地的体育教育,不参与教育局考核,每天都安排固定锻炼时间。现在既然教育部领导指出了正确方向,要局部增负,我建议把公立学校的放学时间拖后到晚上六七点,晚饭也在学校吃,多出来的三个小时拿来增负。

首先拿出一个小时,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其次增加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尤其重视对抗性运动和组队运动,锻炼体能也建立团队精神;第三个小时可以增加些选修课,比如说地理和历史,或者音乐美术等课程。

过去我小学时候历史课现在没有了,都让网络文学和游戏做第一波历史科普。过去我小学时候还会和老师一起种块试验田,现在似乎只有少数小学保留了类似习惯,搞一下也不错。

在日常的三个小时以外,周末可以拿出学校的场地搞一些讲座和集体活动,让住在附近的学生有个集体活动的选择,而不是上培训班或者玩电子产品。

这样才能一方面控制竞争烈度,另一方面提高整体素质。

当然这意味着老师的工作量起码增加了一倍,不能指望老师的良心和义务劳动,所以教师要增加,素质也要提高。

从以往的经验看教师一旦有了编制,变化的积极性就差一些,第17期睡前消息我就谈过类似问题。

所以有编制的教师不增加也好,政府拿出经费向社会购买服务,聘用一些经过审核的专业人员,丰富公立教育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合理增负,实际减负。

这么大的改变政府一定要投入很多钱,要收很多的税,那怎么说服人民批准政府花这笔钱呢?

在现在的过度竞争之下本来家长也没少出钱,这笔钱拿到公立学校去花效率会高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对全社会解释清楚教育的条件和过去不一样了,教育模式必须改变。过去之所以我这一代人的社交活动比现在的孩子丰富是因为那时候没人管我们,自己就能组织课外活动,满足基本的社交娱乐和锻炼需要。但是虽然有熟人社会提供支持,但是孩子自己活动的副作用也很大,比如说风险大,每年暑假农村学校都会淹死一两个同学,隔几年就会有同学引发小型火灾。比如说当时孩子之间的暴力水平高,可能是现在的十倍,很容易形成小学的帮派。

当时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些风险,所以把我们撒到外面也无所谓,现在家长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如果还希望孩子有锻炼、有社交,就肯定要比过去多付些代价。

不过其实如果只是增加合理负担也都花不了多少钱,因为现代城市最贵的是土地,最麻烦的是停车。让在学校组织活动,场地和交通都不是问题。

每次我接孩子放学,看到空荡的操场我都感觉这是国家财政在用锅炉烧钱,烧我们的教育经费。如果你真的心疼教育经费,希望少花钱就应该把这些闲置资产用起来。

总而言之我理解现在家长的焦虑,但全面减负的确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所以希望国家把减负这件事情做好,给公立学校足够的经费、足够的人员、足够的法律保障,合理增负,提升下一代的健康和学习能力。如果改的好,我是不想再给我儿子报培训班了。

中产阶级焦虑,千军万马竞争编制岗位,也使培训行业成了吸金兽

刚才你提到你儿子在学校外面补课,家长普遍愿意给自己的子女花钱,但是看最近的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教育行业首富是中公教育的李永新。他的业务并不是教中小学生做题,而是面向成年人的考试培训。李永新为什么能超过同行,超过李彦宏,超过俞敏洪攒下众多资产呢?

中公教育,听名字就知道他主要的收入是公务员考试培训以及事业单位和教师考试培训,总之是帮助成年人考编制,划定一条阶级的下限。

在私有制阶级社会里面成年人最大的焦虑是阶级下限,所以要送孩子去培训班。但是毕竟焦虑输出到孩子上还要隔一层,在自己身上是立竿见影,所以李永新的中公教育非常赚钱。

经济减速的年代考公务员的人很多,中公教育的培训班真能提高公务员考试的成绩吗?

2018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市场大概114亿,其中中公教育占30%,华图国考占20%,其他是线上培训和小公司。

去年全国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率是8.6%,面试通过率33%。中公教育的老对手华图在招股书里面披露过数据,培训以后协议班的笔试通过率是14.4%,面试通过率是40%,看起来是有效果的。但是要考虑到公务员考试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是碰运气,还有一部分人在上考场之前就事实弃考了,愿意掏钱提高自己成绩的人本来就已经是最有希望的一批人。

最后还要考虑这是企业自己拿出的数据,所以我觉得培训班的效果并不行,掏钱报培训班最大的效果或许是一群人一起复习,花钱买了一个回到学校复习冲刺的气氛。当然这不算非常可靠的证据,所以我搜集了一些资料,介绍一下中公教育运行模式。

公务员考生报的班大致分两种,第一种时间较长,两个月左右,课程除了知识点讲解,也会组织学员进行模拟训练,费用很高几万甚至十几万。

另一种是短程班,十天左右,主要就是梳理知识点,提示考试技巧,需要考生结课以后自己消化。

也就是说中共教育虽然名字里面带着教育两字,实际上给考生提供的主要是应试套路,至于说内容深度,从中公教育的员工年龄和职务来看,大多数培训师也是刚毕业的学生,入职以后接受半个月到两个月的培训就上岗,工作一两年的员工比例非常高。

面对公务员考试他们自己也是新手,比自己的学生你就多了几个月经验。如果说考试培训的深度很大我是不信的。

对于说培训能不能提高新入职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我相信各位可以很容易判断。

我个人觉得公立学校“减负”的政策细节很可能就是这种公务员制订的。

包括中公教育在内很多培训班都承诺不过退款,这是不是能促进他们提高培训质量呢?

首先退费没有交钱那么痛快,今年很多新闻都报道了退钱难的新闻。

另外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吃药决定是男生女,不准就退款的笑话。中公教育赚的也是这份钱。

他用来宣传自己,推销“不过退款”班的人和培训师是一样的多,甚至更多。看这张表,教师加上所谓的研发人员,在他整个公司里面占比都不到40%,市场和客服人员加起来有47%,就算所有的培训费都拿来发工资,大多数钱也不是花在培训老师身上,而是用来劝说更多的人买课程。

所以中公教育本质上是一个心理咨询公司,用大量的销售和客服去说服成年人,给他们制造一种不进体制就要沦落到底层的焦虑,然后把培训班当做幸运符卖给他们。

自古以来卖符还愿就是最赚钱的生意,当然会制造教育体系的首富。

最有趣的是,中公教育和其他公务员培训机构,贩卖的焦虑并不适合自己。中公教育90%的员工都是20出头,84%的员工是本专科毕业,和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重合的。

这些公务员培训企业一方面说服年轻人去报考体制内工作,享受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公司内实行最直接的资本主义制度,搞计件工资,用强大的市场压力来提高效率。

一般来说培训师月薪1万左右,高于新入职的公务员,但他们的底薪只有2000出头,完全是靠增加工作量换收入。

如果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真有他们说的这么重要,这些公司应该招不到员工才对,因为员工都去考公务员了。

我猜大多数中公教育的客户没有考虑过这个悖论。

中产阶级焦虑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今天的节目快结束了,回头看一下前面的十几分钟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焦虑,扩展一下就是——中产阶级的焦虑。

中等阶层不像大资产阶级那样靠遗产就能保证家族阶级,也不像大多数劳动者那样已经落到了最底层,跌不下去,所以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落入下层。谁能缓解他们这份焦虑,谁就能赚到钱。

当然中间阶层都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未必就是坏事。我之前与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中产阶级轻松,社会没有未来》说中产阶级忙起来技术才能升级。

但是如果焦虑不能转化为社会技术的动力,而是变成对社会无用的考试技巧,变成互相伤害的培训班,变成培训机构的利润,这种焦虑就是错误的,必须让国家出手打击一下,否则整个社会的剩余资源都投入到无效培训,发展必然会停滞。

用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肉卷化”,当然事情要比较才能说好坏,公务员考试培训也许不合理,但不能因此取消公务员考试,只能建议国家干预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

教育系统的减负有必要性,但如果减负就是现在这个结果,我宁愿不减负。

我们的教育培训体系到底能不能进步,就看有关部门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了。

42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日再见。


41说川军“内战外行外战内行”,是夸奖四川人?43特朗普请来的这位女牧师,身上“要素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