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89期:张桂梅和学生都没错,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辩论,三峡工程竣工验收,国家拒绝国民回国,柏林新机场工程,要把人口安排到中东部城市群

字数:6404

2020年11月3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89期

【睡前消息189】张桂梅校长和辞职在家的学生都没错,那就是社会错了

大家好,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欢迎收看18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张桂梅校长和辞职在家的学生都没错,那就是社会错了

上周最热闹的新闻之一就是云南女子中学张桂梅校长和她学生之间的交流。2018年张桂梅校长培养的一位女生回学校捐款,张校长知道她辞职在家没有工作,不仅不接受捐款,还非常严厉的赶她走。事后张桂梅校长和这位被赶走的女生做了解释,张校长认为不工作就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脱节,最终家庭生活也过不好,被批评的女生说自己现在已经找到了工作。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个新闻?

看了一下那位被赶走的女生的解释,她从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上海每个月收入三四千。2017年结婚怀孕,她暂时辞职回家。2018年她回到学校的时候是带着孩子去的。2019年她找到一份特岗教师的职务,到现在一直是在岗状态。从这位女生的具体情况看,现代社会小家庭抚养子女的压力是辞职的主要原因。

这里我先抛开她的情况不说,聊聊我家的情况。

我1981年出生,1986年就上学了,从小学到大学,同班同学普遍是1979年出生,比我大两岁。之所以我比同龄人早了两年读书,就是因为我父母的抚养压力比较大。结婚之前我妈妈是乡村教师,我父亲在矿山工作,我妈妈怀孕的时候离开农村,到矿山附属的中学当老师,从熟人化的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从此要迎接夫妻双职工带孩子的生活。

当时的国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福利体系,我很快就进入了托尔所和幼儿园,所以父母能够正常工作。但是毕竟晚上还要回家住,所以我父母还有个接送问题。1985年我爸爸赶上老高中生的末班车去读大学了,我妈妈在中学教书,经常要晚上五六点下班,最后一个到幼儿园接我,非常麻烦。正好矿区的小学和中同学在一起,所以我妈妈干脆让我提前两年上学,免得下班还要去幼儿园接我。

从我的亲身经历看,就算有80年代国企的福利体系帮忙,就算当时父母的养育标准比较低,双职工带一个孩子还是有很多麻烦,现代人在大城市带孩子就更麻烦了。无论以过去的经历看,还是作为当代的父母,我都理解这位女生因为生育问题辞职。

和今天相比,80年代的工薪阶层还有两个额外的选择,或者请父母帮忙或者从农村雇保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和父母住的比较远,而且因为代沟和风险问题,并不愿意让父母来教育孩子。

至于说雇保姆,现在中国的就业率非常充分了,不像80年代的农村有那么多剩余劳动力,普通职员和蓝领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工薪家庭雇一个保姆的代价也不算小,所以很多夫妻会在孩子小的时候选择留一个人辞职在家带孩子。

张桂梅老师的学校收的都是贫困家庭女生,毕业到大城市工作,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带孩子的压力非常大,暂时辞职回家虽然不算必然,但也算情理之中。所以这里张校长没错,她教出来的女生也没错,错的是整个社会。完全的个人奋斗和完全的家庭抚养是不相容的,只有足够强大的社会化抚养,才能减轻个人抚养压力,让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能够独立生活。一对一抚养当代人往往是在辞职和不生孩子之间二选一。

张桂梅老师是个好人,但是社会主义不是靠好人来推动发展的,好人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全面的社会进步必须靠符合生产力水平的制度建设。

142期睡前消息节目我分析过张桂梅老师把衡水教育模式和军事化管理引进贫困山区的效果。当时我说贫困地区的中学这样搞可以让社会相对平衡一些,但如果全省都采取同样的教育模式,对社会、对学生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事。这就是局部善意和整体制度建设的区别。

张校长自己看到贫困山区的女生没出路,他选择的是找国家要了一笔资金开学校,而不是呼吁大家捐款分给贫困女生。这说明她也知道用高效率的制度才能解决问题。现在她对自己的学生辞职不满,说明学校规模的制度建设已经不足以推动进步了,国家必须为整整一代年轻人提供社会化抚养福利。

这位辞职的女生自己是师范学校毕业,可能觉得暂时自己带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更好的选择是让更多辞职在家带孩子的年轻人去上班创造价值,这些价值拿出一部分给国家交税,国家再把这位女生雇到社会化抚养机构去上班,替多个成年人陪伴孩子,这让所有人都会过得更轻松。

关于社会化抚养的话题,我今年早期在国家图书馆里有一场演讲,全面地论述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美国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辩论简史

这几天最热的新闻是美国大选,我们马上就要看到结果了。之前的10月23日特朗普和拜登举行了第二次电视辩论,在这场辩论中总统辩论委员会针对特朗普修改了规则,在候选人单独发言期间,另外一个人的麦克风将会被静音。督工,这个总统辩论委员会是什么来头?他以什么身份来控制总统辩论的规则呢?

我们现在习惯每隔四年就要看美国总统候选人现场辩论,但是和美国历史相比,大选辩论的历史并不长,从出现到2020年只进行了12次。美国的第一次总统电视辩论发生在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竞选,之后几次大选都没有举行电视辩论,原因是1934年的通讯法案规定,如果一个总统候选人到电视台露面,那么这个电视台必须给小党派的候选人同样的电视露面机会,时间长度只能多不能少。

电视台倒不一定讨厌小党派的候选人,但两个大党的候选人对面辩论能够带来收视率,收视率就是钱,小党派候选人上电视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了。1960年国会暂停了通讯法案,所以电视台把民主党共和党候选人请来辩论,之后通讯法案恢复了,电视台还是不愿意给小党候选人浪费时间,所以放弃了电视辩论。

1975年联邦通讯委员会把总统电视辩论定性为新闻事件,并且找来电视台之外的组织进行赞助,这样总统电视辩论就不再属于电视台参与的政党活动,不受1934年的通讯法案限制,从此每一届大选都出现了稳定的现场电视辩论。

1976年、1980年和1984年头三次电视辩论主要组织者都是美国妇女选民联盟。美国1920年授予妇女完整的投票权,当年就成立了妇女选民联盟,鼓励和帮助妇女参与投票。为了给妇女更多的选择,妇女选民联盟比较鼓励小党派竞选,引起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个大党的不满。

1988年大选期间,民主党候选人老布什和共和党候选人杜卡基斯绕开了女选民联盟,私下协商辩论流程,确定了哪些人会进行提问。这让女选民联盟觉得电视辩论变成了综艺,放弃了辩论组织工作。民主党和共和党决定抓住这个权利,共同建立了现在的总统辩论委员会,由两党的领袖共同担任主席。

在辩论委员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和党领袖法伦科夫公开说,总统电视辩论不太可能允许第三党的候选人上台。民主党的领袖柯克说话更直接,说第三方候选人就不应该参加辩论,还说从女选民联盟手中拿出举办权,这是非常必要的。

到了2000年,两党垄断辩论时间的潜规则变成明规则,辩论委员会要求只有民意调查超过15%的候选人才能参加,这意味着小党派的候选人直接出局。

从历史上看,独立候选人只有1992年的大商人佩罗自己砸钱参与竞选,拿到19%的普选票,所以总统辩论长期稳定在两个人单挑的状态。

目前总统辩论委员会的主要领导者有三个。排名第一的就是前任共和党领袖法伦科普夫,他还创建了中国人民比较熟悉的国家民主基金会。排名第二的是前任女选民联盟主席多萝西,毕竟活动是人家发起的。第三个是沃尔克,当过国家民主基金会下属的国家民主研究会主席。

从领导层来看,这个委员会里共和党的影响力也很强,但是特朗普好像一直不是很重视电视辩论,参加辩论的时候也会破坏规则,还经常指责这个委员会偏向民主党。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媒体发展史的角度看一下电视现场辩论的历史地位。1960年第一次电视辩论,在辩论内容上尼克松发挥出色,让大部分听广播的人都认为尼克松赢了。但尼克松并不重视自己的形象,衣着打扮都很随意,行为也没有设计,被高颜值的肯基迪彻底压倒。大约有400万选民看完电视辩论以后决定去投票,其中有300万投了肯基迪。

尼克松忽视了电视直播的力量,这是因为他习惯了报纸和广播时代的选举模式。美国建国的头50年称为党报时代,报社的老板都是政治人物。比如说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就创办了合众国公报,政党都用自己控制的报纸来宣传自己,攻击对手。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己的报纸上攻击过另一个国父华盛顿,人和报社都被联邦党人砸了。一直到1833年美国才有了第一份面向民众的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进入了大众媒体时代。

整个19世纪都是报纸的时代,民众很少有机会直接看见总统候选人,必须通过秘书办公室以及报社编辑来接触他们的观点。

20世纪出现了无线电,广播开始在美国普及,富兰克林罗斯福最先发现广播可以绕过报纸杂志,直接把个性化的声音和观点一起传递给选民。所以虽然他所有报纸都支持他的竞争对手,他还是成功当上了总统。1933年当上总统才8天,罗斯福就通过广播对6000多万人发表了讲话,呼吁民众不要去银行挤兑,承诺要控制大萧条,这次讲话甚至上了中国的历史课本。

但是广播讲话毕竟是单人表演,不像电视辩论那样对手就在眼前。60年代电视机刚刚成为平民消费品,大多数政客还不适应直播,当过副总统的尼克松政治经验丰富,但是表现力不行,输给了肯尼迪。

到了1976年的电视辩论,福特总统的民调胜过卡特。但是电视辩论的时候,福特张口说了一句苏联没有控制东欧,明显的口误一下子让福特失去了大量的支持者,最终输给了卡特。

再下一届选举共和党里根是电影演员出身,非常擅长控制直播节奏,又抢了卡特的总统位置。在这以后,所有候选人都预测电视节目和电视辩论真的能改变选举结果。1992年大选拉票期间,克林顿还戴着墨镜上脱口秀节目,直接吹了一曲萨克斯,非常圈粉。

选民的注意力总量是很有限的,电视辩论的重要性上升,报纸和杂志对于政治来说就不重要了。现在特朗普不像过去的候选人那样重视电视辩论,原因和电视击败报纸一样,互联网打败了电视。

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一个放弃了8000万联邦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原因是他凭借网络宣传筹集了破历史记录的7.5亿美元资金,其中接近七成来自于互联网募捐,一半来自于二百美元以下的小赞助者。为了获得华裔的选票,奥巴马团队还策划了一个病毒式传播活动,用中文写了一份呼吁华人投票给奥巴马的邮件,传遍了整个华人社区。

特朗普虽然在政策上疯狂批评奥巴马,上台以后几乎废除了奥巴马全部政治遗产,但在选举策略上,他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奥巴马的互联网思维。今年5月17日的第116期睡前消息我们就介绍特朗普在英国成立了数据分析公司,名字是剑桥分析,专门从Facebook上获得用户数据,制定选举策略。

推特是2006年正式推出的软件,2008年的用户数只有四五百万,到了2016年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时候,Twitter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凭借推特,特朗普可以绕开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直接沟通每一个选民,宣传效果远远超过了电视辩论,所以它可以和几乎所有媒体作对,同时赢得大选。

今年第一场总统辩论收视率比起2016年第一场下滑了13%,今年最后一场辩论的收视率比今年第一场还要低14%,这说明选民逐渐忽略了现场辩论,早就通过互联网信息确定了投票立场。

也许美国大选现场辩论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选举会把主要的辩论拢到社交媒体上。

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11月1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很久了,投入使用也已经很多年,为什么现在才完成竣工验收呢?

三峡工程1994年12月正式开工,2003年双线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06年5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2008年三峡完成了第一次最高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到了2012年全部发电机组投入使用。到这个时候算是完工了。

但是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不太一样,工程造完了,项目方检查施工质量,对照合同检验执行情况,这是完工验收。竣工验收是由政府各个监管机关组织人员,检查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不是水利一家的事情。

打个比方,盖一栋房子,出钱的人会做完工验收,但是各种监管机构也要进行检查。比如说负责规划的规划局,负责建筑质量的建委、质检站,还有消防、人防、环境检测、园林绿化部门,都要看看特定项目是不是符合规定。这些部门都检查合格了,竣工验收才算结束。

三峡这种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范围非常广。现在竣工验收报告还没有对外公开,但是当初论证工程可行性的时候,施工质量只是其中一项内容,还有地质地震、水纹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生态与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工程投资决算、经济综合评价。这十大课题加起来差不多就是竣工验收的内容。

大多数课题不能立刻得到结论,要在施工完成以后收集长期运行数据,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报告。比如说防洪能力需要经受不同降水量的年份测试。又比如说三峡大坝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混凝土建筑,建筑物沉降和变形的问题如果不多积累几年数据,结论就有可能经不起质疑。

建设三峡工程是1992年全国人大专门通过的决议,而且是迄今为止有最高权力机构专门批准的唯一工程。所以三峡工程竣工验收的规格也史无前例,验收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委员会第一次开会给竣工验收定调说的是“对历史高度负责”。按照这个定义,具体负责验收的专家必须耐心的多收集几年数据,否则是没法对全国人大这个最高权力结构交代的。

国家拒绝国民回国

10月29日起中国公民从国外回国的难度又增加了,驻许多国家的中国大使馆发出通知,提高了健康证明的标准。过去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就能上飞机,现在必须要48小时内完成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双阴性证明。如果是经过第三国中转回国,还必须要在中转国再做一次双阴性测验,同样有48小时的时间限制。督工你怎么看这个规定?

现在不少国家的疫情在加剧,上周法国和德国再次宣布封国。在这个背景下,为了确保中国国内安全,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管理,可以理解。但是增加的力量应该放到回国以后的隔离和检测环节,而不是制定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政策,直接禁止所有中国公民回国。

从目前全球主要国家的情况看,普通中国人要完成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拿到结果并递交证明,48小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公告里特别注明,美国的机场也不具备检测条件。至于说中转航班要加一次48小时内的测试,完全断绝了转机回国的可能性,我不知道有关部门制定一个不可能有人通过的规定有什么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对外贸易大国,正常年份也有上百万人在外工作经商,保证中国产品能够卖到世界各地,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派遣到非洲的建筑业工人和小商贩。年初疫情爆发的时候,他们先后经历了中国和外国的海关封锁,随后又因为“五个一政策”买不到机票,这已经等了大半年了。

现在国内疫情好转,航班数量上升,有关部门又抛出一个48小时的双阴性检测规定,大多数非洲国家没有随时做检测的条件,甚至没有直接回国的航班,新规定等于直接剥夺了他们回国的权利。

第125期睡前消息我说通过限制航班数量减少入境人数不是好办法。因为限制航班赚钱的是票贩子,受到损失的是普通中国人。现在双阴性政策出来,继续提高了回国的门槛,逼着海外中国人包机回国,这笔钱不如让他们花在国内用来建设隔离设施、雇佣检测人员。中国人可以为出国的选择付出经济代价,但不能说出钱也买不到祖国的保护。

前几年电影《战狼2》和《红海行动》上映的时候,很多部门都宣称国家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保护海外的中国人,但是再好的宣传也比不过实际行动。现在非洲就有一大批中国人有困难有危险,想回国,我们必须给他们一条出路,否则类似的事情再多折腾几次,中国商品和中国施工队再想走出去就难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两条简讯。

柏林新机场工程新情况

2018年我们的微信公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柏林新机场工程为什么拖了12年还是用不上,只能变成停车场。10月31日这个差点烂尾的超级工程终于开门营业了,不过德国最大的汉莎航空公司正在裁员,不知道新机场能不能有足够的客流。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10月31日的《求是》杂志登载了一篇国家主席亲自属名的文章,标题是《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这篇文章浅显直白,干货比例非常高,就算平时你不想看官方媒体,这篇文章也推荐大家读一下。请静静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的城市规划部分。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二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的培养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聚集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这篇文章首先承认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其次反对核心城市的单体规模太大,要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最后宣布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

这说明今后几年的政策会把人口安排到中东部城市群,城市群的成员是一批大于县城,小于现有大城市的中型城市,产业政策也会向这种靠在一起的中型城市组团倾斜,希望这个信息会对大家有用。

好,感谢各位收看189期睡前消息,我们周五再见。


188台湾人民赞美祖国医保是好事,但还应该更全面190心脏支架降价93%,蚂蚁金服要跌多少?